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太
研究生 - 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唉 醫界不是不願意做科普 也不是不願意做衛教 而是做起來很累又難賺錢 當然是先放在自己的本業上
立太
各種學術界也都是這樣 科普難賺錢 物理 資訊 哲學 劣幣驅除良幣 抓住民眾對學術領域的好奇心而佔據假科普領域的KOL們成為表面的核心 其實KOL們不一定完全的傻 他們很多時侯也知道內容是假的 錯誤的 但埋錯 起爭議 嘴硬 道歉 邀合作等等步驟是網紅界之中的常見手法 操作之精細 你各位沒當過KOL的科學家要扳倒一個另一種專業的人不容易啊
立太
以我的經驗來說好了 做一場IT技術 或生技原理演講 能拿到講師費最多也才兩千 甚至有時候連交通費不補助只給便當 聽眾幾乎不是一般民眾 多數是醫生 學者 教授 研究生 但隔行如隔山啊 他們已經算是離我講的領域接近了 智商 領悟力 溝通能力也絕對是比一般人高了 但還是會有很多領域差距而產生的誤會 最簡單也最常遇到的例子就是不知道指令之間要空格 對 你打英文文章知道單字之間要空格 但不知道指令之間要空格 以為電腦很聰明會自動抓字 (doh)
立太
真的要有很強大的熱情跟心理素質才有辦法在這麼低回報的情況下持續科普 我講的回報不只是金錢 還有知識的擴散程度 跟領域內的進步幅度等等 (簡單粗暴的說 勉強可以用成就感來概括)
立太
也有過醫生派他的學生過來實習的 但幾乎一兩個月就受不了了(學習坡度過大 跟本業的時間分配等問題) 或是教材 範例抄一抄回去交差了事的 後續真的有分析需求還是一樣不願意自己做或是亂做一通把原始資料/系統/流程/程式碼等等的搞爛了再跑來找我 所以同理可證 更難去期待醫生們做了科普跟衛教之後民眾就大幅減少亂搞自己身體了
立太
雖然我常抱怨做生醫cp值太低了 付出的努力 學習時間 和賺到的金錢比例差距過大 成就感極低 但還是很慶幸高中大學都是三類 至少得到的科學訓練讓我對很多奇奇怪怪的養生法 保健食品 心靈成長課等等很容易走偏去邪教甚至傷害身體的東西免疫
立太
以前遺傳學老師很常說一句名言「念生科系很難讓你賺大錢 但能讓你保護自己」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