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尾巴
@hisame
Wed, Mar 31, 2021 3:34 PM
@hisame - 公演結束第二天 好好放縱一下 繼續製譜
我之前只是想發個廢噗
結果那天看到老師發文
順手就寫了一些現代國樂流變的東西
最近在YT上面找到一個
我以為已經找不到的影音資料
正好可以順著前文一邊分享一邊聊聊
⎝熊尾巴
@hisame
Wed, Mar 31, 2021 3:38 PM
先上個影片簡介,DVD我是有買的,當初作品問世的時候
應該國樂圈圈的人就算沒收也都會注意到這個作品
譚盾:地圖 DVD
譚盾
上海交響樂團
英國大提琴家安西‧卡圖恩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18 AM
Tan Dun - The Map 1/9 Ghost Dance & Cry Singing
樂章一:儺戲、哭唱
儺,音讀挪,因為大學教授在課堂上放這片給我們看
所以看咒術的時候沒有念錯主角的名字(?
這個作品當時最讓我們驚豔的部分
在於它是將錄製好的采風影片
配上西方管弦樂團與大提琴領奏的形式演出
樂團時而像是為影片配樂,時而與影片中的聲響對話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23 AM
譚盾比較為我這個年代的大眾所知的作品
應是他為電影臥虎藏龍、英雄製作的配樂
在後者的音樂製作時
譚盾為了尋找他想像中的音色作了各種嘗試
最後他將胡琴的絲弦裝上小提琴
試圖再現已失傳的古樂器聲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25 AM
Thu, Apr 1, 2021 7:26 AM
在他的作品當中,中與西的界線似乎不復存在
我又想起大學期初第一堂課時老師拋來的課題
:「國樂是什麼?」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27 AM
用中國樂器演中國風格的旋律是國樂嗎?
這答案顯而易見
那麼,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風格的旋律是國樂嗎?
用中國樂器演奏西洋古典樂是國樂嗎?
細究下去,似乎就有點意思了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35 AM
Tan Dun - The Map 3/9 Daliuzi
第三樂章
打溜子
那個大提琴家的手手感覺很痛
打溜子是一種過去屬於土家族特有的打鈸技巧
土家族人可以用難以想像的手速卡一前一後的節奏
第一次看到的人往往會是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40 AM
Tan Dun - The Map 5/9 Feige (Flying Song)
飛歌,希望歌能往上飛,高高地飛
因為人住山裡,歌能去到雙腳去不到的地方
想要歌飛高高,旋律就不會太低、太短促
影片中的苗家女從這個作品中紅了一段時間
讓許多人再次注意到民歌的保存與藝術價值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7:45 AM
Tan Dun - The Map 7/9 Stone Drums
石鼓,個人覺得很有趣的一個樂章
不得不說那些石頭聲音怎麼這麼好(?
能夠將石頭玩出這麼多花樣
特別提一下24秒開始譚盾要求演奏者將石頭放在口前
透過改變口形產生不同的共鳴效果
到底是要怎樣才會想到這種玩法啦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8:01 AM
這可以說是譚盾擅長的另一個手法
他會從樂器之外找聲音
然後將聲音元素重新轉化回音樂
另一個很經典的案例是他在火祭一曲當中
讓作曲家把面前的譜拿起來揮舞
我不太記得是否想要模仿火燒柴的劈剌聲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一下,音量注意,打擊會噴進來
台北青年國樂團2010年度公演 - 火祭 (全)
稍等至6:36左右
聽聽看這樣的聲響運用是否更增添了一分臨場感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8:03 AM
Tan Dun - The Map 8/9 Tongue Singing
咧哩哩咧咧咧咧哩咧咧(?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8:06 AM
這邊就放一些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樂章
對其他樂章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在YT找到
⎝熊尾巴
@hisame
Thu, Apr 1, 2021 8:08 AM
Thu, Apr 1, 2021 8:11 AM
整體聽下來,譚盾的作品充滿了衝突的聲響
聽慣和諧聲響的人乍聽或許會有點驚訝
然而也因為這種聲響帶來的陌生感
讓人彷彿到了一個全然未知的異域
那些隨之而來的新鮮感、好奇、探索欲
我想就是譚盾作品吸引人之處
載入新的回覆
結果那天看到老師發文
順手就寫了一些現代國樂流變的東西
最近在YT上面找到一個
我以為已經找不到的影音資料
正好可以順著前文一邊分享一邊聊聊
應該國樂圈圈的人就算沒收也都會注意到這個作品
上海交響樂團
英國大提琴家安西‧卡圖恩
儺,音讀挪,因為大學教授在課堂上放這片給我們看
所以看咒術的時候沒有念錯主角的名字(?
這個作品當時最讓我們驚豔的部分
在於它是將錄製好的采風影片
配上西方管弦樂團與大提琴領奏的形式演出
樂團時而像是為影片配樂,時而與影片中的聲響對話
應是他為電影臥虎藏龍、英雄製作的配樂
在後者的音樂製作時
譚盾為了尋找他想像中的音色作了各種嘗試
最後他將胡琴的絲弦裝上小提琴
試圖再現已失傳的古樂器聲
我又想起大學期初第一堂課時老師拋來的課題
:「國樂是什麼?」
這答案顯而易見
那麼,用西洋樂器演奏中國風格的旋律是國樂嗎?
用中國樂器演奏西洋古典樂是國樂嗎?
細究下去,似乎就有點意思了
打溜子
那個大提琴家的手手感覺很痛打溜子是一種過去屬於土家族特有的打鈸技巧
土家族人可以用難以想像的手速卡一前一後的節奏
第一次看到的人往往會是
因為人住山裡,歌能去到雙腳去不到的地方
想要歌飛高高,旋律就不會太低、太短促
影片中的苗家女從這個作品中紅了一段時間
讓許多人再次注意到民歌的保存與藝術價值
不得不說那些石頭聲音怎麼這麼好(?
能夠將石頭玩出這麼多花樣
特別提一下24秒開始譚盾要求演奏者將石頭放在口前
透過改變口形產生不同的共鳴效果
到底是要怎樣才會想到這種玩法啦
他會從樂器之外找聲音
然後將聲音元素重新轉化回音樂
另一個很經典的案例是他在火祭一曲當中
讓作曲家把面前的譜拿起來揮舞
我不太記得是否想要模仿火燒柴的劈剌聲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一下,音量注意,打擊會噴進來
聽聽看這樣的聲響運用是否更增添了一分臨場感
對其他樂章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在YT找到
聽慣和諧聲響的人乍聽或許會有點驚訝
然而也因為這種聲響帶來的陌生感
讓人彷彿到了一個全然未知的異域
那些隨之而來的新鮮感、好奇、探索欲
我想就是譚盾作品吸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