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① Macbeth was very ambitious.This led him to wish to become king of Scotland. The witches told him that this wish of his would come true. The king of Scotland at this time was Duncan. Encouraged by his wife,Macbeth murdered Duncan. He was thus enabled to succeed Duncan as king. (55 words.)
② Encouraged by his wife, Macbeth achieved his ambition and realized the prediction of the witches by murdering Duncan and becoming king of Scotland in his place. (26 words.)
① Formerly, science was taught by the textbook method, while now the laboratory method is employed. ② Formerly, science was taught by the textbook method; now it is taught by the laboratory method.
這個原則適用於一系列詞的冠詞或介係詞,僅在第一個詞前使用,否則就要在每個詞前都重複使用。 例: 1. The French, the Italians, the Spanish, and the Portuguese 2. In spring, summer, or winter (In spring, in summer, or in winter)
根據規則,關係代名詞應緊隨於先行詞之後。 例: 1. In his eye was a look that boded mischief. 2. He published in Harper's Magazine three articles about his adventures in Spain. 3. This is a portrait of Benjamin Harrison, grandson of William Henry Harrison.He became President in 1889.
修飾語應盡可能靠近所要修飾的字詞,假使修飾同一個詞的修飾語不只一個,要謹慎的安排其語序,使讀者不會誤解它們之間的修飾關係。 例: 1. ① All the members were not present. ② Not all the members were present. 2. ① He only found two mistakes. ② He found only two mistakes.
如果想強調句子中某一個字詞或某一組詞的句意,最適宜的安排位置通常是在句末。 例: 1. Humanity, since that time, has advanced in many other ways, but it has hardly advanced in fortitude. 2. Because of its hardness, this steel is principally used in making razors.
引文須置於冒號之後,並於前後標示上下引號。 例: The pro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s: "No tax or duty shall be laid on articles exported from any state."
作為文法上的同位語或動詞的直接受詞,引文的前方須標示逗號。 例: 1. I recall the maxim of La Rochefoucauld, "Gratitude is a lively sense of benefits to come." 2. Aristotle says, "Art is an imitation of nature.”
讀書札記 2021-08-23~
《當代占星研究》Sue Tompkins著,胡因夢譯
《當代古典占星研究》Benjamin Dike著,Cecily Han譯
《78度的智慧》Rachel Pollack著,孫梅君譯
《你可以再塔羅一點》Paul Fenton-Smith著,許慈倩譯
《榮格人格類型》Darly Sharp著,易之新譯
《塔羅宮廷牌》Ethony Dawn著,黃春華譯
《其實你已經很塔羅了》Paul Fenton-Smith著,許慈倩譯
《塔羅逆位牌》Mark K. Greer著,林群華譯
《熄燈後請不要翻牌》Barbara G. Walker著,林曉清譯
《內在的天空》Steven Forrest著,郭宇譯(簡體)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Paul Ekman著,易之新譯
《我就是要教你惡》Erica Benner著,廖桓偉譯
《塔羅解牌研究所》LUA著,Shion譯
《跟著大師學塔羅》Mary K. Greer著,小泉譯
《塔羅全書》Rachel Pollack著,孫梅君譯
《法蘭克學派》孫梓評著
《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William Strunk Jr.著,鄒佩真譯
讀書札記 2021-07-06~2021-08-14
讀書札記 2021-08-14~2021-08-23
肯定句範例 摘自《跟著大師學塔羅》
The Element of Style
原本是想看同一作者寫的《英文寫作聖經》,後來發現怎麼兩本書的原文名稱一樣呢?
上網看目錄,好像真是一樣的書,只不過輾轉幾年來,很多家出版社出過,譯者也都不同。我手上這本是2011年,所以文化出版的。
以前的書名大體都脫離不了「風格的要素」五個字,倒是2018年的版本完全不管原文,取名《英文寫作聖經》,的確是更能收買路人的眼睛。
近年書名很流行叫OOO聖經吧,就連食譜都無一倖免。
一、前言
二、英文用法的8個基本規則
1.單數名詞字尾加「's」,構成名詞所有格
2. 敘述一連串超過三個以上的詞,在最後一個詞的前面使用連接詞,其餘的每個詞以逗號分隔
3. 附帶說明用的插入句前後都要使用逗號
4. 以連接詞and或but引介獨立子句,在連接詞的前面標示逗號
5. 不可用逗號直接連接獨立子句
6. 不可將句子任意拆成兩部分
7. 句首的分詞片語所指涉的主詞,須與主要子句的主詞一致
8. 在行未須將單詞拆成兩半時,必須遵守構字和發音的法則
9. 將每個段落視為一個單位:每個段落有其中心宗旨
10. 在段落的開始使用主題句點題,段落的結尾應與主題句相呼應
11. 使用主動語態
12. 使用肯定句陳述
13. 省略贅詞
14. 避免連續使用結構鬆散的句子
15. 以相似的句型結構敘述對等的概念
16. 將相關的詞放在一起
17. 在總結敘述時,要使用同一時態
18. 強調的字詞或詞組要放在句子末尾
五、常見的誤用字和措詞
六、經常拼錯的字詞
所以本書厚度其實很薄的。
原書著於1918年,紐約。
- 如果是公司行號或企業的名稱,連接詞的前方不須再加逗號。
e.g., Brown, Shipley and Company
- 使用縮寫式etc.時,即使前方只有一個詞,也必須在此縮寫前加上逗號。
- 非限定子句可以拆成兩個句子(因為是補充說明),限定子句不行。
- 縮寫式etc.和jr.前後都必須加上逗號,除了句尾。
- 如果附加說明的句子前有連接詞,在該連接詞的前方標示第一個逗號。
e.g., He saw us coming, and unaware that we had learned of his treachery, greeted us with a smile.
In modern American English, a comma should follow both e.g. and i.e.
“I had never been in the place before; so I had difficulty in finding my way about.”
一般而言,寫作時最好避免使用如上句以so表示因果關係的用法,會使用這個句型的作者會不自覺的過度使用此句型。
一個簡單的改寫方法就是將so省略之後,並將第一個子句的開頭加上as來表現因果關係的敘述,如下句所示:
“As I had never been in the place before, I had difficulty in finding my way about.”
10. 在段落的開始使用主題句點題,段落的結尾應與主題句相呼應
- 駁斥相反立論使主題句的意思更加明確
使用主動語態能使寫作風格強有力,且有說服力。主動語態不僅適用於充滿情節的記敘文體,在書寫其他文體時,只要使用主動語態,都會使人有如此的感受。許多原本平鋪直敘的語句,只要以及物動詞主動語態的方式改寫,立刻使人感到句子變得栩栩如生且有重心。
① Gold was not allowed to be exported.
② It was forbidden to export gold (The export of
gold was prohibited).
gold和export關係緊密,應該要距離近。
① A survey of this region was made in 1900.
② This region was surveyed in 1900.
寫作時,要明確肯定的陳述自己的主張,避免含糊或平淡無奇的用字及敘述。例如,使用not來表現否定或對立的概念,而不是把它當作一個委婉的遁辭。
① He was not very often on time.
② He usually came late.
例句表現了not本身的否定語意較含蓄。然而,無論讀者本身有無意識到,含糊委婉的否定陳述已經不能滿足閱讀時理解的需求,讀者希望被明確告知何者為是何者為非。因此,以肯定的遣詞用字來表達否定的敘述,提供一個明確的陳述,是本節所要強調的原則。
例如:「not honest」與「dishonest」、「not important」與「trifling」
- the fact that這個常用的敘述,由於本身沒有具體的句意,應從每個要求簡潔的句子當中刪除。
- 像who is、which was等敘述常常是非必要的。
① His brother, who is a member of the same firm
② His brother, a member of the same firm
① Macbeth was very ambitious.This led him to wish to become king of Scotland. The witches told him that this wish of his would come true. The king of Scotland at this time was Duncan. Encouraged by his wife,Macbeth murdered Duncan. He was thus enabled to succeed Duncan as king. (55 words.)
所謂結構鬆散的句子,特別是指兩個以連接詞或關係詞連接的並列子句。雖然單獨來看,這樣的句型中每個子句的結構是完整的(參見規則4),然而,重複使用這樣的句型會使文章讀起來單調乏味。
技巧不純熟的寫作者有時會寫出整個篇章全用上述句型,頻繁的使用以連接詞and、but構成的句子,或是以who、which、when、where和while等字連接子句,用以表示非限定用法的句子。(參見規則3)
方法有「將句子改為簡單句」、「將兩個句子以分號連結」、「以兩個子句組成掉尾句」、「以三個子句串聯成掉尾句或寬鬆句」等等,依據文章思路要表達的邏輯關係來選擇最適合的句型。
註:掉尾句(periodic sentence)是修辭學的術語,指文意一直要到句尾才完整的句子。
構成平行結構的要件是,內容和功能類似的句子在句型外觀或表面必須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仿的句型排列使讀者能夠迅速辨識句子內容和其功能,輕易了解組織段落內容。
寫作技巧尚未純熟的寫作者常誤以為寫作時應該盡量的變換句型,但多變的句型反而違背了上述這項原則。如果為了強調某一個想法而必須反覆陳述它,那麽變換句型就有其必要性。但除此之外,寫作者應遵守平行結構的寫作原則。
② Formerly, science was taught by the textbook method; now it is taught by the laboratory method.
例:
1. The French, the Italians, the Spanish, and the Portuguese
2. In spring, summer, or winter (In spring, in summer, or in winter)
依據每個詞在句子中的位置,詞和詞的關係可大致判斷。因此,寫作者要盡可能的將在思路表達上有關連的詞或詞組靠近擺放,並將它們與較不相關的詞隔開。
句子的主詞和主要動詞要盡量靠近,不要被可移到句首的片語或子句隔開。
當插入的句子僅是一個關係子句或者同位語,如此的寫作方式並非毫無通融之地。甚至,在寫作者刻意的想使用掉尾句來表現一種未完的懸念感,句子的中斷也是可以接受。
例:
1. In his eye was a look that boded mischief.
2. He published in Harper's Magazine three articles about his adventures in Spain.
3. This is a portrait of Benjamin Harrison, grandson of William Henry Harrison.He became President in 1889.
假如先行詞是由數個詞組成,關係代名詞應緊接在這組詞的後方,除非這樣作會使語意含糊不明。
例:
The Duke of York, his brother, who was regarded with hostility by the Whigs
例:
1.
① All the members were not present.
② Not all the members were present.
2.
① He only found two mistakes.
② He found only two mistakes.
在書寫一部戲劇的情節摘要時,寫作者應用現在式敘述。概述一首詩、一個故事或者一部長篇小說,雖然寫作者可能偏好用過去式表達,用現在式敘述仍較適宜。
假使一個摘要敘述以現在式書寫,發生在這個敘述時間點之前的情節或事件則須用現在完成式表達;若是以過去式書寫,那麽前情則用過去完成式表達。
例:
The Legate inquires who struck the blow.
應在文章一開始即表明援引自何人,之後直接進行摘要敘述,這樣可避免為了提醒讀者而一再重復上述的贅語。
如果想強調句子中某一個字詞或某一組詞的句意,最適宜的安排位置通常是在句末。
例:
1. Humanity, since that time, has advanced in many other ways, but it has hardly advanced in fortitude.
2. Because of its hardness, this steel is principally used in making razors.
被放在句末強調的某一個字詞或某一詞組通常是句子邏輯上的述語,也就是句子當中的新資訊,如同上述第二個例句所表現的結構。
例:
Deceit or treachery he could never forgive.
一個放在句首的主詞或許本身有其強調性,然而僅置於句首的位置,並不能完全起強調的作用。如下句:Great kings worshipped at his shrine.
主詞kings的強調性有大部分是來自本身的詞意和語境襯托出來的。
為了突顯更強的重要性,句子的主詞必須安排在述語的位置。
例: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valley flowed a winding stream.
引文須置於冒號之後,並於前後標示上下引號。
例:
The pro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s: "No tax or duty shall be laid on articles exported from any state."
作為文法上的同位語或動詞的直接受詞,引文的前方須標示逗號。
例:
1. I recall the maxim of La Rochefoucauld, "Gratitude is a lively sense of benefits to come."
2. Aristotle says, "Art is an imitation of nature.”
- 被that引導的間接引語,不須標示引號。
- 諺語、慣用語、方言用語、俚語,引用時不須加上引號。
書名的開頭如為所有格,冠詞A或The就必須省略。
後接名詞作為其受詞時,意思為對某對象提出權利上的要求(lay claim to)。如果後接的從屬子句清楚表達這樣的意味,如「He claimed that he was the sole surviving heir」,這樣的用法也可以接受(「claim to be」還是較佳的用法)。
Claim 非 declare、maintain 或charge的代替詞。
依照定義來看,case在句子中常是非必要的用字。
① In many cases, the rooms were poorly ventilated.
② Many of the rooms were poorly ventilated.
To compare to為比較本質上不相同的兩個人、 事、物,指出或暗示他們的相似之處。
To compare with則主要比較兩個本質上相同的人、事、物,指出他們的不同之處。
因此,人生可以和朝聖之旅、戲劇或戰爭比較(compare to),美國國會可以和英國國會比較(compare with)。又,巴黎可能和古代雅典比較(compare to),也可能和現代倫敦比較(compare with)。
當語意為「認為」(believe to be)時,後面不加as,如:「I consider him thoroughly competent」。
參照「The lecturer considered Cromwell first as soldier and second as administrator」,這裡的consider含有「exanined」或「discussed」的語意。
在副詞片語裡不等於through 、 because of或owing to的語意,「He lost the first game, due to carelessness」、在這句子裡用due to是不正確的,應用上述的三個字詞。
正確用法是作為特定名詞的述語或修飾語,如:「This invention is due to Edison」、「losses due to preventable fires」。
作名詞時,語意等同於result。
作動詞時,語意等同於 to bring about、accomplish(勿與意為「to influence」的 affect 混淆)。
作名詞時,常被輕率的使用於關於時尚、音樂、繪畫及其他藝術主題的寫作中。若欲表達明確的語意則不考慮使用這樣模糊的遁辭。
- 不適用於人物的列舉上。語意等同於諸如此類(and the rest、and so forth)。
- 如果列舉的項目中,其中一個的同質性不高,也就是說讀者會對該項目被列於其中有所存疑時,不適合用etc.。
- 當一系列列舉詞的最後一個已被完整說明、或引文末尾已是一個抽象的詞,不宜使用etc.。
- 以such as、for example或其他類似敘述引導的一系列詞,末尾不可使用etc.。
陳述能夠得到直接證實的事實時,才使用這個字。不可用於表達對事物的評價或看法。
舉例來說,一個發生在特定日期的事件、使物體發生溶解現象的特定溫度,這些是事實。而認為拿破崙是當代最偉大的將領,或加州的天氣是令人愉悅的,這些看法或許無庸置疑,但不是事實。
像a hundred這樣的整數數字,可被視為一個集合名詞,故less用來形容一個較少的總量或總額。
例:
The signers of the petition were less than a hundred.
為副詞片語。雖未被視為正確優雅的英文用法, 由於和close by、hard by的形式近似,因而有其合法性。 若沒有更適用的詞語,near或near at hand也可參考使用。
不可當作形容詞使用,語意相近的形容詞neighboring。
避免總是以one of the most 開始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這樣的敘述並非錯誤,只是顯得老套及乏善可陳。
The people是政治用語,勿與 the public混淆。如果是指大眾對於政治上的支持或反對意見,用the people表達。
而表達眾人對藝術方面的評價或經濟上的贊助,要用the public表示。
並非僅是say及remark的代替詞。它是指完整或清楚的表達(express fully或clearly),如「He refused to state his objections」。
避免以while 任意的取代and、but和although。許多寫作者時常把while當作and或but的替代詞,可能是企圖變換連接詞,使句子有所變化,也可能是無法確定and或but何者較適合上下文的語境。若無法確定使用何者,最好以分號來取代連接詞。
- 在不會造成句意模稜兩可或荒誕不經的情況下,以while表示although的語意是可允許的。如:
While I admire his energy,I wish it were employed in a better cause.
- 一般來說,將while用法限定於字面上的本意,也就是during the time that,寫作者即可運用自如並避免歧義。
- 第一人稱敘述的條件句應使用 should,非would。
例:
I should not have succeeded without his help.
- 主要動詞後連接的間接引語中,如要用shall的過去式就要使用should,非would。
例:
He predicted that before long we should have a great surprise.
- 敘述習以為常的行為時,不含would的過去式用法即足以表達,沒有would,句子簡潔,因而更為鏗鏘有力。
例:
Once a year he visited the old mansion.
character、factor、feature、He is a man who、nature
Respective、Respectively
我覺得這是一本適合高中生讀的書,有些基本的文法錯誤還蠻常見於高中生的,適合大考前翻一下,確定自己都搞清楚了。至於英文已經有流利水準的人,讀這本書就是看看能不能撿到遺漏的知識吧,反正也蠻薄的。
至於最後幾章,因為時代改變(過100年了),我也不知道現代人是不是還認同作者當年的看法⋯⋯?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作者對榮格著作的讀書心得精華版🤔
內傾:能量流動是朝向內在世界,最重視的是主體(內在現實)。
通常的特徵是猶豫不決、沉思內省、靦腆離群的性質,緊緊守住自己,迴避客體,總是有一點自我防衛。
外傾:興趣導向外在世界,最重視客體(事物和他人,外在現實)。
通常的特徵是容易相處、坦率誠懇、樂於助人的性質,很容易適應既有的處境,快速形成依附感,不理會任何可能的疑慮,常常以草率的自信冒險進入不明的處境。
感官Sensation:透過身體的感覺器官得到的知覺
情感Feeling:主觀判斷或評價的功能
直覺Intuition:經由潛意識得到的知覺(例如:對潛意識內容的接受力)
劣勢功能:未/較少被使用
乍看之下,這種人好像面面俱到,可是,上述特徵是潛意識特有的情形,因為意識意味著行使功能的方式有某種分化。榮格指出:「各種功能在均匀一致的意識狀態或均匀一致的潛意識狀態,都是原始心智的標誌。」
榮格進一步把四種功能分成兩種理性功能和兩種非理性功能。(他也分別用判斷功能和知覺功能來描述。)
理性(判斷)功能:思考、情感
它是評估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方法,兩者都是根據線性、反映的過程形成特定的判斷。
非理性(知覺)功能:感官、直覺
兩者都只是感知的方法,感官看見外在世界是什麽,直覺看見(或可說是「抓取」)內在世界是什麽。
情感功能做為一種心理導向的方式,絕對不應該與情緒混為一談。情緒更恰當的名稱是感情(affect),它一律是被激發的情結造成的結果。
榮格寫道:「情感和感情的區別在於情感不會產生可被感知的身體神經刺激,也就是說,完全像平常的思考過程一樣。」
社會的要求會迫使人先致力於讓天生就具有最佳能力的功能得到分化,或是讓確保他在社會得到最大成就的功能得到分化。
人很常認為自己幾乎完全等同於最受歡迎且因此得到最多發展的功能,這其實是通則,由此產生不同的心理類型。這種片面發展的後果就是必然有一種或更多種功能的發展受到妨礙(被忽視或沒有好好發展)。
思考,如果是真正的思考,而且合乎思考的原則,就必然嚴格地排除情感。這當然不能抹殺有些人的思考和情感在同一層次、對意識具有相同推動力的事實,但這種情形不可能是分化的類型,只不過是相對比較沒有得到發展的思考和情感。
例子。
簡而言之,如果主要功能是理性/非理性功能,那另一種理性/非理性功能一定只能是劣勢功能。
因為聚焦外在跟內在世界是無法同時相容的。
榮格寫道:「第四功能的核心就是自主性:它是獨立的,會攻擊我們、吸引我們,使我們昏頭轉向,以至於再也不是自己的主人,再也無法正確區別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瑪麗-路慧絲·馮·法蘭兹(Marie-Louise von Franz)是榮格多年以來的親近同仁與共同研究者,她指出劣勢功能最大的問題就是它通常非常緩慢,與主要功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