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我對香港或台灣蘋果日報收攤,沒什麼同情。
一方面私人恩怨,十幾年前台中曾有一個兒虐致死案件,結果蘋果日報卻用「4歲童當狗養虐死 冷血社工坐視2年」這種標題報導,罔顧台灣兒童保護社工人力不足的問題,引發專業領域和社福學者大反彈,從此之後,我對這份報紙就無甚好感。
然後蘋果日報性喜煽色聳動,對很多我們這個專業領域要處理的案件,不管是暴力、凌虐、自殺、犯罪,動輒以煽情方式報導,毫無新聞倫理可言,也對我們專業工作領域服務,造成相當大困擾。
另一方面,蘋果是2003年進來台灣,剛好是陳水扁第一次執政,蘋果用了不少舊黨國媒體的編輯、主管,對民進黨政府當然沒什麼好話,配合聳動、揭發隱私的風格,很快就獲得廣大市場利益。
ಠ_ಠ
2005之後,陳水扁政府和其家族,接連發生廉潔面的問題,蘋果日報火力全開,引用大量來路不明、查無實證的訊息,對本土政權造成相當大的打擊,也為後來親中馬英九的登場打開康莊大道。但事後經歷司法調查審判,才發現那些「獨家內幕報導」不是空穴來風,就是查無實證。 蘋果日報那種強調感官刺激和物質慾望的風格,剛好就搭上台灣傾中之後,一片經濟現實主義的社會氛圍,對台灣的民族發明嚴重掣肘。黎智英本身就很愛講那種「賺錢就好,管它政治」之類的論調,蘋果日報在台灣也樂得推廣這種價值體系,配合上全球化貿易經濟體系與台灣民族發明的衝突。蘋果也許本身無意傾中,但是對這種政治、經濟格局的推波助瀾,是起非常大作用的。
ಠ_ಠ
很多台灣和香港的評論,都說黎智英被補是「求仁得仁,自業自得」,因為他在這兩地都極力推廣「惟經濟主義」,有錢賺、有飯吃才是最重要,什麼政治、黨派、選舉、意識型態......管它去的,跟人民都沒關係。台灣和香港不少人都接受這樣的價值觀,造成兩地的民族發明相當大的困境。
等到他發現,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而這是要用血汗衝突去換的,已經為時以晚,我對於他慷慨入囚籠的解讀,是在贖罪,為它那套「惟經濟主義」葬送香港民族發明,表達最深的懊悔。香港人接不接受我不知道,作為一個不斷跟這種「物質主義」思想鬥爭十幾年的人來說,我只是同情而已。
ಠ_ಠ
香港被毀掉了,台灣還有得救,我們的國家社會民族還在我們台灣人的手裡,黎智英不見,還會有更多人繼續推廣他的價值觀,台灣的民族發明家一定要瞪大眼睛,勇於跟這種虛無的價值觀對抗,不能再重蹈台灣和香港,在本世紀前20年曾經付出的慘痛教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