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話說備審資料 學習歷程這種東西 大部分還是在比誰比較會瞎掰吧
lynx4997
還是要附上實體證明啦,但心得收穫確實看掰
bbq1666
還有扣扣
ಠ_ಠ
我知道是有人會把備審弄成精裝冊
egg6199
ಠ_ಠ: 也不需要這麼精美 主要還是內容跟經歷
goat1176
備審弄精裝不會比較加分其實,現在都直接看電子檔。
真的有差的只有藝術相關科系需要看作品集的。
ಠ_ಠ
現在高中有些還規定要當志工,太可憐了吧
志工都不志了
cat581
你可以看一下成績跟面試備審的佔比,到最後就會發現還是在比成績XD
donut2211
弄精裝真的不會加分,記得有教授寫文章講過,這種一般人的迷思反而把資源花在沒必要的地方

家裡有錢的優勢真的不是什麼做精美的備審這種,而是他們從小到大的經歷就造就了有內容的備審。其實那種優勢也會反應在考試上,都是財富資本轉成文化資本這樣,是要有錢,但不是針對性地出錢那麼簡單
ಠ_ಠ
cat581: 都是在比成績還要弄個假掰的備審
peach3182
donut2211: 好中肯
goat1176
也不是只有比成績,是看每個校系不一樣。
在個申的資料那裡會顯示備審與成績的佔比,我當時申請了三間同科系的大學,根據他們當初給的佔比表還有我後來得到的面試成積來看,備審佔比高的學校我分別拿了正1正2,比較不重視面試的則是拿到正23。
同意甜甜圈的看法,教授也不是笨蛋,畫唬爛的地方根本不是重點,那些比賽、研習還有作品才是教授真正看重的部分,而文化資本高的學生比較容易堆砌好看的履歷。
ಠ_ಠ
家裡有錢才有時間弄那些有的沒的文化素養活動阿 沒錢下課就去打工了
goat1176
但除非你要申請頂大競爭非常激烈,要不然一些社團、打工經歷放到備審裡也算夠用了,怎麼書寫這些經歷才是最重要的,例如你從這當中學到了什麼。
雖然要打工,但抽出一天或兩天去參加免費的活動、研習應該還算可行。
donut2211
ಠ_ಠ: 其實傳統的背書考試也是一樣,前幾志願的學生家庭背景組成多半高收入不是這二十年多元入學才有的事。不管什麼制度都會這樣。
反而審查的方式還有一絲希望看教授有沒有意願用主觀去平衡這種資源差距,以前那種只有聯考就是一翻兩瞪眼,雖然偶爾有陳水扁那種三級貧戶上台大的例子,但整體而言,有錢人的小孩真的什麼都比較會,當然也比較會考試。
sake3784
可是你瞎掰太多面試怎麼辦
sake3784
高中做過備審就覺得不能亂掰了
walnut3031
社會階級殘酷提早甩到小朋友臉上,很[教育]沒錯w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