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7:15 AM
Sat, May 22, 2021 7:30 AM
【隨意—校正回歸】
雖然不知道說的正確不正確,但還是下收。
老話一句,勿戰
掰噗~
@baipu
說
Sat, May 22, 2021 7:15 AM
沒錯沒錯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7:17 AM
今天網路一直爆的那個「校正回歸」。
我沒有看說明,但是依照我看圖的理解,就是書面資料來不及,所以原本「當日」檢測的民眾無法馬上統計正確數量。
但是事後知道之後加回應於確診的時間。
其實我能理解,而且覺得佩服。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7:19 AM
因為其實也可以事後分散在其他日子裡面,但是「校正」了,我覺得有兩個方向。
1.確切的數字以及比對是否有減少人數。
2.數字未降,民眾仍需保持高警覺。
我覺得校正數字給我的感覺是這樣,而為什麼是這樣多半跟我的工作有關。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7:22 AM
我的工作其實在月中是最為悠閒的,只要當救火隊,還有把生產資料正確的key進系統。
但是月底我得負責「確認」,跟業助確認銷售的數量是否等於生產出去的數量,還有跟店長確認進貨以及庫存量。
最後等到月初,會計把整體營業額拋進系統後我得再去確認前者的數字是否正確。
包含使用的物料、耗材,各種數量做各種清點。
然後,跟會計開始「校正」系統的資料,如果有多消耗的,必須找出原因,但有時候並不是這樣財務資料就會準確。
因為還有「人為因素」,這是不可控的。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7:26 AM
在所有不可控裡面,我還是得找出方向,還有找出原因,當然這個時候是最麻煩也最累的。
因為必須有各種書面資料還有簽署資料。
甚至還得去詢問各部門人員是否有使用耗材或原料未填寫。
整個月初都會為了忙著「校正」資料,一直趕「七天」內要給老闆正確的資料。
我相信財務方面的人員應該可以了解這種麻煩。
從來都不是當天處理一些,整個月的資料就都會完整,尤其跨部門跨公司,各種問題夾雜在一起的時候。
真的是加班到八點都還嫌早,一週七天還太少。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7:28 AM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可以理解所謂的校正回歸。
真的不要小看這些資料的統整,她媽真的是不是專業兩個字就可控,還有一堆不可控的傢伙。
掐死都是便宜了那些傢伙。
Iris‧jiangann
@sky820812
Sat, May 22, 2021 8:25 AM
以超級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都是為了事後能更精準掌控各種東西,所以一定得做的事情(仿佛廢話
但想想校正的量就會覺得眼神死
夜衍大每天上班都辛苦惹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fool594
Sat, May 22, 2021 8:44 AM
Iris‧jiangann
: 對啊,我只有三家公司的量就校正到要死了,何況是全台的校正
我沒有很辛苦啦,我只是做的事情比較繁瑣,比較累的是其他人
載入新的回覆
雖然不知道說的正確不正確,但還是下收。
老話一句,勿戰
我沒有看說明,但是依照我看圖的理解,就是書面資料來不及,所以原本「當日」檢測的民眾無法馬上統計正確數量。
但是事後知道之後加回應於確診的時間。
其實我能理解,而且覺得佩服。
1.確切的數字以及比對是否有減少人數。
2.數字未降,民眾仍需保持高警覺。
我覺得校正數字給我的感覺是這樣,而為什麼是這樣多半跟我的工作有關。
但是月底我得負責「確認」,跟業助確認銷售的數量是否等於生產出去的數量,還有跟店長確認進貨以及庫存量。
最後等到月初,會計把整體營業額拋進系統後我得再去確認前者的數字是否正確。
包含使用的物料、耗材,各種數量做各種清點。
然後,跟會計開始「校正」系統的資料,如果有多消耗的,必須找出原因,但有時候並不是這樣財務資料就會準確。
因為還有「人為因素」,這是不可控的。
因為必須有各種書面資料還有簽署資料。
甚至還得去詢問各部門人員是否有使用耗材或原料未填寫。
整個月初都會為了忙著「校正」資料,一直趕「七天」內要給老闆正確的資料。
我相信財務方面的人員應該可以了解這種麻煩。
從來都不是當天處理一些,整個月的資料就都會完整,尤其跨部門跨公司,各種問題夾雜在一起的時候。
真的是加班到八點都還嫌早,一週七天還太少。
真的不要小看這些資料的統整,她媽真的是不是專業兩個字就可控,還有一堆不可控的傢伙。
掐死都是便宜了那些傢伙。
但想想校正的量就會覺得眼神死
夜衍大每天上班都辛苦惹
我沒有很辛苦啦,我只是做的事情比較繁瑣,比較累的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