詩英❀低浮上
@utae
Tue, Oct 19, 2021 5:29 PM
Tue, Oct 26, 2021 5:08 PM
3
看來今年是可〇夜總會(誤
⚠️以下可能有劇透
【公式】スタンドマイヒーローズ on Twitter
詩英❀低浮上
@utae
Tue, Oct 19, 2021 5:33 PM
好喜歡今年的背景
(技術不佳還請見諒
,但我也說不上為什麼,明明我平常不太喜歡骷髏頭造型,但就是覺得今年的背景很吸引我
詩英❀低浮上
@utae
Tue, Oct 19, 2021 5:44 PM
【可可夜總會】最新長版預告
老實說我沒看過可可夜總會,所以不清楚詳細情節
之所以會想到,是因為前幾天課堂上聽老師介紹才大概知道內容,所以看到活動預告出現骷髏、金盞花,還有亡靈節的佈置就想到這部動畫片。之後有機會應該會去看看,感覺還滿不錯的
詩英❀低浮上
@utae
Sat, Oct 23, 2021 4:06 PM
這次活動的新關卡又是仙人掌,又是taco,真的好墨西哥
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出現草帽關卡(?
而且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閃擊到taco的時候,會出現「Sabroso」(Google說是西班牙文「好吃的」他的意思)
講到西班牙文,我曾經以為墨西哥講墨西哥語,當場被我弟糾正「墨西哥是中美洲講西班牙文」
Sherry*
@sherryma
Sun, Oct 24, 2021 12:45 AM
懶得打關卡所以還沒打,原來這麼有趣!好佩服coly的創意
詩英❀低浮上
@utae
Sun, Oct 24, 2021 1:35 AM
Sherry*
: 真的很佩服coly的創意!每次活動都可以看到跟主題相關的新關卡,讓人更加能夠融入在那個氛圍當中
抹茶ラテ🍵
@yegiku2369
Sun, Oct 24, 2021 6:47 AM
謝謝詩英的介紹,我這幾天很忙也是亂刷趕時間通關去集卡,沒注意看機關也沒開聲音,沒想到這麼有氣氛
詩英❀低浮上
@utae
Wed, Oct 27, 2021 1:58 PM
抹茶ラテ🍵
: 不會~~其實我最近也有點忙,但因為這次日版活動沒有特別設定目標,而且對於這次的劇情跟關卡比較有興趣,所以就會關注在這上面
詩英❀低浮上
@utae
Mon, Nov 1, 2021 2:13 PM
思念、感謝亡者,並分享活著的喜悅
還滿喜歡亡靈節這樣的概念,透過死與生的對比,去思考「活著」這件事,而且
熱鬧地迎接亡者
,也讓人不會覺得「死亡」過於沉重,反而是一種跟人很親近的事情的感覺
我聽過的是「悲傷五階段」,這個應該也比較多人知道。可愛他們說的理論我很努力地找中文資料,都找不太到,即便是英文的,也不太多,而且提出12階段理論的學者,維基頁面除了日文的就是德文…
詩英❀低浮上
@utae
Mon, Nov 1, 2021 2:41 PM
Alfons Deeken悲傷12階段
誒...我就簡單地(用語感)解釋一下內容...
1.精神打擊與麻痺狀態:有點像是進入心理學說的「防衛機制」,對於現實的感受陷入暫時性的麻痺,腦袋也會像放空一樣,思考能力大幅下降。
2.否定:理性跟感性都不接受對方死去這件事。
3.恐慌:從恐懼轉為恐慌,為初期的一個顯著現象,通常希望儘早脫離,或避免進入這個狀態。
4.憤怒與不合理感:就是那種「為什麼偏偏是我遇到」的感覺
5.敵意與恨意:無以宣洩的情緒,會變成對身旁的人們或去世的人產生敵意的形式來展現。
6.罪的意識感:悲嘆行為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應,開始對過去的行為感到後悔,並開始自我譴責。
詩英❀低浮上
@utae
Mon, Nov 1, 2021 2:55 PM
7.幻想:開始幻想過世的人還活著,而且在生活中也會表現出「他好像還活著」的行為。
8.孤獨感與憂鬱:喪禮等事情告一段落後,會襲來一股寂寞感,雖然是一個正常的階段,但還是要努力儘早跨越這個階段。
9.精神上的混亂與漠不關心:從失去生活目標而感到空虛,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變得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
10.放棄與接納
11.發現新希望與幽默感:在階段中徬徨時,會陷入一種「痛苦似乎會永遠持續下去」的感覺,但某一天會感受到一道希望的光束進入生命中,而這樣的復活也可以視為成功跨越悲傷了。
12.重新振作的階段(新的人格誕生):雖然無法回到失去親人/愛人之前的自己,但因為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並產生全新的自己,而能夠成為更加成熟的人。
詩英❀低浮上
@utae
Tue, Nov 2, 2021 5:25 AM
比起敬重,更多的是「歡喜」。雖然這也是一種東西文化差異,但覺得抱持這樣的心情迎接故人,就比較像是與家人團聚,而不是跟已經和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見面,這種感覺我還滿喜歡的
原來亡靈節可以溯源至阿茲提克那個時候
確實萬聖節感覺就是大家因為狂歡一場而最後是快樂的,但亡靈節是一開始就用愉悅的心情來迎接亡者,雖然兩個的主體都是在「樂」,但在心態上還是有些差異…就是受外在影響而樂,還是發自內心的樂,的感覺吧(詞窮
詩英❀低浮上
@utae
Tue, Nov 2, 2021 5:52 AM
「瀬尾研的快樂小夥伴」www
沒想到服部也懂這個哏www
潔本來臉色就很蒼白,這樣一扮裝,反而更像骷髏了
原來萬壽菊在墨西哥代表太陽,同時也是綻放在亡者前來現世的道路、為他們指引方向的花,所以才會到處都裝飾或擺放著萬壽菊。
是說應該有人知道あいみょん「マリーゴールド」這首歌,它的中文翻譯是「金盞花」,但金盞花應該是「カレンデュラ」。應該是因為金盞花跟萬壽菊長得有點像,但兩個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花喔!
詩英❀低浮上
@utae
Tue, Nov 2, 2021 5:53 AM
墨西哥亡靈節不可不知的十件事
剛好找到國家地理雜誌介紹亡靈節的文章,就順便貼上來分享~~
載入新的回覆
⚠️以下可能有劇透
好喜歡今年的背景
(技術不佳還請見諒,但我也說不上為什麼,明明我平常不太喜歡骷髏頭造型,但就是覺得今年的背景很吸引我之所以會想到,是因為前幾天課堂上聽老師介紹才大概知道內容,所以看到活動預告出現骷髏、金盞花,還有亡靈節的佈置就想到這部動畫片。之後有機會應該會去看看,感覺還滿不錯的
這次活動的新關卡又是仙人掌,又是taco,真的好墨西哥
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出現草帽關卡(?而且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閃擊到taco的時候,會出現「Sabroso」(Google說是西班牙文「好吃的」他的意思)
講到西班牙文,我曾經以為墨西哥講墨西哥語,當場被我弟糾正「墨西哥是中美洲講西班牙文」
思念、感謝亡者,並分享活著的喜悅
還滿喜歡亡靈節這樣的概念,透過死與生的對比,去思考「活著」這件事,而且熱鬧地迎接亡者,也讓人不會覺得「死亡」過於沉重,反而是一種跟人很親近的事情的感覺
我聽過的是「悲傷五階段」,這個應該也比較多人知道。可愛他們說的理論我很努力地找中文資料,都找不太到,即便是英文的,也不太多,而且提出12階段理論的學者,維基頁面除了日文的就是德文…
Alfons Deeken悲傷12階段
誒...我就簡單地(用語感)解釋一下內容...
1.精神打擊與麻痺狀態:有點像是進入心理學說的「防衛機制」,對於現實的感受陷入暫時性的麻痺,腦袋也會像放空一樣,思考能力大幅下降。
2.否定:理性跟感性都不接受對方死去這件事。
3.恐慌:從恐懼轉為恐慌,為初期的一個顯著現象,通常希望儘早脫離,或避免進入這個狀態。
4.憤怒與不合理感:就是那種「為什麼偏偏是我遇到」的感覺
5.敵意與恨意:無以宣洩的情緒,會變成對身旁的人們或去世的人產生敵意的形式來展現。
6.罪的意識感:悲嘆行為中最具代表性的反應,開始對過去的行為感到後悔,並開始自我譴責。
8.孤獨感與憂鬱:喪禮等事情告一段落後,會襲來一股寂寞感,雖然是一個正常的階段,但還是要努力儘早跨越這個階段。
9.精神上的混亂與漠不關心:從失去生活目標而感到空虛,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變得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
10.放棄與接納
11.發現新希望與幽默感:在階段中徬徨時,會陷入一種「痛苦似乎會永遠持續下去」的感覺,但某一天會感受到一道希望的光束進入生命中,而這樣的復活也可以視為成功跨越悲傷了。
12.重新振作的階段(新的人格誕生):雖然無法回到失去親人/愛人之前的自己,但因為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並產生全新的自己,而能夠成為更加成熟的人。
比起敬重,更多的是「歡喜」。雖然這也是一種東西文化差異,但覺得抱持這樣的心情迎接故人,就比較像是與家人團聚,而不是跟已經和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見面,這種感覺我還滿喜歡的
原來亡靈節可以溯源至阿茲提克那個時候
確實萬聖節感覺就是大家因為狂歡一場而最後是快樂的,但亡靈節是一開始就用愉悅的心情來迎接亡者,雖然兩個的主體都是在「樂」,但在心態上還是有些差異…就是受外在影響而樂,還是發自內心的樂,的感覺吧(詞窮
「瀬尾研的快樂小夥伴」www
沒想到服部也懂這個哏www
潔本來臉色就很蒼白,這樣一扮裝,反而更像骷髏了
原來萬壽菊在墨西哥代表太陽,同時也是綻放在亡者前來現世的道路、為他們指引方向的花,所以才會到處都裝飾或擺放著萬壽菊。
是說應該有人知道あいみょん「マリーゴールド」這首歌,它的中文翻譯是「金盞花」,但金盞花應該是「カレンデュラ」。應該是因為金盞花跟萬壽菊長得有點像,但兩個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