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訃報】文化人類學者Marshall Sahlins過世 享耆壽90歲(2021-4-05)
Marshall D. Sahlins, Groundbreaking Anthropologist, ...

K-s - 上禮拜才有大學部的學生聽我說Marshall Sahlins...
願他安息QQ

訃聞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Alan Thomas on Twitter
Marshall Sahlins, a giant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and a treasured @UChicagoPress author, died yesterday at his home in Hyde Park. This is Marshall in 2013, enjoying a pastrami sandwich at Manny’s Cafeteria, his favorite Chicago lunch spot. RIP.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K-s Open Lin】上禮拜才有大學部的學生聽我說Marshall Sahlins 還活著,嘖嘖稱奇,沒料到今天就聽到他走的訊息。的確,翻開人類學史,你很難找到一個像他這樣從1960年開始就不停地寫出一篇又一篇經典的論文,從新演化論、社會階層論、交換理論、文化象徵論、結構與歷史、反新生物主義、親屬重構、到王權。凡是他碰觸過的領域,不會沒有留下綜攝性與分析性的界碑,讓後學者驚嘆不已。更令人感佩的是,他從早期的物質演化論,到70年代的社會交換論,80年代中的文化結構論,再到90年代的歷史結構辯證,每一個時期都在與他前一個時期的理論爭辯,卻又有辦法讓這些驚人的轉折,看似理所當然。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我記得當年上他的「結構與歷史」那堂課時,有位過分聰明的同學問他說,可是你現在這樣的說法,跟你在「Stone Age Economics」那本書的說法不一樣。Marshall說:我知道你想要現在的Sahlins 去批評過去的Sahlins II。但是你不會得逞的,因為我曾經從那位年輕人身上學到很多。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上Marshall的課是一種享受,他除了旁徵博引的領著你分享他最近的知識探險,更是能舉出日常周圍的簡單事物來佐證。每一句話都常常話中有話,不時又辛辣的反諷知識上的對手陣營還有美國的時事政客。他是如此的聰明與快捷、飄忽狡猾,有時令人搞不清楚他對這些理論的爭議真的很在意嗎?我的感覺是其實他真的很在意,如果你觸摸到他的敏感處。像他會寫兩本書來回應Obeyesekere 對他的批判,就是最好的例證。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除了人類學(或者精確地說:民族學,他在人類學系網站上的簡介,專長欄上只有一個字:ethnography),Marshall的另外一種嚴肅的專長是運動,他的研究室門口,長年掛著一張標語:「Number one sport authority in Chicago」,我們學生都知道你是不能跟他辯論誰是1960年代最偉大的棒球員。據說他當年是密西根大學的美式足球隊的校隊,以他不夠魁武的身材擔任的位置就是Tight-end。這經歷讓他成為一輩子忠實的運動迷。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雖然Marshall Sahlins的理論貢獻與影響毫無疑問的深遠,但是他的思考模式與擅長之處,還是在他能撥開混亂糾纏的枝葉,選出最清楚精要的鋼架,然後把許多模糊不清的論點,用他簡潔的語言一一澄清到位。他很少有最原創的見解,可是卻往往提出最具創造性的解決途徑。我相信他也會被後世的人類學家這樣的評估。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但是,對我來說,Marshall 還有一個貢獻,值得我們珍惜與延續。他是我認識的學者中,少數願意不斷地在公共領域中,與其他學科、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手對話的人。當年他在芝加哥大學數次在公開論壇,與經濟系的自由經濟學大師針鋒相對的辯論甚麼才是「人本經濟」(human economy),已經是經典的知識盛宴。這樣的工作需要你慷慨地了解別人的論點,而且能用最清晰的語言快速地與聽眾溝通。人類學界喪失這一位最雄健的發言人,那個空位真的是難以填補。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引用結束=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