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妮·浮離
【香港電影】 噗浪觀影同好會
《濁水漂流》Drifting 正式預告 Official Trailer
並不是愛看電影的人,只是一時腦抽,跟友人說要看吳鎮宇和李麗珍就去了。這是說露宿者/街友的電影,看前也知道自己會哭,倒沒想過,如導演所言,這是一部剛烈的電影。

//德國猶太人社會心理學者Erich Fromm在其知名著作《健全的社會》(The Sane Society)指出,在理想社會中,個人幸福是社會的核心關注點。社會生病了,所以我們才有病。

《濁水漂流》是一曲悲歌,寫弱勢社群爭取「公義」及「尊嚴」。李駿碩以寫實紀錄手法拍攝,不煽情不賣弄,戲劇性甚低,演員表現含蓄。電影低迴,但自有感人之處。戲中,香港最卑微的一群人搞抗爭狀告政府,最終結果如何,大家心中有數。影片如哀鳴啾啾,令人感觸良多。//

劇透下收。
掰噗~
(brokenheart)
艾妮·浮離
戲中角色並非完人,絕大部份都身染毒癮,更是想拖著其他露宿者一起沉淪毒海,因為毒品就是他們熬過苦痛而漫長日常的出口,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想望、自己的尊嚴。他們的東西被政府扔掉,那他們就要討回公道,這不會因為他們是露宿者或吸毒而改變。

傳媒只想關注他們悲情的身世或是吸食毒品的原因,社會大眾有短暫的關注(裡面來蹭熱度做功課的象牙塔大學生簡直神來之筆),甚至街友內也對只否要堅持控告政府意見不一。政府做錯事就得道歉,這是輝哥(吳鎮宇飾)的想法,異常地單純且執著。

所以他最後暴烈的結局也是可以預想到的。
艾妮·浮離
每個露宿者的角色著墨不多,但意外地不太片面,每人都有自己小小的故事,可能曾是在家鄉打仗的難民,可能是多才多藝的裝飾師傅/道士,可能是當年新花都夜總會最漂亮的那個小姐。彼此扯後腿,卻又彼此照顧。可能就是這部份令我覺得這電影不致過於灰暗。

而社工也努力地服務他們,試著尊重他們的決定。
(友人笑說她應是新晉社工,不然應看慣街友的離世和反覆,也不會這麼熱心地幫忙他們,因為他們很難脫離那狀態)
而我看著她就總想起《幻愛》
艾妮·浮離
個人最不明白是木仔那劇情,好的,我一開始以為是輝哥兒子的幻影,結果是個真人,這體格和智商已經不夠像露宿者而是路過的潮流人士,他還會操作起重機和有智能手機耶。但之後你跟我說這是流落街頭八年的小少爺??!?!你確定??!!?!故事我不明白要怎圓耶?那他為什麼最後不找輝哥?

然後有人要討論輝哥的兒子是怎去世的嗎TUT
艾妮·浮離
難道木仔純然是劇情推進用工具,出現時令大家生活和樂,消失後就象徵大家崩潰離散嗎TUT
艾妮·浮離
好吧,瑕不掩瑜,總體還是推的,希望票房會好一點。
艾妮·浮離
艾妮·浮離
艾妮·浮離
專訪《濁水漂流》導演李駿碩:我們不過以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 | 陳芷盈 |
//《烈佬傳》是真人真事改編,《濁水漂流》的故事亦基於2012年2月15日通州街天橋底露宿者被粗暴清場一案。當時政府在沒有事先通知露宿者的情況下,在寒夜裡將四十多位露宿者的家當——床舖、身分證、甚至珍而重之的全家福亦視為垃圾丟棄,露宿者憤而告上法庭,要求署方道歉並賠償。

當年仍在中大新聞系就讀的李駿碩為撰寫校刊專題報導,曾到訪橋底採訪這群露宿者,到了2017年他因工作重訪通州街天橋底,發現本來席地而睡的露宿者,為了令當局更難清場,搭建了一間間木屋聚居,便有所觸動。「這不只是物質上的改變,也是精神上的分隔,當愈來愈多露宿者在這裡聚居,他們與路人的距離就愈來愈遠。於是在這刻,我決意記下此情此景,記下這個社群的改變。」
艾妮·浮離
……
「一般電影是要讓觀眾進入忘我的體驗,讓觀眾與主角同喜同悲,但《濁水漂流》不是這樣的電影,你看著看著,會突然發現自己無法進入角色的苦難處境,成為其中一員。這種斷裂提供了一個自省的時刻,令觀眾反思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在現實中參與的每一場權力遊戲,以及這些遊戲規則對苦難者的影響。」
……
在沒有偏見的視野下,李駿碩觀察到人有不同情感表現,但說到底,「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可以有幾大分別。我們不過以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1)所以李駿碩在戲中呈現了不同角色的面貌與狀態,例如何其輝的憤怒、陳妹的淡然、老爺(謝君豪飾)的悲情。「但他們都有一種共通的情緒,就是對家庭的悔恨,或是對吸毒的自責。每個人物的設定都不同,但共通的情感,每一個角色都有。」
……
艾妮·浮離
言及至此,李駿碩亦不忘一次影後談的經歷:當時有觀眾質疑「點解社工 / 陳妹可以咁靚」,李駿碩自言當時呆了五秒,有點不懂回答。在訪問中他直言質疑人們以一種既定的認知批判別人,更強調「瞓街都可以好靚」。戲中本有一幕講述妓女卓玲(余淑培飾)與出身相近的陳妹相認後替陳妹化妝,「當時負責剪接的麥曦茵很喜歡這幕,她認為兩個女人不理會世界發生任何事,不論身處任何環境,只是在這裡化妝,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亦帶有一種文學性。」

惟因篇幅所限被迫剪掉,如今反受觀眾質疑,讓李駿碩感到可惜,「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利和興致扮靚。當初我抽走很多角色的生活日常,是希望讓電影有更多解讀的可能,但觀眾卻未必滿足。回想過來,這些被剪掉的日常或能讓人從更多方面理解這部作品,那可以是女性的框架、同性戀的框界,又或是時代的框架。」//
艾妮·浮離
曾繁裕|水清無魚,濁水有理:側評《濁水漂流》|別字第四十一期
//演員的隨心表現,契合半紀錄片對不確定現實的剪輯,也契合「漂流」的潛意識呼告,形成匯集百川的洪水,以各種典型的邊緣人物(道友、露宿者、殘障人士、單身婦女、邊青、內地妓女、南亞人、越南、黑人難民等)衝擊觀眾的生活眼界。//

……等等所以木仔是邊青?
艾妮·浮離
《濁水漂流》— 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於河中漂流 | 讀者投稿 | 立場新聞
//在電影節看了《濁水漂流》,它讓我聯想起當年的《千言萬語》,令我印象深刻 — 它用了 《千言 萬語》的演員(包括李麗珍、謝君豪),露宿者的家又和《千言萬語》李麗珍的家都頗為相似,貼地顯示低下階層居住的境況(《濁水飄流》和《千言萬語》都使用了同一個美術指導),加 上甘浩望神父的演出(《千言萬語》有甘浩望神父的角色,由黃秋生飾演)。這一切心思都彷彿向《千言萬語》致敬,希望能拍出像它一樣貼地的作品。而《濁水漂流》做到了,它並沒有只顧紀錄社會慘事,而是有血有肉寫了幾個人的故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