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16 PM
Sun, Aug 1, 2021 12:37 PM
727
221
1
在創作圈內容易看見喜歡以年紀,畫技,更或者風格來去做相互比較。人是喜歡比較的動物,我們會需要在與別人的比較中找到自己存在某種位置上。而比較本身不是問題,真正困擾你的可能是某種思維定式:「你必須優秀才可以幸福。」
當你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同時,並且討厭自己這個樣子。在一個以“優秀”為導向的大環境中,可以回想曾經失敗時又受到了怎樣的指責;自己在什麼時候被拿去與人比較這些來自外在的指責、攀比不斷加深了你必須優秀的信念。
但是,到底是誰在做這些比較?是你自己。而要不要繼續指責自己,也是取決於自己。
---
以下回應都是原來帳號的創作murmur轉來當備份用,雖然不知道會不會幫助到別人就是ㄌ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17 PM
「你越了解自己就越清澈,自覺是沒有終點的——你不會獲得一個結果,一個結論,那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河流,你越研究,也就越深入,然後找到祥和。只有當心靈澄澈——透過自覺而不是透過強迫性的自我戒律——只有在那種時候、在那種澄澈、在那種寂靜中,真實才可以進入生命裡。」
摘錄自『最初與最後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18 PM
「在我這十幾年的創作生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不斷的自我反思,漸漸明確自己要走的道路?」
我一旦認識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不管經歷什麼都必須認真、而執著堅持下去,最終會促成一種自我認知,這是創作的基本核心。如果沒有自我認知與挖掘的動作,一切都無從談起,只能夠學習與模仿,有潮流就跟隨,有變化就跟著變化。在創作的變化中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是誰,不斷質疑自己能做什麼,能走到哪一個地步。
階段性的迷失任何人都會有,畢竟社會變化非常快速,訊息非常大量,要是迷失也別怕,前提是要有自省能力,才不會沉迷於某種東西之中,最終能夠以自我為核心,不斷質疑,不斷認識自己,再一次的超越自己,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1 PM
問:「做藝術需要天賦嗎?」
「天賦」是帶有結果論性的說法,因為成功,所以盡說此人「天賦」如何,但實際並非如此。
每個孩子自幼都會胡塗亂抹,這是孩子們的第一語言,會話才是第二語言,是成人和教育的某些急功近利的標準,把「天賦」捏走了,讓具有「天賦」的大多數沿著家長的認為帶走了。許多人會期望別人來評價他的作品,老實說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做評價,這個標準不需要由別人來定義你自己。
如果能夠給創作者安靜自由的氛圍,藝術會伴隨終身的。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1 PM
所以大家真的想要拿繪畫這件事做事情的話,第一件事情就是自我療傷。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之中找到一種媒介,來代替觀察,把焦慮轉移到作品的變化上。最終你會找尋到做作品的快感,你的焦慮得以轉化。
圖式早期出現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就是一種記錄,後來我們忘記這個事情了,如果一個人想畫畫,首要的條件就是自己要覺得舒服(前提要相信自己)。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2 PM
每個人或許都有被問過一個問題:
「有沒有自己認為最好最滿意的作品?」
其實我從沒有思考過這種問題,更不用說作品本身到底如何去判斷他的優劣。我不喜歡在創作過程之內是非常順利而沒障礙的狀況之下,但只是因為我的經驗與技法的熟練,讓我非常自然順利的得到一種結果。但也有時候是在過程中非常的焦慮,無法去用經驗來去說服自己,在這創作上失去熱度,結果出來的東西並非如此的糟糕。
所以我對於後續的任何判斷與評價並不是很在意,反而更重視自己對於這些情緒細節上的反應,這些累積起來的結果都會潛移默化的投射到下一個創作之中。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3 PM
對於這種過程我非常的重視,不管是做任何什麼的創作,總是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過程都會促使把我之前建立起來的經驗與感受都會漸漸的被調整。有時突然在回頭看看自己以前所畫的東西,會感受到當初我還曾經有過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反應與表達,卻因為已經徹底忘記當時的情緒與過程,某些感受只會存在此時此刻而無法延續,會徹底認知自己經無法回到當時那種心境。
所以我從不認為自己必須要畫出多麼好的作品或者大家俗稱的大作,我只稍微期盼在每一次的創作上,與上一件相比之後是否自己會發生了一些什麼變化,而我每次都是在尋找這種變化。而這變化的過程也代表著我整個生命必須永遠的持續尋找下去。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3 PM
我是受到所謂專業美術訓練的人,但我在不斷掙脫這種專業性帶給我的束縛,這其實是我在追求創作中的一種人生困擾。就像是一種焦慮,它是矛盾的。在我作品裡出現了與我以往經驗不同的東西的時候,我會比較珍惜它,我會順著這個方面走,它讓我感受到一種新的困難,這種困難按照習慣來說是錯誤的,但我願意去面對它。我覺得這是創作者該面對的事,可以把前後不搭的東西放在裡面,讓它生成一種新的可能性。
這個時代讓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問題,我們現有的參照都不足以面對它,這個時候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糾結,而這些矛盾糾結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必定會出現的特質,在這個過程中肯定得付出代價去經歷。當這種矛盾和不協調在我畫面中出現的時候,我願意把它留下。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6 PM
谷文達:「傳統沒辦法以單純臨摹就可以掌握的東西,對於它的體悟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
「在學校課堂上的學習,充其量掌握的只是一個形式,而不是傳統本身。體悟傳統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當下的生活。我們今天的生活、生存狀態,必然會在未來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創作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性格、環境、家庭背景和自己將來想做什麼等諸多角度來理解傳統。你要相信傳統會在你的一生當中,不斷地教育你,給你力量和啟發。」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7 PM
阿德勒:「人生這條路上,有人走在前方,就有人落後,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
「但並不代表我們必須透過競爭達到目的,或快或慢,該往哪去,都是個人選擇,不該由輸贏去印證自己的向上。我們真正該擁有的是「往前」的力量。」
「在對等關係裡,你從來無須炫耀或證明自己,你們會尊重並理解彼此生命的獨特,就像你認同自己的那樣。走得快有走得快的孤獨與明朗,走得慢有走得慢的擁擠和自在。你無須羨慕別人,別人也無法擁有你的人生。」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7 PM
藝術不能去拼搏,它也不能證明自身的正確性,但是它能傳遞自身:當它遭人拒絕時,不作任何反抗,當它被人傾聽時,也不欣喜若狂。它是對人類本性,對所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的一種活生生的表達。
藝術是對自由的學習,而不是對自由的佔有。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28 PM
「自己很努力只是沒有人會賞識我。」
意思彷彿是社會並沒有準備接受他自己。
但並不是整個社會有沒有準備好接受你,而是你真的準備好了去接受這個社會嗎?你得先有能力讓別人理解你,同時也得需要具備能力去理解別人。
我們可以不談文化的語境問題,但一個創作者至少應在當代語境裡做創作,在創作裡看當代。我們不可能無視殘破不堪的社會現狀,繞著遠路去放縱自己。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0 PM
人們常常會找出看似合理的原因,來為內心的衝突賦予合理性,讓自己既在衝突裡糾結痛苦,又覺得心安理得,或是習以為常,或是在自我安慰中完全感覺不到衝突的存在。
在黑暗裡待的久了,便會習慣黑暗;與假象廝磨慣了,便會執假為真。因此,我們所熟悉的、所認同的、習以為常的、自認為舒服的感覺,並不代表真實。由此引出下一層的問題:如何避免道德簡單化。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0 PM
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同樣的,未經審視的道德問題,不值得堅守,或者說,不值得被當成至高無上的準則。
比如,當人們在進行道德爭論時,常會被一些「大詞」震懾住,比如尊嚴、美德、義務等;或者是被所謂的原則洗腦,比如「永遠不要把人當作一個簡單工具來對待」。實際上,這些大詞和原則,都是被「簡單化」了的道德問題,既沒有經過縝密的邏輯推理,也不具備堅實的道德價值基礎。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0 PM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將這類簡單化了的道德稱之為媚俗。在他看來:「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種大眾可以分享的東西。媚俗可以無須依賴某種非同尋常的情勢,是銘刻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來的:忘恩負義的女兒,被冷落了的父親,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被出賣的祖國,第一次的戀情。」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1 PM
當我們習慣於將道德簡單化時,會出現各種問題:
一是會逾越道德的邊界。比如用前文提到的尊嚴、美德、義務等「大詞」,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或是以此粉飾自我行為的過失和邏輯的漏洞。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1 PM
二是道德觀會逐漸模糊。比如無法分辨某些行為到底是對他人的道德要求還是道德綁架,或是在義務論和結果論之間左右搖擺,無所適從。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1 PM
三是道德體系容易崩潰。比如拉斯科爾尼科夫的道德受到「殺人理論」的衝擊時,他尚不完備的個人道德體系被輕易地侵入,最終支離破碎。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1 PM
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因為我們把一些本該進行深入的邏輯思考的問題視為理所當然,把「銘刻在記憶中的某些基本印象」當成道德準則,這就如同沙上建塔,脆弱不堪。
『道德的背後是什麼?倫理觀念和善惡是非的價值觀的根基是什麼?宗教神祗、最高意志、精神信仰,是否等同於正義?人類,到底是靠什麼東西,活著?』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2:32 PM
有時候畫的時間太久,不僅沒有感覺,人還會變得非常痛苦。創作的過程有時候會和自己的性格相違背,一直保持做一件事情,不但不會安靜,而且會變得煩燥不安。你必須不斷地去調整你的狀態,有時候甚至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但是每當在這種狀態裡面完成一張作品的時候,你又會覺得出來的東西就會特別厚重。
當經歷過這種積澱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炫技不會再有了,艱辛的經歷產生了厚重的感覺。一筆一畫的反复疊加中,技術已經完全消融在作品裡面,獲得的圖像不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一個重新塑造出來的景像。
Uranus❆希望大家平安
@uranus0404
Sun, Aug 1, 2021 12:39 PM
覺得很有啟發!謝謝你~
龍子🤞🏻🥺🤞🏻
@_usaki_
Sun, Aug 1, 2021 12:46 PM
Sun, Aug 1, 2021 12:47 PM
謝謝你的分享!
佳.23☆
@shadow106
Sun, Aug 1, 2021 12:57 PM
很有幫助 感謝
Aubron
@Aubronchen531
Sun, Aug 1, 2021 1:12 PM
Uranus❆希望大家平安
:
龍子🤞🏻🥺🤞🏻
:
佳.23☆
: 謝謝你們!
Aubron
@Aubronchen531
Mon, Aug 2, 2021 10:33 AM
人類逃飛行✈️日常哭泣
: 謝謝你的回應,我很高興這篇也能幫助到你。
人類逃飛行✈️日常哭泣
@hololive
Mon, Aug 2, 2021 12:34 PM
Mon, Aug 2, 2021 12:35 PM
Aubron
: 有看到後我這邊先刪掉上面的留言了,因為親友私訊提醒我有點太隱私,我也很高興能看到這篇文
人類逃飛行✈️日常哭泣
@hololive
Mon, Aug 2, 2021 12:44 PM
Mon, Aug 2, 2021 12:46 PM
而且我覺得你打得很哲學蠻喜歡這種感覺,這個可以出書了,但可能我還太嫩,有些地方我需要多讀1、2次才能咀嚼出其中的含意,並且去帶入思考,很像我在書店看一些比較深入的書的感覺( 喜歡書
Aubron
@Aubronchen531
Tue, Aug 3, 2021 5:37 AM
Tue, Aug 3, 2021 5:43 AM
人類逃飛行✈️日常哭泣
: 我不能出書啦XD,其實我也只是很常閱讀相關書籍多少吸收一些,把有些對我自己有啟發的特別摘錄下來讓自己清醒一些,也能當作是自己的筆記。
載入新的回覆
當你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同時,並且討厭自己這個樣子。在一個以“優秀”為導向的大環境中,可以回想曾經失敗時又受到了怎樣的指責;自己在什麼時候被拿去與人比較這些來自外在的指責、攀比不斷加深了你必須優秀的信念。
但是,到底是誰在做這些比較?是你自己。而要不要繼續指責自己,也是取決於自己。
---
以下回應都是原來帳號的創作murmur轉來當備份用,雖然不知道會不會幫助到別人就是ㄌ
摘錄自『最初與最後的自由』-克里希那穆提。
我一旦認識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不管經歷什麼都必須認真、而執著堅持下去,最終會促成一種自我認知,這是創作的基本核心。如果沒有自我認知與挖掘的動作,一切都無從談起,只能夠學習與模仿,有潮流就跟隨,有變化就跟著變化。在創作的變化中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是誰,不斷質疑自己能做什麼,能走到哪一個地步。
階段性的迷失任何人都會有,畢竟社會變化非常快速,訊息非常大量,要是迷失也別怕,前提是要有自省能力,才不會沉迷於某種東西之中,最終能夠以自我為核心,不斷質疑,不斷認識自己,再一次的超越自己,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
「天賦」是帶有結果論性的說法,因為成功,所以盡說此人「天賦」如何,但實際並非如此。
每個孩子自幼都會胡塗亂抹,這是孩子們的第一語言,會話才是第二語言,是成人和教育的某些急功近利的標準,把「天賦」捏走了,讓具有「天賦」的大多數沿著家長的認為帶走了。許多人會期望別人來評價他的作品,老實說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做評價,這個標準不需要由別人來定義你自己。
如果能夠給創作者安靜自由的氛圍,藝術會伴隨終身的。
圖式早期出現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就是一種記錄,後來我們忘記這個事情了,如果一個人想畫畫,首要的條件就是自己要覺得舒服(前提要相信自己)。
「有沒有自己認為最好最滿意的作品?」
其實我從沒有思考過這種問題,更不用說作品本身到底如何去判斷他的優劣。我不喜歡在創作過程之內是非常順利而沒障礙的狀況之下,但只是因為我的經驗與技法的熟練,讓我非常自然順利的得到一種結果。但也有時候是在過程中非常的焦慮,無法去用經驗來去說服自己,在這創作上失去熱度,結果出來的東西並非如此的糟糕。
所以我對於後續的任何判斷與評價並不是很在意,反而更重視自己對於這些情緒細節上的反應,這些累積起來的結果都會潛移默化的投射到下一個創作之中。
所以我從不認為自己必須要畫出多麼好的作品或者大家俗稱的大作,我只稍微期盼在每一次的創作上,與上一件相比之後是否自己會發生了一些什麼變化,而我每次都是在尋找這種變化。而這變化的過程也代表著我整個生命必須永遠的持續尋找下去。
這個時代讓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問題,我們現有的參照都不足以面對它,這個時候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和糾結,而這些矛盾糾結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必定會出現的特質,在這個過程中肯定得付出代價去經歷。當這種矛盾和不協調在我畫面中出現的時候,我願意把它留下。
「在學校課堂上的學習,充其量掌握的只是一個形式,而不是傳統本身。體悟傳統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當下的生活。我們今天的生活、生存狀態,必然會在未來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創作者應該根據自己的性格、環境、家庭背景和自己將來想做什麼等諸多角度來理解傳統。你要相信傳統會在你的一生當中,不斷地教育你,給你力量和啟發。」
「但並不代表我們必須透過競爭達到目的,或快或慢,該往哪去,都是個人選擇,不該由輸贏去印證自己的向上。我們真正該擁有的是「往前」的力量。」
「在對等關係裡,你從來無須炫耀或證明自己,你們會尊重並理解彼此生命的獨特,就像你認同自己的那樣。走得快有走得快的孤獨與明朗,走得慢有走得慢的擁擠和自在。你無須羨慕別人,別人也無法擁有你的人生。」
藝術是對自由的學習,而不是對自由的佔有。
意思彷彿是社會並沒有準備接受他自己。
但並不是整個社會有沒有準備好接受你,而是你真的準備好了去接受這個社會嗎?你得先有能力讓別人理解你,同時也得需要具備能力去理解別人。
我們可以不談文化的語境問題,但一個創作者至少應在當代語境裡做創作,在創作裡看當代。我們不可能無視殘破不堪的社會現狀,繞著遠路去放縱自己。
在黑暗裡待的久了,便會習慣黑暗;與假象廝磨慣了,便會執假為真。因此,我們所熟悉的、所認同的、習以為常的、自認為舒服的感覺,並不代表真實。由此引出下一層的問題:如何避免道德簡單化。
比如,當人們在進行道德爭論時,常會被一些「大詞」震懾住,比如尊嚴、美德、義務等;或者是被所謂的原則洗腦,比如「永遠不要把人當作一個簡單工具來對待」。實際上,這些大詞和原則,都是被「簡單化」了的道德問題,既沒有經過縝密的邏輯推理,也不具備堅實的道德價值基礎。
一是會逾越道德的邊界。比如用前文提到的尊嚴、美德、義務等「大詞」,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或是以此粉飾自我行為的過失和邏輯的漏洞。
『道德的背後是什麼?倫理觀念和善惡是非的價值觀的根基是什麼?宗教神祗、最高意志、精神信仰,是否等同於正義?人類,到底是靠什麼東西,活著?』
當經歷過這種積澱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炫技不會再有了,艱辛的經歷產生了厚重的感覺。一筆一畫的反复疊加中,技術已經完全消融在作品裡面,獲得的圖像不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一個重新塑造出來的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