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迷迷迷迷
@yotsuha21
Fri, Jun 11, 2021 1:43 PM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自律防疫效果如何? - 報導者 T...
ref
陳秀熙針對民眾的防疫手段,如戴口罩、維持社交距等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藥物介入措施)影響疫情程度的研究發現,在萬華區延伸群聚感染前,全國NPI僅達46%,各地隱性個案才會不斷發生;唯有當NPI達到90%,疫情才會受到控制。
咪迷迷迷迷
@yotsuha21
Fri, Jun 11, 2021 1:43 PM
此時陳秀熙推估的Rt值稍高,但也落在2以下。他表示,5月27日左右,全台的NPI落實度約66%,Rt值1.97,疫情雖趨緩但依然上升;而個別分析台北、新北的NPI,發現台北在萬華群聚之前,NPI只有50%,到了5月27日左右,NPI達到80%,Rt值為1.28;新北市一開始的NPI為57%,到了27日則上升到70%,Rt值為1.73,雖然疫情仍未完全消退,但民眾的防護措施確實有明顯提升。
咪迷迷迷迷
@yotsuha21
Fri, Jun 11, 2021 1:47 PM
ref
再多的防疫措施,都需要民眾真正落實才有成效。看起來小小的個人防護行為,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卻是病毒在社區四處竄行時,得以快速阻斷的最佳利器。
過去一年,台灣人做好防護的NPI比例約莫是70%,但今年疫情爆發前,只剩下46%,在萬華茶室,幾乎是等於完全沒有防備的受到病毒侵襲,才會造成快速且大量的個案被感染,釀成此次的社區大流行。
陳秀熙表示,要提升國民的NPI,還得將部分需要協助的族群納入考量並給予協助,例如遊民,以及容易造成破口的市場、小吃店、偷偷營業的八大行業場所等,這些就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一起費心,下到地方去找出細節,讓NPI可以達到90%。
咪迷迷迷迷
@yotsuha21
Fri, Jun 11, 2021 1:47 PM
個人防護行為,在未來都得內化成必要行為,盡可能隨時保持警覺,做好防備。尤其在疫苗還未能全面接種之前,加強公衛防疫措施還是唯一做法。林先和去年研究就發現,高強度的疫調、民眾個人自主的防疫行為防護,兩者要同步進行,是去年防疫成功的關鍵。但是面對才能阻擋住不斷進化的病毒,去年的做法很可能已經不足以壓制這一波的病毒株。「病毒在進化,防疫的手段跟工具也要進化才行。」
咪迷迷迷迷
@yotsuha21
Fri, Jun 11, 2021 1:48 PM
唉 真的不是特定人士的事,是大家的事,但總會有一些反烏托邦的群眾...
載入新的回覆
陳秀熙針對民眾的防疫手段,如戴口罩、維持社交距等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藥物介入措施)影響疫情程度的研究發現,在萬華區延伸群聚感染前,全國NPI僅達46%,各地隱性個案才會不斷發生;唯有當NPI達到90%,疫情才會受到控制。
再多的防疫措施,都需要民眾真正落實才有成效。看起來小小的個人防護行為,例如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卻是病毒在社區四處竄行時,得以快速阻斷的最佳利器。
過去一年,台灣人做好防護的NPI比例約莫是70%,但今年疫情爆發前,只剩下46%,在萬華茶室,幾乎是等於完全沒有防備的受到病毒侵襲,才會造成快速且大量的個案被感染,釀成此次的社區大流行。
陳秀熙表示,要提升國民的NPI,還得將部分需要協助的族群納入考量並給予協助,例如遊民,以及容易造成破口的市場、小吃店、偷偷營業的八大行業場所等,這些就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一起費心,下到地方去找出細節,讓NPI可以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