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刖🖋️
謝謝少言
@speechlessG - 前幾天刷到台耽tag的討論,腦海立刻浮現翾刖剛發表的原創短篇:
另外說說為什麼我幾乎不打tag這個習慣,印象中二創文我還會打配對名稱,原創應該就是一片空白,除了 社畜三部曲 (笑
簡言之,我不認為tag可以完整詮釋一篇文,就像我覺得標籤不能定義一個人。
翾刖🖋️
但那是我自己的習慣,僅僅如此。
翾刖🖋️
tag的確是方便掃文、過濾和分類的工具,因為大家對於tag的字義都已經有了一些基本概念和預期,所以可以幫助自己在面對一篇陌生的文時快速判斷合不合胃口。
翾刖🖋️
面對人也是,人類很習慣幫他人加上各式各樣的標籤,因為這樣可以快速區分「我們」跟「他們」、「我群」和「他群」,分辨一個陌生的他者對自己是否有威脅或益處。
翾刖🖋️
標籤通常有雙面含義,有些標籤也是某些人覺得自豪的身分認同,例如母親、例如寫手、例如台灣人。但是每個人對該個標籤的概念和態度不見得一樣,我們會有預設立場,認為每個標籤代表的意思應該是如此,可是常忘記別人對這標籤的定義可能和自己不一樣。
翾刖🖋️
所以我和基友針對同一個議題起爭執的時候,都會先停下來確認彼此的定義相同,有時候還會搬出教育部辭典跟各種例句。可悲的學術腦
翾刖🖋️
標籤造成的結果是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因為使用一個特徵去推論整體,導致看不見除了標籤之外的部分;所以移工都講話大聲又會偷東西,遊民都很臭,同性戀都會開轟趴又得愛滋。
翾刖🖋️
心理學上教大家避免上述現象的方式,就是請大家去實際認識那個群體的人,去看看他者和自己的同與不同,去理解對方的想法,這樣才能清楚認識到,不能用標籤去定義一個人。就算有人以自己身為母親而感到驕傲,也不代表她想要被365天、24小時都被當成「母親」來看待。
翾刖🖋️
tag和標籤(對啦我知道是一樣的東西)都是省時省力的工具,但是對我來說,這會讓我失去真正認識一篇文章或一個人的機會。如果要用塞滿標籤的輕小說標題來描述<笑傲江湖>,就會變成<成為劍豪被逐出師門的我最後跟魔教大小姐結婚了!> 金老可能會氣到從冥界彈回來
翾刖🖋️
不過還是要說,這只是我自己的習慣,沒有覺得別人一定不能用;就像我不看不寫AU,因為AU對我來說有基本上的謬誤,可是很多創作者藉著AU這個設定,創造出被人喜歡也精彩的作品,這樣很好啊。百花齊放永遠都比單一價值更強大
少言。台灣阿媽的前身台灣阿姨
再偷偷來告白,好喜歡 社畜三部曲 + 末日 裡,對每個角色的職業描述,很精準又自然生動呢!
翾刖🖋️
少言。台灣阿媽的前身台灣阿姨 : 謝謝少言 職業描述要感謝我的朋友們提供許多題材以及幫忙挑錯,不過我目前還沒從銀行工作的朋友嘴裡撬出除了「如何讓主角們在金庫的黃金上滾床」以及「分行經理都六十歲以上」之外有用的資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