ʜᴏʜᴏ‎ ౨ৎ ‧₊˚
一九年的春末
ʜᴏʜᴏ‎ ౨ৎ ‧₊˚
他們說要繞到扉門的後面做最後的告別,孩子壓根不曉得什麼是扉門,但總之隨著大人們一塊向後走去。
他們圍著一個盒子看,全都不說話,孩子於是探身一瞧,嚇了一跳,只見阿公躺在裡頭,骨瘦如柴,半張了嘴,宛若妖怪。
ʜᴏʜᴏ‎ ౨ৎ ‧₊˚
孩子轉身跑了開來,被幾個大人抓住,他們喊他親愛的,喊得難過。阿公從盒子裡跑了出來,拖著腳步追上來了,孩子猛力一跳,掙脫了大人的束縛,一路跑出了廳堂,跑到了馬路,那裡好黑,誰也不在,唯獨阿公。
阿公就要追上他了,他閉上眼睛,卻沒感覺到任何觸碰,於是睜開了眼,才發現媽媽抱住了阿公,哭得死去活來。
ʜᴏʜᴏ‎ ౨ৎ ‧₊˚
孩子見了,不知所措,走到了媽媽的身邊,抱著她也一塊哭了起來。
ʜᴏʜᴏ‎ ౨ৎ ‧₊˚
/
ʜᴏʜᴏ‎ ౨ৎ ‧₊˚
ʜᴏʜᴏ‎ ౨ৎ ‧₊˚
/
ʜᴏʜᴏ‎ ౨ৎ ‧₊˚
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說書人,首要避免的就是耽溺於其中,哪怕是自我喜愛或是悲傷沉痛,都不宜太多。這禮拜跟老師討論這個故事的時候,他問我為什麼現在才想要做這個,為什麼是兩三年後的這個時候,我想了想,大概是覺得我準備好了
ʜᴏʜᴏ‎ ౨ৎ ‧₊˚
其實一直到前幾年在讀自己當時寫的東西時都還是會覺得很想哭,那樣的激動未必是來自於故人,而是看見周遭的人如何為他掙扎、如何為他情緒。
現在我已經可以比較客觀的去看這些了,若以脈絡來說也挺有趣,當時我最深刻的一點,便是我發覺為人子女真的是一件相當脆弱的事。

比如說我們在喪禮上哭,且哭得淒慘,母親為了她的爸爸,我則為了我的媽媽。
ʜᴏʜᴏ‎ ౨ৎ ‧₊˚
我喜歡說故事,真的,這幾個月我尤其發現。
但我唯獨不知道該如何去述說我的故事,想來有許多,大多都是怕自己講得沉醉,聽的人卻沒有那樣的意思。所以一開始決定專題要做故事類的創作時,一方面覺得很開心一方面也覺得很擔心,所幸遇上的人都很善良,願意聽我磕磕巴巴講完這些。
ʜᴏʜᴏ‎ ౨ৎ ‧₊˚
現在唯一憂心是發想有了但後續是如何尚是未知
ʜᴏʜᴏ‎ ౨ৎ ‧₊˚
不能說這不是一段難過的故事,卻也一直偷偷希望人們在看見這樣的故事時不是只有難過,連帶的希望他們見到了這樣的說書人,並不會只覺得她很悲傷
ʜᴏʜᴏ‎ ౨ৎ ‧₊˚
當然也是我的期望而已啦!!!
ʜᴏʜᴏ‎ ౨ৎ ‧₊˚
好想睡覺先睡 搞不好明天早上起來就因為不知所措所以把這篇隱藏起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