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藤
murmur
有時候想分享些什麼,又怕時機或對象不對會戳到別人創傷
藍藤
其實也不確定別人需不需要我這樣顧慮
有時候會被認為想太多,或者說考慮的內容超出必要範圍了
藍藤
最近發現有位同事的某些行為模式跟我有點像(雖然不太能算是多慮的部分吧)
看著她我才注意到,啊,原來別人跟我互動是這種感覺嗎?
算是得到了寶貴的經驗
藍藤
這幾年其實有慢慢意識到,包括人際互動在內,很多事情都是有容錯範圍存在的,所以平常陰德有積夠為所當為的話,偶爾一兩次尷尬其實也不是太嚴重...至少面對不特別嚴苛的一般人時是這樣吧
藍藤
不過在新環境跟不熟的對象相處時,因為還搞不清楚對方的界線在哪裡,總是會特別緊張呢
藍藤
網路上的公開發言也是,很多時候連自己是在對誰講話都不清楚,想說要避免不太認識我的人產生誤解,所以會特別小心
藍藤
在偷偷說討論事情時,很容易遇上這種因為對他人零認識而發生誤會的情況,所以雖然是匿名卻反而要在發言上用更多心思
藍藤
說到這個,我自己是有從偷偷說得到滿多樂趣,但是認知到自己狀態不好、容易受負面情緒感染時就盡量不去碰
而且就像前面說的,發言要多費心思,所以思考混亂沒辦法好好說話時要謹慎使用
真的想在混亂情況下發文時,可以用各種方式在噗首篩選聽眾,像是講明自己是求建議還是需要有聽眾協助梳理思緒...有時候會看到兩方期待不相符然後都很煩躁
藍藤
在沒寫明需求的情況下直接發有瓜味的抱怨文是特別危險的
沒打算招待吃瓜群眾的話,真的盡量避免比較好喔
藍藤
其實我本來只是想發個不合時宜的廢噗而已,最後居然mur了這麼多字啊
C/L
覺得主要是因為你是個很溫柔,又會體貼別人的人啊,有些人在匿名的情況下根本放飛自我了......
藍藤
C/L : 謝、謝謝誇獎(?) 雖然我也只是有餘裕的時候才比較能做到這部分
至於匿名發言,是覺得既然我本身比較偏好和樂的氣氛,那就盡量用自己的發言往這個方向帶?或者至少不要讓它惡化
畢竟人心善惡兼雜,但行為其實是可以誘導的...
我想大部分人在偷偷說式的匿名狀態下,並不會預先設定自己要以什麼樣的人設去留言,所以反應其實很直覺:可能氣氛好就跟著表現良善一面,遇到不爽的攻擊心也會馬上反應出來
有時候自己先釋出一點善意後,會發現有些人的善良面是預設為被動模式,要給點能量才會啟動
如果只是打幾個字就能換到好態度的話,目前覺得不虧
當然也可能是我剛好遇到比較OK的人啦
C/L
藍藤 : 可能因為有時候熱門噗的戾氣會比較重吧,而且有些帳號看起來就是特別去釣魚的

不過基本上就像你說的,如果一開始講的方法和討論的風氣有帶起來,大部分的人會遵照那樣的氛圍說話
藍藤
C/L : 最近釣魚的好像有比較多呢
惡意留言也有一些,我今天有被其中一個嚇到
所以對我來說衡量承受能力和不該滑就不要滑的自制力真的滿重要
在噗浪目前的設定範圍內,能做的大概也只有這樣
(是說如果官方真的想做,弄個偷偷說限定黑名單也不是不可能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