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愛樂推廣噗🎹
【臺灣當代作曲家】 8 馬水龍 (1939~2015)
和上次介紹的蕭泰然只差一年出生,還正好於同一年去世。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第一樂章 HD

在1970年代後期,國樂界嘲諷西樂是「二毛鬼子、西洋買辦」,西樂則反攻國樂人士「死腦筋、食古不化」。馬水龍作於1981年的這首《梆笛協奏曲》,卻是讓雙方人馬都不得不心服口服。時至今日,這首曲子仍是馬水龍最出名的代表作之一。
🎻古典愛樂推廣噗🎹
成長背景

出生於基隆,成長於九份。
中學非科班,就讀於基隆水產學校。高中即輟學,到工廠工作。
1959 年,考上國立藝專音樂科理論作曲組。而工廠改上夜班,半工半讀。
就讀藝專期間,老師們包括盧炎、許常惠、蕭而化等人。

1972 年,至德國雷根斯堡音樂院留學。師事席格蒙 (O. Sigmund)

1975~1981 任教於東吳大學
1981 起,任教國立藝專音樂科
1991~1994 擔任國立藝術學院院長
🎻古典愛樂推廣噗🎹
雨港素描 (1970)
馬水龍:雨港素描

雨港自然是基隆,也就是馬水龍的故鄉。
這首曲子在馬水龍與藝專同學共同發表的「向日葵音樂會」上首演,是他在基隆擔任音樂教師時時的作品。

這首鋼琴獨奏小品分為四段,分別是〈雨〉、〈雨港夜景〉、〈撿貝殼的少女〉、〈廟口〉,將作曲家記憶中的那些片段都化為了樂音。
雖然僅有鋼琴一樣樂器,作曲手法卻富有野心,想將雨聲、鑼鼓聲等都表現出來。
🎻古典愛樂推廣噗🎹
我是... (1985)
十方樂集(Forum Music)_歌.樂與文學-馬水龍《我是...》

這首的編制是女高音、長笛、打擊樂器,可以視為編制特殊的室內樂小品。
歌詞來自詩人馬森的詩作。
這時的馬水龍已經是藝專教師,曲子由新象藝術委託創作。
為了搭配現代詩的意境,作曲手法也相當深遠與抽象。
🎻古典愛樂推廣噗🎹
意與象 (1989)
馬水龍 Ma, Shui-Long -《意與象 Idea and Image》(1989)

這首的編制也相當特別,是一把簫加上四把大提琴。
雖然像《梆笛協奏曲》一樣結合了國樂器與西樂器,創作手法卻大異其趣。
馬水龍自述「指的是形象與意境的結合,尋求感性形象中的空靈與意境。」
裡頭挑戰了許多樂器的各種特殊奏法,而拋開傳統的悠長線條,確實是相當空靈的曲子。
🎻古典愛樂推廣噗🎹
🎻古典愛樂推廣噗🎹
馬水龍老師還有創作很多為國樂器的曲子,也有舞台劇、管弦樂、以及民歌編曲,能駕馭的範圍實在很廣呢!
🎻古典愛樂推廣噗🎹
Requiem
神!
元帥♀大叔♂愛♥
梆笛協奏曲是中廣的臺聲,開播都會有!
靈煙
以前印象深刻的是陳中申的演奏
sophia愛古典音樂
早安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