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拜 ✤ SAKA
(閒聊)
想聊聊昨天的冥想經驗
還有延伸出來對於自我的一些看法
文長下收
小拜 ✤ SAKA
@Lesling - 這裡是初入靈性者,想請問關於阿卡西與高我的事項;會想與高我通訊 為目標,但不知是否...
起因是狼夢的這一噗
看完後我開始思考自己想跟高我通訊的目的
「我之後想做跟身心靈有關的工作,我認為跟高我連結能給我許多幫助」
嗯...總之看起來跟"我是誰"可能沒什麼關係
我好像也不是那麼在意我是誰
只要能做我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小拜 ✤ SAKA
每次問團隊什麼時候可以連結的時候,祂們都會說時機未到、再等等
表示我目前的狀態並不適合通訊
小拜 ✤ SAKA
於是我跑去冥想
冥想前抽了合一牌,祂給我這一張
https://images.plurk.com/4v2sYnrFGTzyTK2OCQF9gg.jpg
看起來要做內在整合
我自己的解讀是 把內心的分歧收束
把所謂的「小我們」的意識做統合
當所有人都不必在內心打架,我的內在就會合一
小拜 ✤ SAKA
剛好昨天分享內在小孩的經驗時
有種跟內在小孩更加合一的感覺
而合一的關鍵點是
「我跟她沒有分別,我就是她,她就是我」
小拜 ✤ SAKA
照上面的例子來看,只要能夠認知到自己與內在的其他聲音並無分別
整合會自然進行
小拜 ✤ SAKA
抽完牌我就去冥想
大概是有之前進入阿卡西的經驗輔助,我開始能在冥想之中看到畫面
但是不是幻象也未可知
小拜 ✤ SAKA
我看到我腦中的事件變成一個畫面,然後畫面逐漸縮小、遠離
我被急遽拉出這個體驗之外
來到一個純白色、什麼都沒有的世界
小拜 ✤ SAKA
我似乎被像泡泡一樣的物體承載,飛在空中
四周除了一片白,沒有任何東西
接著泡泡破了,我往下掉
墜下的過程有看到一些影像,我逐一穿過它們繼續下墜
小拜 ✤ SAKA
到一個程度後我發現自己好像可以控制掉下來的速度和方向
這時腦中浮現了新世紀福音戰士舊動畫最後一集的場景
主角真嗣在什麼都沒有的空間探索自己是誰
我從那個場景得到的答案是
"一切唯心造"
小拜 ✤ SAKA
我本來是空無
後來我在這個空無本質上施加了定義
於是有了形體
有了形象
有了與他者的分別
所以「我」就具現化,並「存在」
(這點讓我想到宇宙從無到有的過程)
小拜 ✤ SAKA
那麼,如果我本是無法定義的空無
我給自己定義的理由是什麼呢?
福音戰士裡的答案是"這樣比較安心"
我的解讀面向更廣一點,我的答案是:
"為了繼續存在"
小拜 ✤ SAKA
源頭創造了我的靈魂
透過我的靈魂去體驗「我」的各個面向
「我」從宇宙中被分別出來
有了「他者」的概念
這是第一個分離的概念
小拜 ✤ SAKA
我跟宇宙為了經歷我的這份體驗
我的靈魂來到地球,轉世為人
我有了身體
也就有了「物理上的界線」
這是第二個分離的概念
小拜 ✤ SAKA
這兩個界線和「個體性」都有關
是我之所以為我的必然

如果我喪失這個身體,我就無法繼續在地球上存在,也就無法體驗人生
如果我的靈魂失去他者的概念、回到源頭,我的靈魂與其體驗也回歸其中(如同卡巴拉中與神合一後便不復歸來的意象)
小拜 ✤ SAKA
在現實世界,已經發展出非常多的規則與限制
為了生存下來,頭腦找出適應的方法
我靠著知識過活,這裡的知識是指累積的記憶
人類的文明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知識建立
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得靠知識跟經驗去做
否則基本上什麼都做不成
小拜 ✤ SAKA
小我也是同樣的概念
他們是一種頭腦機制,幫助我在這個世界上存活,擁有獨立的個體性
但也無形中限制了我觀看事情的面向
失去臨在的寬敞自在本質
小拜 ✤ SAKA
如果我希望能更加具覺知地看待世界
我要做的,不是否認或批判小我
而是理解並接納他們是我的面相之一
但不是全部
「我就是他們,他們就是我」
小拜 ✤ SAKA
但這裡的接納應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如果用力就表示在勉強自己
這不是需要努力的事情
而是我體會了這個道理,便會主動接納
小拜 ✤ SAKA
寫到這裡已經有點疲乏
要繼續沉澱思考,休息一下
這對一個不太常思考的人來說真累...
小拜 ✤ SAKA
下一噗想探討事物的如其所是
又是個大難題
如果有任何想法歡迎留言跟我討論
只有我自己想好像也很難想出什麼東西...
小拜 ✤ SAKA
--------------------
Xelia紗麗雅_靈感躺屍
小我可以說是為了適應世界而製造出來、分離出來的我。但為了適應也沒甚麼可批判的。因為這是生存的本能。唯自己會因為小我們的誤導而迷失高我的訊息,這才是重點。
Xelia紗麗雅_靈感躺屍
我認為分開是過程、合一也是過程
小拜 ✤ SAKA
Xelia紗麗雅_靈感躺屍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你的敘述比我更精簡又準確!
也是要先經歷分開,才會有之後的合一呢
小拜 ✤ SAKA
緯緯 : 我沒有用影片指引耶~只是單純的靜心,盡量專注當下~
緯緯
小拜 ✤ SAKA : 感謝噗主的回應,想請問當下是指當時自己的所有感覺嗎?
小拜 ✤ SAKA
緯緯 :
我會把靜心分兩種
一種是類似禪修或臨在,讓念頭自然地來來去去,最後到達一念不生的狀態
另一種是觀察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感受,但不去批判或抗拒,也不過度深入挖掘,只是「看見」不同面向的自己和身體感覺
兩者的重點都是專注當下,不使用頭腦
看你比較想要做哪一種類型都好
如果頭腦一直跑出來,可以試著專注在呼吸本身
緯緯
小拜 ✤ SAKA : 好的 真的非常感謝小拜的回答,等等來試試,真的非常感謝
小拜 ✤ SAKA
緯緯 : 不用客氣唷,謝謝你跟我交流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