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
White Heaven - (1991) - Fallin' Stars End
今天一直在聽,QQ
音樂可以聽了又聽,停留在最甜蜜的包覆裏。除了這件事情以外其他都是不可能了。就像晚霞不可能停留,那樣的不可能。或是音樂寵壞了自己,每件依戀的事情都可以再回來,但只有這件事才是破例(能夠replay的只有聽音樂)

一陣子沒聽歌了,聽到馬上可以融化的聲音時還是好像吃到糖水的螞蟻一樣。

其他也是差不多瑣碎的事,好想重看同棲愛,或是和Banana fish的月龍當室友。
現實到底是什麼呢?(明明早先想說的是上一代學者風範 余英時論壇還有民族所老師的一些特質)
DDT
然後最近在用字根學單字,好喜歡~~~avi-鳥 axis-軸 原來argent-銀 所以Argentina是銀之國 。除了阿富汗,南非之前也有暴動,南美經濟問題繼續惡化。上次聽阿富汗的講座,還有普遍文盲的國家也一同進入手機上網,在想所有是用手指點點點的方式使用YouTube嗎? (對工具的使用有別於識字者的適應性)
DDT
上個月看完異鄉人身體裡好像被空洞的異物裝滿,一種很可怕的感覺。如果是十幾歲讀到不知道會在精神裡變成什麼。啊 但是音樂可以超越語言流進去你的裏面,聽到的人們都像是被同一場雨給淋濕了。邊界和差異和孤獨那時會被削弱,我很想說:人們被共同牽引。但這才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失敗。那牽引的成分到底還是來自差異,原先的共同來源是單薄的個人的感受誤會成他人也是如此。
DDT
The Importance of an Unhappy Adolescence
YouTube 今天早上推薦這個給我 QQ
DDT
https://images.plurk.com/cG1C0cIrVHn8eVQFaEpuF.jpg https://images.plurk.com/5tsvMQrzMsPkl4npVnFZlO.jpg https://images.plurk.com/6YYUZkg2si510C3LWwjt5J.jpg 從14歲到大學畢業,跟影片裡的年紀一樣。重看之後,現在知道是角色刻劃得很好,也就是雪城很擅長觀察現實裏的人吧。所以角色才能吸引人,不管是逃避/給與背後的動機或是彼此之間視角的差異,都很深刻。然後長大除了情感之外,還能看到家庭背景的差異,光太郎是橫濱、精英等,椿是天然系,裏面有搭計程車或是打工等等,都會不小心感嘆以前經濟真好之類的。生物老師也是特地刻劃成有點陰沉的可怕形象。從每個角色的互動去放入,主觀和客觀的寫照,拼湊出想給讀者看的面向。結局不知道是不是老梗,但覺得跟當代內在小孩之類的還是蠻像的,為了讓時間能夠再次流動
DDT
必須和過去的自己,和成為自己的他人好好的道歉/道謝。 就…覺得很前衛。(但可能那個年代曾經流行過),結果最念念不忘的角色還是光太郎,曾經覺得會說「希望全人類死光」的人都是因為很在意跟經常為每個人著想和付出超出自己能力,溫柔起來非常溫柔的支持你,翻臉冷冰冰,不喜歡看到自己(漂亮)的臉,情緒困擾的時候是生理上的暴食又催吐這樣的神經質全部都是喜歡的點,長大後要挑的話就是想要當普通的上班族,對攝影的(男友的創作)感受性低,這有點超出自己的理解,但如果有意識培養應該會覺得很有趣吧(希望)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