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路線☆專心致志☆茶茶丸
如果你製作的劇本與演出
被閱聽者解讀錯誤

這方面會覺得是創作者還是閱聽者的錯誤呢
精緻路線☆專心致志☆茶茶丸
我個人站在同一句話有一百人就可能有一百個解讀的這一邊
精緻路線☆專心致志☆茶茶丸
說到底,如果創作者有明確希望傳達出去的特定情緒但閱聽者解讀錯誤的話
這邊我會認為是創作者的能力尚不足,而非閱聽者的文化門檻不夠
精緻路線☆專心致志☆茶茶丸
有時我常會想這是不是身為創作者的一種「傲慢」
M型烏賊
這有點case by case
小龍★萬事清吉保平安
就像 如果你說的話 被聽到的人解讀錯誤 是你的錯還是他的錯呢
精緻路線☆專心致志☆茶茶丸
這題真難
旅星
如果把創作者與閱聽者的關係,稱作發訊方跟收訊方,則創作就像是訊息,發訊與收訊雙方必須有交疊的社會文化脈絡,這份訊息才有機會被以同樣的方式解讀(就好像如果發訊與收訊雙方說的語言不同,則收訊方根本不可能得出與發訊方一樣的解讀)

然而個人所抱持著的社會文化脈絡是多重的,且又有互異的個人記憶經驗,結果就是針對同一條訊息,不同收訊方往往能夠在共通解讀之外,又讀出多樣的其他解讀——特別是當發訊的對象沒有經過限定,而往不特定多數發出的時候

所以,這的確是case by case,家長對子女說話,老師對學生講課,電視主持人對觀眾說話,不同的發訊收訊位置跟不同的傳遞媒介、包裝方式、傳遞內容,發訊收訊雙方得到不同解讀的可能性與多樣性會天差地遠
旅星
不過,你提到說認為創作者「能力不足」,也就是創作者所犯的「錯誤」,其實並不是針對說他對創作的解讀本身有錯,而實際上是技術失誤,或甚至道德錯誤:創作者可以(或理應)預期自己面臨的閱聽者族群,調整自己包裝創作的方式與端出的內容,成為最容易與預期的對象族群達成解讀上的共識的狀態,我個人覺得這好像是一種對自身專業的自我要求吧?
旅星
但是這個技術難度,就像上面說的是case by case,所以也只能以個案來衡量是否做得夠好了
精緻路線☆專心致志☆茶茶丸
附帶一提,我個人是放生流ㄉ
當訊息丟出去之後的每個人解讀就是對每個人各自的答案那邊

最近遇到一些導演與製作人在討論類似「為什麼沒人Get到」的話題,總覺得既視感有點濃厚
小龍★萬事清吉保平安
放生流+1 作者已死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