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5:56 PM
Mon, Jun 21, 2021 6:29 PM
300
81
超細微小科普
每次有客人問我,怎麼樣看出織品的材質
我都會回答:
燒了他
燃やしてみた!正絹と化繊の違いと見分け方!【洗い張り職による着物のまめ知識】
有看過某些商家宣稱自己用看的、甚至看照片就可以看出材質。
我個人
(可能還可以算上隔壁店主)
是覺得,這樣宣稱的人,不管入行幾年、資格有多老,買東西需要多留心一下。
因為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04 PM
Tue, Jun 22, 2021 2:58 AM
這邊需要先解釋關於織品的素材
在不是一塊織好的布、單純指纖維來源的情況下,通常有
A.植物纖維
:棉、麻、亞麻、苧麻、芭蕉樹皮……等等,大自然生長出來的植物給予的纖維
A-1天然植物纖維
:也就是直接採取植物來製作,大致上還是他原本的植物纖維原狀的用法,例如常見的棉布、麻布
A-2人工植物纖維
:通常日文會叫人絹、中文會叫人造絲,最常見的一種叫嫘縈。大致上的作法都是把植物加工品的廢棄物,例如說工業上不用的樹皮、棉花中的棉籽等等廢棄物,使用人工手法溶解。取出植物纖維,和黏劑混合,再類似擠牙膏一樣噴射成絲線狀(這時候黏劑差不多也乾了),最後利用這個絲線織布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07 PM
Tue, Jun 22, 2021 2:40 AM
B.動物纖維
:蠶絲、羊毛、各種動物毛,甚至還在研究中的蜘蛛絲等等,來自於動物的纖維,大多是蛋白質組成
C.化學纖維
:多半是石化產品,或者近年來很流行的環保再利用素材(但追根究底還是石化產品)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08 PM
Mon, Jun 21, 2021 6:54 PM
好的以上幾種
日常生活會用到,和服也都會用到
。
其實還有更多種類例如:金屬絲、電鍍塑膠膜等等,但因為這些很容易辨認所以先跳過。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13 PM
Tue, Jun 22, 2021 3:06 AM
這幾種幾乎不可能肉眼看就分辨出來,當然絲綢有他獨特的光澤與手感,不過以現代的技術(大概30~40年內?),某些化學纖維或人造植物纖維,也可以做到很類似的效果。
或者天然植物纖維中,非棉質的植物纖維多半給人僵硬粗糙的印象,例如夏季涼爽的麻布,就是因為纖維比較硬、絨毛少才涼爽。
但我曾經在供應商那邊摸過一款麻布,是使用益生菌和酵素處理過,手感超級柔軟不輸金埃及。
因此,說肉眼就可以判斷、看照片就可以判斷。雖然不能完全否定有這種神人存在,但我必須說那可能需要配備天生內建的顯微鏡與氣相層析儀、DNA檢測儀器,一眼看過去就已經秒速分析完成。
或者會通靈
總之肉眼辨識、照片辨識布料不是一個通過訓練或稍微有天賦就可以辦到的技能,如果真的可以分辨、不是猜的、辨識成功率不低,可以說是天選之人、THE ONE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15 PM
所以在送去SGS或其他檢驗機構,花大筆錢之前,有沒有什麼可以簡單分辨這塊布料大約是什麼材質的方法呢?
答案就是,燒了他。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15 PM
現代的成衣其實看洗標就可以大約知道材質,有疑惑的恐怕都是標示很難清楚的古著、中古和服等等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19 PM
Tue, Jun 22, 2021 2:45 AM
但無論是古著還是現代成衣,如果真的很疑惑,使用火燒是最實際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說到紡織的種類,單一纖維或者混紡,只使用一種素材的纖維是單一纖維(例如:純棉、純蠶絲),使用兩種以上的纖維就會稱為混紡
但並不一定是植物纖維混化學纖維這樣的跨種類混紡,例如棉麻混紡、毛絲混紡都是很常見的。
用燒的只能判斷
大約
的材質種類,例如說:應該是動物纖維,應該是動物纖維混一點化學纖維,無法很確切地分出實際上是什麼纖維、佔幾%這種細節
但在一般標示與價格上應該已經足夠使用。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20 PM
Tue, Jun 22, 2021 2:20 AM
當然也不需要燒整件衣服
從不起眼的角落剪一點點布料、一隻打火機、一個安全的防火盤,就可以解決內心的疑惑。
布料很少這一段是單一纖維、下一段是混紡這麼複雜的織法。大多可能是紗線某個比例是不同的纖維、平均一起織成布,所以只要有一小塊,通常就是全部纖維都有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25 PM
Tue, Jun 22, 2021 3:12 AM
最開始的纖維分類決定了燒下去的結果
A植物纖維:燒起來會像燒紙一樣,有燒紙的氣味,不會有持續的火焰,但會燒一陣子,灰燼也會是像紙類的灰燼一樣,一片輕飄飄的、很容易碎裂
B動物纖維:燒起來會像頭髮一樣,有燃燒蛋白質的氣味,很難點著、通常很快就熄滅了,灰燼像頭髮燒成灰的樣子,會結成焦黑疏鬆的球體、一捏就粉碎
C化學纖維:很容易點燃、燒盡也很快、甚至會有很大的火焰與黑煙,有燃燒塑膠的氣味,灰燼會像燒黑的塑膠硬塊
所以如果是混紡AB,你會得到又像燒紙又像燒蛋白質的氣味
混紡AC或BC,氣味也是混合的,C的石化成分會結塊留在灰燼裡
也就是,店家標示是蠶絲,燒下去卻結成一塊捏不碎的黑塑膠。由此就可以合理懷疑,也許標示有點誤會
不一定是欺騙,有時候是對方不知道就憑感覺
但總之可以大概知道材質的真相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28 PM
Mon, Jun 21, 2021 6:28 PM
但是
,棉麻混紡不管怎麼燒都會是燒紙的氣味,甚至人造的植物纖維燒起來也會是燒紙的氣味,因為他們是同一類的。
人造植物纖維雖然有黏膠,但成分很少不容易察覺。一部分的人造植物纖維黏膠甚至也是植物成分,所以根本無法分辨。
毛絲混紡稍微好分辨一點,因為毛料燒起來和蠶絲燒起來的狀態稍微有點不同。假如是很高級的混紡、混得很徹底,可能也會有困難。
最好分辨的還是化學纖維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33 PM
Tue, Jun 22, 2021 2:24 AM
怎麼剪?
每件衣服的縫份、剪裁未必一樣,找比較大的縫邊剪會比較好,也不需要很大,像影片那樣有個1x2~1x3公分很足夠了,需要沒有縫線留在上面(或者把縫線都拆掉)
我腰帶都剪頭尾反摺的地方,反正那邊常常被剪(喂
如果是穿著用途的和服,可能需要具備一點手縫能力。雖然縫邊很多,但不會有縫邊露在外面,需要拆開一點點、剪下、再縫回去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35 PM
Tue, Jun 22, 2021 2:56 AM
確定有剪到一塊經緯線都有的布料,找個不怕燒的盤子裝好、不怕失手引起火災的場所,就可以開始這個小實驗。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35 PM
以上是縫了10年布料的腦闆的布料材質小科普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47 PM
Tue, Jun 22, 2021 2:57 AM
至於多難分辨
像這條,早期購買、目前暫時擱置的一件腰帶。
當初賣家標示是正絹,也就是蠶絲。顯然金色部分不可能,所以理所當然的,藍色部分是正絹對吧?
直到我因為纖維老化、劣化,做包包翻面失敗。看他啪嘰裂開的樣子,實在不像蠶絲劣化的纖維,我才拿來燒一下。
是人絹,也就是人造植物纖維。後來查資料,大概二次大戰後某一段期間,很流行類似這樣材質的腰帶。原因不明,有些資料說是物資缺乏、有些資料說是蠶絲歉收。
但是那個光澤、滑順的程度,連賣了50年中古和服的老闆也沒看出來,顯然不是我眼拙。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48 PM
類似這樣的情況發生兩三次之後,新材料來我們都會先剪一點燒
不然之後告訴鄉親們怎麼保養會很困擾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51 PM
Tue, Jun 22, 2021 2:27 AM
但還是常常發生以下的狀況
(把和服拆開)
梓:這內裡抓起來是新的化纖,丟掉?
腦:燒一下保心安(剪+燒) sorry,它正絹
或者,反過來其實也常見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6:52 PM
Mon, Jun 21, 2021 7:34 PM
又或者
隔壁古物店店主(摸摸抓抓):這感覺……是混的吧?或者化纖?
腦闆:我也覺得是混的,回去燒一下
(messenger)
腦闆:正絹喔……
SeaBreeze
@SeaBreeze
Mon, Jun 21, 2021 6:59 PM
哇賽類金埃及麻布。。。好想拿來做連身裙
竹莢魚。魚魚魚魚魚
@bambooflsh0111
Mon, Jun 21, 2021 7:04 PM
我也是注意到那個麻布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7:04 PM
Tue, Jun 22, 2021 3:16 AM
或者這條如此的像新製的正絹,低調的閃亮亮
但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化纖
這條已經絕版的也是,看以來非常和諧華麗、質感很統一
但底色是人造植物纖維、大部分的花色織線也是人造植物纖維、一部分是絲線、一部分是化纖線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7:06 PM
Mon, Jun 21, 2021 7:07 PM
竹莢魚。魚魚魚魚魚
:
SeaBreeze
: 我在永樂周邊的供應商那邊看到的,不過因為是大盤商,所以其實不給零剪
那個整卷買,1碼的單價都還要接近400塊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Mon, Jun 21, 2021 8:00 PM
閒聊
影片的頻道是追蹤很久的洗い張り屋的第六代少東家(?)的頻道
我個人的學習過程比較接近實證與經驗派的,所以這個頻道內介紹的一些內容對我來說,有點像是找不到答案的時候的反證。
流言終結者(?)
例如說和服水洗就會完蛋、縮水就沒救、針孔消不掉……等等,其實都是某些條件下才成立的說法
如果日文聽力好、又對和服素材有興趣的話,其實滿推薦的
我的日文聽力?聽不懂就丟給阿梓啊!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4:24 AM
延伸閱讀
為什麼這條燒過以後我得到的結論是人絹這樣的細項,而不只是植物纖維呢?
因為他燒下去是植物纖維的樣子,不過A-1的天然植物纖維都不會有這種光澤,因此合理推論是A-2的人絹
也就是,結合其他判斷的條件或線索,某種程度可以達到分辨眼前的織品細項
不過怎麼判斷這些線索又是很長的故事了……
工口羊🐑11點半睡覺
@guleslotus
Tue, Jun 22, 2021 5:40 AM
Tue, Jun 22, 2021 5:40 AM
其實我到前陣子還覺得"用燒的"這件事很像夜市小販的做法,難道就沒有其他比較科學不這麼破壞性的方法嗎?
直到最近學到材料知識提到的纖維鑑別法通常還是要在實驗室進行,而且織品學又是一個太專業的學問,結論還是直接燒了吧
竹莢魚。魚魚魚魚魚
@bambooflsh0111
Tue, Jun 22, 2021 6:03 AM
只賣整卷真的買不起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6:55 AM
Tue, Jun 22, 2021 7:01 AM
工口羊🐑11點半睡覺
: 是因為這樣的手法有火感覺好像噱頭很大,所以才像夜市小販
事實上排除非常複雜昂貴的鑑別方法以後,這是最科學的方法了
不燒的話我們只剩下:用手摸、用眼睛看、然後通靈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7:00 AM
竹莢魚。魚魚魚魚魚
: 那時候老闆聽說我要做植物染,強烈推薦我這一卷。
說這根你一定會很喜歡,他很少見是我工廠的新產品
他是麻的
什麼?是麻?
雖然很想買但,400不給零剪我……老闆你太看得起我
狼 蝙蝠 貓頭鷹
@icewolf0317
Tue, Jun 22, 2021 7:13 AM
皮革也是 合成皮等有些也很厲害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7:25 AM
狼 蝙蝠 貓頭鷹
: 其實到材料學這邊開始都是很專業需要嚴謹分析的內容
例如925銀,是92.5%的銀+其他金屬
但這7.5%的其他金屬,還蠻重要的。例如時常聽見戴附近某國的925銀會過敏,大多是因為部分不肖工廠,剩下那7.5%他們加的不是正規應該加的銅,而是其他容易過敏的金屬。
但,沒有送驗,就不可能知道那7.5%是什麼。頂多又是燒,燒到他合金出來才能猜一下。
雖然其實遇過都打925銀印了,戴了會過敏,燒下去發現根本不是銀wwwwwwww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7:25 AM
只能說火焰可以揭開很多謎題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7:46 AM
Tue, Jun 22, 2021 9:20 AM
延伸閱讀
有人造的植物纖維,那有人造的動物纖維嗎?
有,但相對其他穩定生產的纖維,人造蛋白纖維在近20年才有明顯發展、是很新的技術。目前並沒有廣泛的使用,所以各位幾乎是遇不到的。
事實上我們平常穿用的布料種類都相對簡單,因為很新潮的技術通常都需要時間來證實適不適合大量成衣或工業用途使用。
即使適合,如果經濟效益並不符合成本需求,也沒什麼人會用。
現在各種機能布料等等,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大部分只是在現有的技術上創新,讓舊有且穩定的技術加強、產生各種功能
例如說我曾經看過一個京都和服老舖的第十幾代傳人的訪問,他的嘗試就包括將蠶絲強化成適合戶外露營等需求使用。
緋 空
@feiku
說
Tue, Jun 22, 2021 7:54 AM
難怪我近幾年戴925銀有的會過敏.......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8:05 AM
Tue, Jun 22, 2021 8:37 AM
緋 空
: 如果只是配戴過敏了,就這家不要買
沒有燒、沒有送驗的情況下,無法證明他就是用不好或不對的材料
因為過敏的材質每個人不一樣,是一種基因樂透
如果A家的925不會過敏、B家的會,這樣能確定的只有「B家的925裡面的合金不適合你」,而不是「B家的用了不好的材料」
除非很多人戴B家都過敏,才能夠懷疑「是不是成分不純、需不需要送驗改進」
緋 空
@feiku
說
Tue, Jun 22, 2021 8:09 AM
原來如此,感謝科普!
工口羊🐑11點半睡覺
@guleslotus
Tue, Jun 22, 2021 9:15 AM
Tue, Jun 22, 2021 9:50 AM
目前手上的筆記是有銅銨嫘縈(cupra)、黏液嫘縈(Viscose Rayon),這兩種(以上)的人造纖維燒起來的狀態跟氣味和棉麻是相同的,而且有不屬於植物纖維的光澤感--於是我放棄思考手上的古著和服到底是什麼材質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9:23 AM
工口羊🐑11點半睡覺
: 放棄吧,如果很古老,有年代比對可能會精準一點。最近20~30年內的,那簡直什麼都有可能
StillRunning
@StillRunning
Tue, Jun 22, 2021 1:57 PM
「這麼貴重的東西怎麼可以燒!這種亂說話的才不要信!我們店裡的布料都是最高級最好的東西!」
SeaBreeze
@SeaBreeze
Tue, Jun 22, 2021 2:08 PM
真的好有趣啊~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3:18 PM
Tue, Jun 22, 2021 3:18 PM
StillRunning
: 這種的話我覺得,宗教是受到憲法保障的、信仰也是個人自由
SeaBreeze
: 這真的只是很粗淺的說明XDDD 有些很老經驗的師傅光看火焰或聞味道就可以猜材質
SeaBreeze
@SeaBreeze
Tue, Jun 22, 2021 3:20 PM
突然很想眾籌買那個麻布wwww 最近非常想要麻布連身裙,夏天熱爆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3:20 PM
SeaBreeze
: 但4太太我不是裁縫師啊
SeaBreeze
@SeaBreeze
Tue, Jun 22, 2021 3:23 P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你有認識就可以(顯示失心瘋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3:26 PM
Tue, Jun 22, 2021 3:26 PM
SeaBreeze
: 我認識的設計師,不做一般布料的衣服訂製啊
他今年開始甚至縫合都外包了
我是沒有很建議啦,因為我看到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染沒有印花,這買下來要做的加工太多啦
SeaBreeze
@SeaBreeze
Tue, Jun 22, 2021 3:31 P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就是要純色wwwwww你知道在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裡要買沒有印花的純色麻裙多難買嗎
我去這裡的布料行買來包一包當羅馬人算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Tue, Jun 22, 2021 4:45 PM
SeaBreeze
: 也太素
小優👑想喝古雷波霸奶茶
@vivivivi015
Wed, Jun 23, 2021 1:08 AM
這裡是讀戲服設計的分享一下經驗
無論是什麼樣的布料 比起看還是直接燒最方便哈哈哈
我們上課第一天老師就要我們記住所有布料燒完會有什麼樣子好讓我們方便辨認
偶然整理倉庫布料時需要分類不同種類的布料 很多時候光線不足很難辨認的時候我們都會直接取一點燒來看看 這樣比其他辨認方式要方便很多也省很多時間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2:18 AM
小優👑想喝古雷波霸奶茶
:
省掉通靈的時間
我後來燒完會留記號在上面不然一直燒
小優👑想喝古雷波霸奶茶
@vivivivi015
Wed, Jun 23, 2021 2:27 AM
Wed, Jun 23, 2021 2:27 A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真的省很多
有時候會獲得捐贈的布或者整理碎布都是一大堆 就算有三四個人還是很花時間,這樣燒一燒記錄下來還可以方便之後查找
小仙夢
@ro123321or
Wed, Jun 23, 2021 2:59 AM
蜘蛛絲製作成衣服,這種算人造的動物纖維嗎?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12 AM
小仙夢
: 這裡指的人造其實是有沒有改變纖維的狀態
例如
芭蕉布或最近很多討論的原住民香蕉布,雖然加工過程很多,但最終他還是原本在芭蕉/香蕉裡面的樣子,只是去除了很多硬的組織和硬纖維
而人工的人造絲雖然是植物原料,但製作過程是使用化學溶劑將廢材溶解後取出可用的纖維素,再把纖維素用黏膠聚合後,噴射成長條的纖維。
這個纖維已經和原本在樹皮裡或者在棉籽上的狀態不一樣了,所以稱為人造
小仙夢
@ro123321or
Wed, Jun 23, 2021 3:13 A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謝謝你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17 AM
小仙夢
: 回到蜘蛛絲做衣服是否人造,要看真正實行的時候是如何使用蜘蛛絲的
因為現在蜘蛛絲還沒有任何有實用價值的布料產生,都還是實驗室產物
如果最後實作的產品是直接採取蜘蛛絲使用,像用蠶絲一樣,那就是天然的動物纖維
如果是將蜘蛛絲溶解後,取出裡面有效的蛋白質做成纖維,那就是人造蛋白質纖維
目前兩種實驗都存在,要看哪種先研發出來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19 AM
小優👑想喝古雷波霸奶茶
: 覺得你們的倉庫是很大的資料庫
小仙夢
@ro123321or
Wed, Jun 23, 2021 3:20 A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世界最美布料 120萬條「黃金蜘蛛絲」編織而成 | ETtoday新奇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看來是類似蠶絲的做法
小優👑想喝古雷波霸奶茶
@vivivivi015
Wed, Jun 23, 2021 3:21 A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光是服裝我們就有超過5000
每個學期前後都要人手整理簡直地獄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28 AM
小仙夢
:
【新纖維】木纖維與蜘蛛絲,製成高強度且堅韌的新材料
兩種方向都有的,但目前都是無法量產的實驗室產品,頂多限量製作炒噱頭
在商業中,至少要做出可以成為穩定、符合成本需求產出衣服的規模才能算是有實用價值的布料
以現在蜘蛛絲的狀況,還有很大的距離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32 AM
小仙夢
:
蜘蛛絲做布料這個大概我還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了,那時候看到的書是可能1960年代的日文翻譯百科一類的書
當時的書上認為是2000年以後新世紀熱門的新興材料,不過目前已經2021……嗯,感覺還要很久
小仙夢
@ro123321or
Wed, Jun 23, 2021 3:33 A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畢竟其他技術相對成熟,就不用這樣搞自己?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33 AM
小優👑想喝古雷波霸奶茶
: 天啊真是辛苦
光想都覺得頭痛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40 AM
小仙夢
: 那也不一定,畢竟蜘蛛絲無論是原樣或者單純蛋白質都有很不錯的機能,例如說延展性很強、韌性高而且極輕極薄
而且都是目前現有纖維無法同時擁有的
所以也有人覺得天然蜘蛛絲產量低與採集困難可能是發展緩慢的原因,試圖以人工合成蜘蛛絲
看起來還是很有商業價值的
小仙夢
@ro123321or
Wed, Jun 23, 2021 3:45 AM
珞雨谷LaurelValley
: 看來還是有機會等到研發成功?
珞雨谷LaurelValley
@LaurelValleyWorks
Wed, Jun 23, 2021 3:52 AM
小仙夢
: 那就不好說了,畢竟研發這種事情有可能忽然一通百通,也可能看不到盡頭
像剛剛貼的新聞也多多少少帶有尋求關注與資金的意味
能穩定作成布料也不是結束,能量產、能染色……各種是否耐得住實用的反覆測試都是材料研發的過程
載入新的回覆
每次有客人問我,怎麼樣看出織品的材質
我都會回答:燒了他
有看過某些商家宣稱自己用看的、甚至看照片就可以看出材質。
我個人
(可能還可以算上隔壁店主)是覺得,這樣宣稱的人,不管入行幾年、資格有多老,買東西需要多留心一下。因為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在不是一塊織好的布、單純指纖維來源的情況下,通常有
A.植物纖維:棉、麻、亞麻、苧麻、芭蕉樹皮……等等,大自然生長出來的植物給予的纖維
A-1天然植物纖維:也就是直接採取植物來製作,大致上還是他原本的植物纖維原狀的用法,例如常見的棉布、麻布
A-2人工植物纖維:通常日文會叫人絹、中文會叫人造絲,最常見的一種叫嫘縈。大致上的作法都是把植物加工品的廢棄物,例如說工業上不用的樹皮、棉花中的棉籽等等廢棄物,使用人工手法溶解。取出植物纖維,和黏劑混合,再類似擠牙膏一樣噴射成絲線狀(這時候黏劑差不多也乾了),最後利用這個絲線織布
C.化學纖維:多半是石化產品,或者近年來很流行的環保再利用素材(但追根究底還是石化產品)
其實還有更多種類例如:金屬絲、電鍍塑膠膜等等,但因為這些很容易辨認所以先跳過。
或者天然植物纖維中,非棉質的植物纖維多半給人僵硬粗糙的印象,例如夏季涼爽的麻布,就是因為纖維比較硬、絨毛少才涼爽。
但我曾經在供應商那邊摸過一款麻布,是使用益生菌和酵素處理過,手感超級柔軟不輸金埃及。
因此,說肉眼就可以判斷、看照片就可以判斷。雖然不能完全否定有這種神人存在,但我必須說那可能需要配備天生內建的顯微鏡與氣相層析儀、DNA檢測儀器,一眼看過去就已經秒速分析完成。
或者會通靈總之肉眼辨識、照片辨識布料不是一個通過訓練或稍微有天賦就可以辦到的技能,如果真的可以分辨、不是猜的、辨識成功率不低,可以說是天選之人、THE ONE
答案就是,燒了他。
首先要說到紡織的種類,單一纖維或者混紡,只使用一種素材的纖維是單一纖維(例如:純棉、純蠶絲),使用兩種以上的纖維就會稱為混紡
但並不一定是植物纖維混化學纖維這樣的跨種類混紡,例如棉麻混紡、毛絲混紡都是很常見的。
用燒的只能判斷大約的材質種類,例如說:應該是動物纖維,應該是動物纖維混一點化學纖維,無法很確切地分出實際上是什麼纖維、佔幾%這種細節
但在一般標示與價格上應該已經足夠使用。
從不起眼的角落剪一點點布料、一隻打火機、一個安全的防火盤,就可以解決內心的疑惑。
布料很少這一段是單一纖維、下一段是混紡這麼複雜的織法。大多可能是紗線某個比例是不同的纖維、平均一起織成布,所以只要有一小塊,通常就是全部纖維都有了。
A植物纖維:燒起來會像燒紙一樣,有燒紙的氣味,不會有持續的火焰,但會燒一陣子,灰燼也會是像紙類的灰燼一樣,一片輕飄飄的、很容易碎裂
B動物纖維:燒起來會像頭髮一樣,有燃燒蛋白質的氣味,很難點著、通常很快就熄滅了,灰燼像頭髮燒成灰的樣子,會結成焦黑疏鬆的球體、一捏就粉碎
C化學纖維:很容易點燃、燒盡也很快、甚至會有很大的火焰與黑煙,有燃燒塑膠的氣味,灰燼會像燒黑的塑膠硬塊
所以如果是混紡AB,你會得到又像燒紙又像燒蛋白質的氣味
混紡AC或BC,氣味也是混合的,C的石化成分會結塊留在灰燼裡
也就是,店家標示是蠶絲,燒下去卻結成一塊捏不碎的黑塑膠。由此就可以合理懷疑,也許標示有點誤會
不一定是欺騙,有時候是對方不知道就憑感覺
人造植物纖維雖然有黏膠,但成分很少不容易察覺。一部分的人造植物纖維黏膠甚至也是植物成分,所以根本無法分辨。
毛絲混紡稍微好分辨一點,因為毛料燒起來和蠶絲燒起來的狀態稍微有點不同。假如是很高級的混紡、混得很徹底,可能也會有困難。
最好分辨的還是化學纖維
每件衣服的縫份、剪裁未必一樣,找比較大的縫邊剪會比較好,也不需要很大,像影片那樣有個1x2~1x3公分很足夠了,需要沒有縫線留在上面(或者把縫線都拆掉)
我腰帶都剪頭尾反摺的地方,反正那邊常常被剪(喂如果是穿著用途的和服,可能需要具備一點手縫能力。雖然縫邊很多,但不會有縫邊露在外面,需要拆開一點點、剪下、再縫回去
像這條,早期購買、目前暫時擱置的一件腰帶。
當初賣家標示是正絹,也就是蠶絲。顯然金色部分不可能,所以理所當然的,藍色部分是正絹對吧?
直到我因為纖維老化、劣化,做包包翻面失敗。看他啪嘰裂開的樣子,實在不像蠶絲劣化的纖維,我才拿來燒一下。
是人絹,也就是人造植物纖維。後來查資料,大概二次大戰後某一段期間,很流行類似這樣材質的腰帶。原因不明,有些資料說是物資缺乏、有些資料說是蠶絲歉收。
但是那個光澤、滑順的程度,連賣了50年中古和服的老闆也沒看出來,顯然不是我眼拙。
不然之後告訴鄉親們怎麼保養會很困擾
(把和服拆開)
梓:這內裡抓起來是新的化纖,丟掉?
腦:燒一下保心安(剪+燒) sorry,它正絹
或者,反過來其實也常見
隔壁古物店店主(摸摸抓抓):這感覺……是混的吧?或者化纖?
腦闆:我也覺得是混的,回去燒一下
(messenger)
腦闆:正絹喔……
或者這條如此的像新製的正絹,低調的閃亮亮
但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化纖
這條已經絕版的也是,看以來非常和諧華麗、質感很統一
但底色是人造植物纖維、大部分的花色織線也是人造植物纖維、一部分是絲線、一部分是化纖線
那個整卷買,1碼的單價都還要接近400塊
影片的頻道是追蹤很久的洗い張り屋的第六代少東家(?)的頻道
我個人的學習過程比較接近實證與經驗派的,所以這個頻道內介紹的一些內容對我來說,有點像是找不到答案的時候的反證。
流言終結者(?)例如說和服水洗就會完蛋、縮水就沒救、針孔消不掉……等等,其實都是某些條件下才成立的說法
如果日文聽力好、又對和服素材有興趣的話,其實滿推薦的
我的日文聽力?聽不懂就丟給阿梓啊!![](https://emos.plurk.com/356bdd9f84919205dcb97dc31517715e_w48_h48.gif)
為什麼這條燒過以後我得到的結論是人絹這樣的細項,而不只是植物纖維呢?
因為他燒下去是植物纖維的樣子,不過A-1的天然植物纖維都不會有這種光澤,因此合理推論是A-2的人絹
也就是,結合其他判斷的條件或線索,某種程度可以達到分辨眼前的織品細項
不過怎麼判斷這些線索又是很長的故事了……
直到最近學到材料知識提到的纖維鑑別法通常還是要在實驗室進行,而且織品學又是一個太專業的學問,結論還是直接燒了吧
事實上排除非常複雜昂貴的鑑別方法以後,這是最科學的方法了
不燒的話我們只剩下:用手摸、用眼睛看、然後通靈
說這根你一定會很喜歡,他很少見是我工廠的新產品
什麼?是麻?
雖然很想買但,400不給零剪我……老闆你太看得起我
例如925銀,是92.5%的銀+其他金屬
但這7.5%的其他金屬,還蠻重要的。例如時常聽見戴附近某國的925銀會過敏,大多是因為部分不肖工廠,剩下那7.5%他們加的不是正規應該加的銅,而是其他容易過敏的金屬。
但,沒有送驗,就不可能知道那7.5%是什麼。頂多又是燒,燒到他合金出來才能猜一下。
雖然其實遇過都打925銀印了,戴了會過敏,燒下去發現根本不是銀wwwwwwww有人造的植物纖維,那有人造的動物纖維嗎?
有,但相對其他穩定生產的纖維,人造蛋白纖維在近20年才有明顯發展、是很新的技術。目前並沒有廣泛的使用,所以各位幾乎是遇不到的。
事實上我們平常穿用的布料種類都相對簡單,因為很新潮的技術通常都需要時間來證實適不適合大量成衣或工業用途使用。
即使適合,如果經濟效益並不符合成本需求,也沒什麼人會用。
現在各種機能布料等等,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大部分只是在現有的技術上創新,讓舊有且穩定的技術加強、產生各種功能
例如說我曾經看過一個京都和服老舖的第十幾代傳人的訪問,他的嘗試就包括將蠶絲強化成適合戶外露營等需求使用。
沒有燒、沒有送驗的情況下,無法證明他就是用不好或不對的材料
因為過敏的材質每個人不一樣,是一種基因樂透
如果A家的925不會過敏、B家的會,這樣能確定的只有「B家的925裡面的合金不適合你」,而不是「B家的用了不好的材料」
除非很多人戴B家都過敏,才能夠懷疑「是不是成分不純、需不需要送驗改進」
SeaBreeze : 這真的只是很粗淺的說明XDDD 有些很老經驗的師傅光看火焰或聞味道就可以猜材質
我是沒有很建議啦,因為我看到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染沒有印花,這買下來要做的加工太多啦
無論是什麼樣的布料 比起看還是直接燒最方便哈哈哈
我們上課第一天老師就要我們記住所有布料燒完會有什麼樣子好讓我們方便辨認
偶然整理倉庫布料時需要分類不同種類的布料 很多時候光線不足很難辨認的時候我們都會直接取一點燒來看看 這樣比其他辨認方式要方便很多也省很多時間
省掉通靈的時間我後來燒完會留記號在上面不然一直燒例如
芭蕉布或最近很多討論的原住民香蕉布,雖然加工過程很多,但最終他還是原本在芭蕉/香蕉裡面的樣子,只是去除了很多硬的組織和硬纖維
而人工的人造絲雖然是植物原料,但製作過程是使用化學溶劑將廢材溶解後取出可用的纖維素,再把纖維素用黏膠聚合後,噴射成長條的纖維。
這個纖維已經和原本在樹皮裡或者在棉籽上的狀態不一樣了,所以稱為人造
因為現在蜘蛛絲還沒有任何有實用價值的布料產生,都還是實驗室產物
如果最後實作的產品是直接採取蜘蛛絲使用,像用蠶絲一樣,那就是天然的動物纖維
如果是將蜘蛛絲溶解後,取出裡面有效的蛋白質做成纖維,那就是人造蛋白質纖維
目前兩種實驗都存在,要看哪種先研發出來了
看來是類似蠶絲的做法
每個學期前後都要人手整理簡直地獄兩種方向都有的,但目前都是無法量產的實驗室產品,頂多限量製作炒噱頭
在商業中,至少要做出可以成為穩定、符合成本需求產出衣服的規模才能算是有實用價值的布料
以現在蜘蛛絲的狀況,還有很大的距離
蜘蛛絲做布料這個大概我還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了,那時候看到的書是可能1960年代的日文翻譯百科一類的書
當時的書上認為是2000年以後新世紀熱門的新興材料,不過目前已經2021……嗯,感覺還要很久
而且都是目前現有纖維無法同時擁有的
所以也有人覺得天然蜘蛛絲產量低與採集困難可能是發展緩慢的原因,試圖以人工合成蜘蛛絲
看起來還是很有商業價值的
像剛剛貼的新聞也多多少少帶有尋求關注與資金的意味
能穩定作成布料也不是結束,能量產、能染色……各種是否耐得住實用的反覆測試都是材料研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