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鷗@人生迷宮
常常在一些有追蹤的噗上看到對於性別認同的看法,認為如果沒有社會性別氣質就不會有性別認同的論點。
其實我思考過這種問題,也有思考過是否完全靠社會性別形塑一個人。

但沒有辦法說服自己
我似乎不是因為從小喜歡什麼性別或是「憧憬什麼性別」而產生性別認同的

所以目前我立場還是偏向腦部發展有點不太一樣而不是百分百靠社會性別形塑的
姊鷗@人生迷宮
但我隨著看的人比較多也開始有一些不一樣的假說,有時候社會的影響不僅僅在性別上

每個人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會不習慣框架
有人想逃離學校、有人想逃離家庭、有人想逃離國家或文化,有人終其一生都撕不掉身上的某些標籤

那生理性別做為一種重大的標籤,或許也是許多人想要逃離的對象
姊鷗@人生迷宮
就算世界只有一個人存在,他也許也不想當人類
那即使世界只有一個性別,不想要當這個性別或許也是有可能的
永遠的真田幸村
對 所以部份也會是社會形塑的 加上天生
旅星
我也覺得社會跟生理應該是同時存在的因素,就像每個文化對顏色的定義不同,「將綠色與藍色歸為同一種顏色」的文化形塑出來的人,也的確會更難去分辨出綠色與藍色的差異--但另一方面,也的確存在生理上對顏色區辨就與眾不同的人
生理是被給定的先天基礎,我們有可能建構一個「人不需要吃飯」的社會嗎?科技進步後或許可能,但那等於是根本改變了生理基礎=催生出新的生理基礎,社會只能在人類目前被給定的生理基礎之上存在
姊鷗@人生迷宮
旅星 : 事實上我也覺得性少數變多、對性少數更寬容這些都是奠基於社會的演進而存在的
一定程度上同意唐鳳講的,在這個社會,生理特徵變得更不重要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網路科技形塑了新的生理基礎
姊鷗@人生迷宮
永遠的真田幸村 : 所以我認為也不用去否定這兩者應該都存在、而且可能未來會愈來愈影響到整個人類社會對性別的基礎的可能
姊鷗@人生迷宮
如果是生理非常壁壘分明的農業社會,就沒有 (如現在) 去接納性少數的空間

(我知道有很多研究顯示某些民族反而更能接受,
但那個我反而認為是另一種役職而不完全是基於性別認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