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K
剛好寫得蠻爛的學位論文就是相關題目,難免想對今天部長回應那個「呼籲大家不要吸毒」的事情評論一下。用藥(或吸毒,看你比較愛哪種說法)也不是說停說戒就戒得了,不然也不需要搞這麼多減害、戒癮治療或其他成癮防治的工作了。我自己是覺得拿這樣回答用藥者該不該打高端是有點輕率:即使不講用藥者也有健康權這種聽起來「陳義過高」的話,政策上讓一群人擔憂自己可能會死不去接種疫苗、但也不解決他們的擔憂,結果讓他們容易被感染然後也傳染進社區,顯然不是理想的結果。我會覺得部長就是有點失言了。當然,平常他表現已經出類拔萃,因為對這題不熟或事情太多不免會出點意外。
WK
當然用藥者(不管是持續使用、正在停藥或已經停一陣子)到底適不適合打高端非常可能是未知的問題,畢竟藥物試驗通常會排除用藥者當受試者,所以也只能觀察後續或諮詢相關專科給出點 educated guess。其實比較合適的回應就是:待觀察、會召集專家諮詢,也請有相關顧慮的人諮詢自己的醫師。頂多再加上補充說,在結果未明朗之前,還是請自行權衡一定機率被感染對身體的損傷,跟一定機率碰到嚴重不良反應死掉這兩種結果,哪個對自己比較有利。當然,人都會有僥倖心態跟對風險評估有強大偏誤,但我是覺得單單呼籲用藥者不要吸毒應該也無法協助用藥者合理評估風險啦。
亞契·麥格農
成癮性藥物我想到顧立雄好像幾年嘗試推「施用毒品罪醫療前置化」,
就有一堆人跳起來,島內對專業議題的討論空間似乎不太大。
WK
一言難盡。那次我也算是側面參與到。畢竟跟酒駕跟性侵變成三大國罪了,要幹什麼正經的只能低調一點,但不可能低調的囉。
ǝƃɹoǝƃ˙ɹɯ
不過記者的問題只有是不是不要打疫苗這個選項,在那個當下我想部長也沒有辦法回答說「喔那就不要打」,此外,這也與你導向最後部長失言的前言相悖。
WK
記者沒想這麼多,或就是邊講邊想吧。部長大概也是。可以理解大家常常用嘴巴帶思考,特別是這種場合,但就太快了。如果不是熟悉的業務就會直接用直觀的邏輯來檢視語病或前提,可是這樣的檢視結果跟政策上是否適當是兩件事。毒品/藥癮就剛好不是一個純粹只是可以簡單只憑意志就輕易選擇做與不做的事,跟其他的行為選擇不太一樣;甚至還可能反而因為剛停藥後戒斷症狀反而更不適合接種(詳細要問那行的人,症狀看個人狀況跟藥癮種類差異很大)。

以上這些是比較違反一般人的直覺,也透露陳部長跟這業務不熟。這倒也沒啥大不了,因為高層政務官熟這塊的很少,不過多少還是希望克制一下反射回應的衝動啦,政務官不得不比提問的記者多想好幾步。當然陳部長在這塊已經很出類拔萃了,只是畢竟事關自己碰過的業務就不免多說一點。
ǝƃɹoǝƃ˙ɹɯ
當然,但同時也延伸出另一個主題是高端之於這些有用藥習慣的人到底是否會有副作用的反應,但這就看是不是有人會做了。
我能理解你提出來的點(昨天在一份工作的延伸面試上才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但at that moment 要能回答得更為全面性是會有些難度的。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好想轉嗚
phiroe
政治/媒體回應跟學術回應還是要分開的。
那個回應是前者的滿分答案。
phiroe
前者的標準答案則是: 我們會再邀請專家共同會商,再跟大家說明。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