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12:23 PM
Wed, Mar 24, 2021 3:27 PM
6
【寫作雜】
總結一下經驗,關於塑造角色。應該會用特質來分類,想到寫一次,一次寫一種。
大概會從這些點出發:
- 某特質在字典中的定義
- 什麼樣的表現會讓我們聯想到這種特質
- 同一種特質如果出自不同的本意或成因,描寫方式可能會不太一樣
今天預定:
嚴肅
剛開始寫所以可能會有點凌亂,有空的話我會回頭整理下。話說寫完以後我疑惑這個東西還會不會有下篇,但我還是盡量寫出了一個可以多次使用的格式。
marque-page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1:32 PM
Wed, Mar 24, 2021 1:33 PM
「嚴肅」在
字典
中的定義
:
1. 態度嚴正莊重。
2. 嚴格,認真。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1:35 PM
Wed, Mar 24, 2021 2:05 PM
什麼樣的表現會使我們聯想到「嚴肅」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1:39 PM
Wed, Mar 24, 2021 1:42 PM
「嚴肅」是一種「氣場」,散發出這種氛圍的人,會使人不禁打直背脊,收起玩鬧的態度,提高警覺以免言行出錯;又或者,這種人就是一副聽不懂玩笑話的樣子,讓人們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跟他開玩笑容易自討沒趣。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1:45 PM
最常用來塑造這種特質的表現就是「
不苟言笑
」。很少有人會認為一個眉開眼笑的人是嚴肅的,所以塑造嚴肅的角色時,從這點入手很少會出錯。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1:51 PM
Wed, Mar 24, 2021 2:04 PM
常見於嚴肅角色的另一個特質是「
不說廢話
」。常見的誤解是這類角色不愛說話,所以「嚴肅」跟「無口」就互相掛勾,其實我覺得嚴肅的人不一定話少。
我的觀察是,嚴肅的人很少說笑或感嘆,發言中常常包含「根據某項道理做出的評價」、「對事物的客觀描述」,或者是跟解決問題、規劃未來有關的事物,包括「目的-手段」、「問題-解決方法」、「評估現狀-可行度高的發展方向」、「對未來的考慮-現狀中的隱憂」等。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03 PM
「
情緒波動小
」或者說「
波瀾不驚
」的人,如果搭配「不苟言笑」這一特質,也會被視為嚴肅的人。如果這類人臉色大變,那恐怕就是發生了什麼很不得了的事情。
《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被主角吳邪認為是一個嚴肅的人,他的表情變化被吳邪當作環境危險程度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因為他平常面無表情,只有在出大事了的時候才會皺眉頭甚至流冷汗。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05 PM
(留空備用)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05 PM
(留空備用)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05 PM
同一種特質如果出自不同的本意或成因,描寫方式可能會不太一樣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09 PM
Wed, Mar 24, 2021 2:14 PM
在描寫一個角色的時候,僅僅考慮「我要用 A + B + C 來塑造角色特質」是流於表面的。人的每一個表現都有其背後的成因,只有知道了成因,角色的特質才能由內而外,也就不再是「由作者所賦予」,而是「其自然產生的」。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13 PM
Wed, Mar 24, 2021 2:13 PM
只有將「現象」跟「成因」相連結來形成角色性格的邏輯,他才有發展的可能性。知道了角色「為什麼有某個特質」或者「他這樣說/做/想是為了什麼」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思索他的過去。人有了過去才有未來,在摸索角色性格的邏輯時,對他的了解也會變得更深入,他會從一個陌生人變成一個熟人,最後作者會用他的眼睛觀照,用他的聲音說話,用他的心去感受。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14 PM
所以下面來分析一下上面提到的表現,即使是同一種表現,背後的成因也不一樣,誘發這些表現或讓它更頻繁發生的條件也不同。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22 PM
Wed, Mar 24, 2021 2:44 PM
當一個角色「
不苟言笑
」,理由可能是下面這些:
1. 角色覺得自己沒有聽到任何好笑的東西
(1) 來自不同的文化。非本國人在看到某個梗的時候 get 不到那個點,就不會覺得好笑,就算是在自己國家被稱為「開心果」的人,到了國外也可能被生分的人認為是「不愛笑、很嚴肅」的人。通常,這類人只要熟悉環境,能夠融入笑聲中,就不會再被視為嚴肅的人。
(2) 不熟悉「笑話」。角色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笑聲,沒什麼因為笑話或玩笑而發笑的經驗,所以即使聽到笑話也不知道要笑。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30 PM
Wed, Mar 24, 2021 2:44 PM
2. 角色的幽默感可能比較特別
(1) 知道自己聽到的是笑話,但覺得不夠好笑。角色理解笑話的邏輯,該笑話也並未違反他們的價值觀,只是那個笑話還沒戳到他們的點。這種角色有成為冷面笑匠的潛力。
(2) 不僅覺得笑話不好笑,還覺得會笑的人都很白痴。這比較常發生在討厭葷段子的人聽見黃色笑話時,或者是高階層的人聽見低階層的人聊天時,角色如果因此而發表意見,通常會帶有「鄙夷」的態度。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43 PM
Wed, Mar 24, 2021 2:44 PM
3. 角色依照自己的身分或與周遭的關係而不隨意發笑
(1) 角色的地位相較旁人要更高。為了有效地治下,地位較高的人即使實際上很愛笑親切,也可能會刻意板著一張臉來和他人保持距離。跟這類角色熟悉以後,將可能慢慢發現他平易近人的一面。又或者,其他角色會因為撞見他和平常不同的一面,而與之拉近關係。
(2) 身處於敵意的環境。角色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而板起臉孔,就像刺蝟豎起刺一樣。但是,如果結識值得信賴的人,角色就可能顯露出柔軟、親切的一面。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50 PM
4. 角色情緒緊繃,或者有煩心的事情
(1) 如果情緒緊繃是短期狀態,則很可能劇情中伴隨旁人的意見「他最近好像心情不好」,或是描述他面對相同事物時的態度有落差,例如「以前聽到某某笑話會笑,但現在不會笑」。發生這種情況的角色或許是遭逢巨變。
(2) 如果情緒緊繃是長期狀態,則表示角色可能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他的一切行動跟盤算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而進行,除此之外的事情他一概不過問也不關心。
(3) 長期的情緒緊繃也可能表示,角色有一段不為外人道的傷痛過往,這段過去就像一道永遠不會癒合的傷口,奪走了他的笑容。在提到跟這段過去有關的內容的時候,角色可能顯得更憂愁,或是情緒激動,或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這段過去也可能形成角色行動的基礎,他會為了逃避類似的情境,而採取某些旁人不能理解的行為。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57 PM
Wed, Mar 24, 2021 2:59 PM
當一個角色「
不說廢話
」,理由可能是下面這些:
1. 角色曾經生活在很壓抑的環境
角色可能曾經生活在不能隨意談笑的地方,例如軍隊或監獄,或曾遭到囚禁。這種生活環境不允許他說不必要的話,甚至即使他說必要的話,也可能莫名其妙遭到處罰;或者他可能根本沒有說話的對象。這種生活過久了,角色會變得不愛說話,把想法都悶在肚子裡,只在非常必要的時刻才會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於曾生活在遭到嚴格打壓的環境中,角色的性格可能會有些扭曲、異於常人,做出驚世駭俗的行為;或是十分畏縮,即使只是喝水都會用眼神徵詢別人的許可。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2:57 PM
2. 角色的成長過程中缺少同伴
跟 1. 類似,但角色的思維會比較接近「這有什麼好跟別人說的?」,因為習慣了獨自行動,不需要徵求別人的意見或評價,所以不習慣和人說話;即使後來有了同伴,也只會根據經驗,說一些收發情報所必須的話,而很少進行無意義的聊天。這種角色不習慣表達自己,所以說起話可能情緒很平淡,也沒什麼語助詞。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02 PM
3. 角色很忙
例如指揮官或執行長一類,必須時時掌握各種情報流動的人;或是手頭有著忙不完的事情,所以即使開口,也淨是說一些功能性的內容,或是討論現況、進度、成果、解決方案等等。這種角色會讓人覺得,和他說笑似乎會浪費他的時間,害他變得更忙,所以大家都報告完重要事情以後就會跑掉。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05 PM
(留空備用)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05 PM
Wed, Mar 24, 2021 3:05 PM
當一個角色「
情緒波動小
」,理由可能是下面這些: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10 PM
Wed, Mar 24, 2021 3:11 PM
1. 角色見過大風大浪
常見於
經驗老到
的角色,這種角色往往比較年長。不過,有些角色的成長經歷非常特殊,那也可能會年紀輕但表現得很老練。經驗豐富的他們時常伴有「可靠」的特質,各種疑難雜症他們都有辦法處理。不過,不善與人相處的類型並不會參與到「如何解決」的討論中,而是自己去把問題解決了再回來。還算好相處的類型通常有自己埋頭處理的工作,但只要收到問題,大多都願意回答,而且可能答得十分詳細。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21 PM
2. 角色性格壓抑
根據成長經歷的不同,角色可能或多或少壓抑或扭曲自己的性格,阻止自己發笑、發怒等,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了沒情緒變化,心情好壞都是那一百零一號表情。這類角色可能性格會比較悲觀,認為「情緒無益於改變事態」,或是認為「大喜大悲對身體不好,不如保持平穩」。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24 PM
3. 角色不想被看透
跟上面提到過的相關聯,角色可能身處於危險的環境,不能輕易流露情緒以免被他人察覺異狀。如果恰巧有機會窺探角色不為人知的一面,可能發現他其實性格激烈,或者內心有著豐富的小劇場。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24 PM
(留空備用)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26 PM
當我們認為一個人「嚴肅」,這種觀感可能來自於許許多多不同的要素,就像許許多多的味道組成了一支香水。沒有一支香水的味道會是百分之百相同的,相對地,也沒有一個嚴肅的角色會表現得百分之百一樣。對要塑造的角色有著愈深刻、正確的認知,或者嘗試著對他進行更深入的瞭解,將能讓他更加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26 PM
- End -
Cecil
@dejarte2285
Wed, Mar 24, 2021 3:28 PM
其實我本來只是想說今天想不太到要分享什麼音樂(太多了很難選),所以乾脆寫點東西,但我每次想寫點東西,就會變成上面這樣
載入新的回覆
總結一下經驗,關於塑造角色。應該會用特質來分類,想到寫一次,一次寫一種。
大概會從這些點出發:
- 某特質在字典中的定義
- 什麼樣的表現會讓我們聯想到這種特質
- 同一種特質如果出自不同的本意或成因,描寫方式可能會不太一樣
今天預定:嚴肅
剛開始寫所以可能會有點凌亂,有空的話我會回頭整理下。話說寫完以後我疑惑這個東西還會不會有下篇,但我還是盡量寫出了一個可以多次使用的格式。
marque-page
1. 態度嚴正莊重。
2. 嚴格,認真。
我的觀察是,嚴肅的人很少說笑或感嘆,發言中常常包含「根據某項道理做出的評價」、「對事物的客觀描述」,或者是跟解決問題、規劃未來有關的事物,包括「目的-手段」、「問題-解決方法」、「評估現狀-可行度高的發展方向」、「對未來的考慮-現狀中的隱憂」等。
《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被主角吳邪認為是一個嚴肅的人,他的表情變化被吳邪當作環境危險程度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因為他平常面無表情,只有在出大事了的時候才會皺眉頭甚至流冷汗。
1. 角色覺得自己沒有聽到任何好笑的東西
(1) 來自不同的文化。非本國人在看到某個梗的時候 get 不到那個點,就不會覺得好笑,就算是在自己國家被稱為「開心果」的人,到了國外也可能被生分的人認為是「不愛笑、很嚴肅」的人。通常,這類人只要熟悉環境,能夠融入笑聲中,就不會再被視為嚴肅的人。
(2) 不熟悉「笑話」。角色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笑聲,沒什麼因為笑話或玩笑而發笑的經驗,所以即使聽到笑話也不知道要笑。
(1) 知道自己聽到的是笑話,但覺得不夠好笑。角色理解笑話的邏輯,該笑話也並未違反他們的價值觀,只是那個笑話還沒戳到他們的點。這種角色有成為冷面笑匠的潛力。
(2) 不僅覺得笑話不好笑,還覺得會笑的人都很白痴。這比較常發生在討厭葷段子的人聽見黃色笑話時,或者是高階層的人聽見低階層的人聊天時,角色如果因此而發表意見,通常會帶有「鄙夷」的態度。
(1) 角色的地位相較旁人要更高。為了有效地治下,地位較高的人即使實際上很愛笑親切,也可能會刻意板著一張臉來和他人保持距離。跟這類角色熟悉以後,將可能慢慢發現他平易近人的一面。又或者,其他角色會因為撞見他和平常不同的一面,而與之拉近關係。
(2) 身處於敵意的環境。角色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而板起臉孔,就像刺蝟豎起刺一樣。但是,如果結識值得信賴的人,角色就可能顯露出柔軟、親切的一面。
(1) 如果情緒緊繃是短期狀態,則很可能劇情中伴隨旁人的意見「他最近好像心情不好」,或是描述他面對相同事物時的態度有落差,例如「以前聽到某某笑話會笑,但現在不會笑」。發生這種情況的角色或許是遭逢巨變。
(2) 如果情緒緊繃是長期狀態,則表示角色可能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他的一切行動跟盤算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而進行,除此之外的事情他一概不過問也不關心。
(3) 長期的情緒緊繃也可能表示,角色有一段不為外人道的傷痛過往,這段過去就像一道永遠不會癒合的傷口,奪走了他的笑容。在提到跟這段過去有關的內容的時候,角色可能顯得更憂愁,或是情緒激動,或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這段過去也可能形成角色行動的基礎,他會為了逃避類似的情境,而採取某些旁人不能理解的行為。
1. 角色曾經生活在很壓抑的環境
角色可能曾經生活在不能隨意談笑的地方,例如軍隊或監獄,或曾遭到囚禁。這種生活環境不允許他說不必要的話,甚至即使他說必要的話,也可能莫名其妙遭到處罰;或者他可能根本沒有說話的對象。這種生活過久了,角色會變得不愛說話,把想法都悶在肚子裡,只在非常必要的時刻才會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於曾生活在遭到嚴格打壓的環境中,角色的性格可能會有些扭曲、異於常人,做出驚世駭俗的行為;或是十分畏縮,即使只是喝水都會用眼神徵詢別人的許可。
跟 1. 類似,但角色的思維會比較接近「這有什麼好跟別人說的?」,因為習慣了獨自行動,不需要徵求別人的意見或評價,所以不習慣和人說話;即使後來有了同伴,也只會根據經驗,說一些收發情報所必須的話,而很少進行無意義的聊天。這種角色不習慣表達自己,所以說起話可能情緒很平淡,也沒什麼語助詞。
例如指揮官或執行長一類,必須時時掌握各種情報流動的人;或是手頭有著忙不完的事情,所以即使開口,也淨是說一些功能性的內容,或是討論現況、進度、成果、解決方案等等。這種角色會讓人覺得,和他說笑似乎會浪費他的時間,害他變得更忙,所以大家都報告完重要事情以後就會跑掉。
常見於經驗老到的角色,這種角色往往比較年長。不過,有些角色的成長經歷非常特殊,那也可能會年紀輕但表現得很老練。經驗豐富的他們時常伴有「可靠」的特質,各種疑難雜症他們都有辦法處理。不過,不善與人相處的類型並不會參與到「如何解決」的討論中,而是自己去把問題解決了再回來。還算好相處的類型通常有自己埋頭處理的工作,但只要收到問題,大多都願意回答,而且可能答得十分詳細。
根據成長經歷的不同,角色可能或多或少壓抑或扭曲自己的性格,阻止自己發笑、發怒等,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了沒情緒變化,心情好壞都是那一百零一號表情。這類角色可能性格會比較悲觀,認為「情緒無益於改變事態」,或是認為「大喜大悲對身體不好,不如保持平穩」。
跟上面提到過的相關聯,角色可能身處於危險的環境,不能輕易流露情緒以免被他人察覺異狀。如果恰巧有機會窺探角色不為人知的一面,可能發現他其實性格激烈,或者內心有著豐富的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