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24 AM
21
12
【20210223疫情記者會】
問:若吳子嘉沒有證據亂說,不提告的原因?
陳時中:對於不實訊息站在「惡、假、害」的態度,提供給法制組研議。法制組希望提告,但我暫時批看看情況若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大,再採取行動。目前不採取行動。
和BNT很早就開始,中間有東洋和雅各臣來做商業談判要求。東洋提出14天的原廠授權,10/23授權已到,沒有達成雙方合意,所以停止。發函雅各臣則意向書根據律師講不具法律效力,所以向他們謝謝。
接下來BNT總公司再繼續談判冷鏈和藥證安排,合約都簽有保密協定,合約已簽過去,目前還沒簽回來,最後能公開時,一定跟大眾公開。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25 AM
問:有統計疫苗第1劑副作用比第2劑更高?
羅一鈞:現在會用的兩大類COVID-19疫苗,其中一類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疫苗,特徵是若有副作用,接種第1劑就會出現,第2劑通常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特色是副作用第1劑機率高於第2劑。
mRNA疫苗,如BNT輝瑞或莫德納,產生副作用機率第2劑較易發生。第1劑沒有發燒、全身痠痛,但第2劑較有機會。
手版的頻率呈現是把兩劑都打完以後,通通加起來,不管是第1劑或第2劑,都是加總結果。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27 AM
放言:陽明交大找到潛力藥可治療武漢肺炎,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
莊人祥:目前在新藥開發困難,所以從已上市的老藥找潛力藥物。傳統工具如試管做化學分析、實驗室動物測試。
陽明交大有技術在三個月內用大數據AI分析方法,從老藥篩選出4種潛力藥物。有2個是抗C肝藥物、1個抗愛滋藥物、1個抗發炎的老藥。
還在實驗室階段,應屬科技部下面的研究計畫,指揮中心對這項研究樂觀其成,也希望國內類似研究可盡快進入動物試驗或人體試驗階段。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28 AM
台視:台灣民眾接種疫苗僅六成低於國際水準,影響群體免疫?
陳時中:我們的調查對象是醫事人員和防疫人員比重稍重,施打願意接種有66.1%,不願意27.9%。媒體所作大概是一般民眾,願意60.3%,不願意32%。
接種意願隨著時間,每個群體都有不同顧慮。顧慮最大是副作用,科學證據顯示副作用不嚴重,或施打大部分人,看到沒有嚴重副作用,不到4成的會變成想要打。
我們的調查,上次不願意立刻打的比例佔很高,現在有疫苗願意打有32%,接種三個月後願意打有21%,接種半年後願意打差不多2成。
現階段打疫苗的意願有幾個因素,安全有效、急迫性。安全有效要看國內和國外施打的報告,會影響意願。急迫性和疫情有關,疫情嚴重,急迫性高,打得多。
台灣疫情未到強迫施打,不過不斷提出可信科學證據,由專家研議,資訊越透明,大家有信心。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29 AM
台視:院長說台灣施打疫苗沒有急迫性?
陳時中:至於打疫苗有沒有急迫性,打疫苗要快、要準。
早打也是好事情,但是臨床試驗和施打成效不那麼清楚,風險稍高。
晚打完成群體免疫時間往後延,也不是大家期待的。
在兩者間努力取得平衡,滾動式檢討。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29 AM
問:健保負擔調整方案何時實施?減少多少財務負擔或增加收入?
陳時中:訂定一個六年計劃,藉由長時間對醫療給付的安排,達到提升效率與品質。對負擔的公平性,退復保還有國外的公平性去努力,在這個會期提出修法。部分負擔費用已有草案,需詳盡討論。小幅提升對分級醫療有幫助,以此方向為主軸。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1:30 AM
彩蛋:口出惡言。
Q、吳子嘉受訪指名說謊,透過香港雅各臣接觸BNT疫苗卻說沒有?
部長:過年期間不要口出惡言。
arthz
@arthz
Tue, Feb 23, 2021 11:59 AM
感謝17大大碼字
陳時中最近沙必死不少耶,看來連續+0總算是有幽默的餘裕了
dandin_redtea
@dandin_redtea
Tue, Feb 23, 2021 12:38 PM
問吳子嘉這個一直問是想激怒部長ㄇ
關魚(aboutfish)
@aboutfish
說
Tue, Feb 23, 2021 12:40 PM
Tue, Feb 23, 2021 12:40 PM
吳子嘉
就是2009年馬英九上台後立刻去看中國閱兵,2015年和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一起再去,還接受中評社訪問稱讚中國大陣仗大格局的那位"偽台灣真中共媒體人"喔~
中國評論新聞:吳子嘉受邀北京看閱兵:帶給台灣島內震撼
,對付這種小人最好的方法跟對付
楊志良
一樣
關於關魚: 痛罵楊志良無良沒有用,團結抵制才有用(秘訣內收)
kamiyah
@kamiyah
Tue, Feb 23, 2021 12:43 PM
感謝17大大的手板提供!!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2:57 PM
關魚(aboutfish)
: 部長中間有蠻直接回答不想再談這個人,真的挺煩人的。
拾柒
@april17tw
Tue, Feb 23, 2021 12:59 PM
kamiyah
: 手板的統計資料是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提供的啦!
kamiyah
@kamiyah
Tue, Feb 23, 2021 12:59 PM
拾柒
: 有~後來看到啦,謝謝大大
YF睡不飽
@yufion
說
Tue, Feb 23, 2021 1:53 PM
搞不懂吳子嘉一直在盧小雅各臣BNT到底在幹嘛,時間序已經講的很清楚,還在那邊亂講話
載入新的回覆
問:若吳子嘉沒有證據亂說,不提告的原因?
陳時中:對於不實訊息站在「惡、假、害」的態度,提供給法制組研議。法制組希望提告,但我暫時批看看情況若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大,再採取行動。目前不採取行動。
和BNT很早就開始,中間有東洋和雅各臣來做商業談判要求。東洋提出14天的原廠授權,10/23授權已到,沒有達成雙方合意,所以停止。發函雅各臣則意向書根據律師講不具法律效力,所以向他們謝謝。
接下來BNT總公司再繼續談判冷鏈和藥證安排,合約都簽有保密協定,合約已簽過去,目前還沒簽回來,最後能公開時,一定跟大眾公開。
羅一鈞:現在會用的兩大類COVID-19疫苗,其中一類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疫苗,特徵是若有副作用,接種第1劑就會出現,第2劑通常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特色是副作用第1劑機率高於第2劑。
mRNA疫苗,如BNT輝瑞或莫德納,產生副作用機率第2劑較易發生。第1劑沒有發燒、全身痠痛,但第2劑較有機會。
手版的頻率呈現是把兩劑都打完以後,通通加起來,不管是第1劑或第2劑,都是加總結果。
莊人祥:目前在新藥開發困難,所以從已上市的老藥找潛力藥物。傳統工具如試管做化學分析、實驗室動物測試。
陽明交大有技術在三個月內用大數據AI分析方法,從老藥篩選出4種潛力藥物。有2個是抗C肝藥物、1個抗愛滋藥物、1個抗發炎的老藥。
還在實驗室階段,應屬科技部下面的研究計畫,指揮中心對這項研究樂觀其成,也希望國內類似研究可盡快進入動物試驗或人體試驗階段。
陳時中:我們的調查對象是醫事人員和防疫人員比重稍重,施打願意接種有66.1%,不願意27.9%。媒體所作大概是一般民眾,願意60.3%,不願意32%。
接種意願隨著時間,每個群體都有不同顧慮。顧慮最大是副作用,科學證據顯示副作用不嚴重,或施打大部分人,看到沒有嚴重副作用,不到4成的會變成想要打。
我們的調查,上次不願意立刻打的比例佔很高,現在有疫苗願意打有32%,接種三個月後願意打有21%,接種半年後願意打差不多2成。
現階段打疫苗的意願有幾個因素,安全有效、急迫性。安全有效要看國內和國外施打的報告,會影響意願。急迫性和疫情有關,疫情嚴重,急迫性高,打得多。
台灣疫情未到強迫施打,不過不斷提出可信科學證據,由專家研議,資訊越透明,大家有信心。
陳時中:至於打疫苗有沒有急迫性,打疫苗要快、要準。
早打也是好事情,但是臨床試驗和施打成效不那麼清楚,風險稍高。
晚打完成群體免疫時間往後延,也不是大家期待的。
在兩者間努力取得平衡,滾動式檢討。
陳時中:訂定一個六年計劃,藉由長時間對醫療給付的安排,達到提升效率與品質。對負擔的公平性,退復保還有國外的公平性去努力,在這個會期提出修法。部分負擔費用已有草案,需詳盡討論。小幅提升對分級醫療有幫助,以此方向為主軸。
Q、吳子嘉受訪指名說謊,透過香港雅各臣接觸BNT疫苗卻說沒有?
部長:過年期間不要口出惡言。
陳時中最近沙必死不少耶,看來連續+0總算是有幽默的餘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