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https://images.plurk.com/468ktF3r8k8BLFXNI5QOXk.jpg
十二月參加地方特考三等「文化行政」的考試。「文化行政」的考科除了共同科目之外,尚有六科的專業科目:文化行政與政策、文化資產、本國文學概論、藝術概論、世界文化史、文化人類學。並且每個科目都是四題申論題方式出題,總共考三天。我在今年夏天先考了高考,而這次是十二月的地方特考。地方特考的第二天,考完文化行政和藝術概論這兩科時,其實頗沮喪,因為有不會的題目。考試的部份當然很難百分百防備,但是都會盡可能的使這種不會寫的狀況降低。一般來說,不會寫的題目有兩種狀況:一種是還有可能以常識,或連結所讀得之知識作答,不是說很完美,但不會使整題空在那裡,特別是申論題一題25分的狀況下,還是盡可能不要空白。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第二種狀況就是一翻兩瞪眼,不會寫就真的不會寫,特別是在法規以及行政實務上的題目。這個儘管可以努力寫,自己也是知道非常的無力。今年地特的文化行政就有兩題這種情形,一個涉及到法規層面(促參法),另一個就是法條上的用語解釋。我有跟我妹說這題目時,她也說,這也是大家在實務上碰到時才去查的。「藝術概論」也是讓我覺得很撞壁,不是不會寫,但是非常不順,似乎就是跟題目不合。基本上,藝術概論這個考科大概可以分成三類:藝術理論、藝術史(西洋、中國、台灣)、藝術時事。今年的高考考的就很平實:黃土水、沈浸式藝術、地景藝術。特考的部份:自然主義、媒體藝術。就是那種,找不到例子,忘了誰是誰。所以,寫完藝術概論時,就是滿沮喪的,畢竟就是失分了。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如果分析文化行政的考科,文化政策和文化資產確實對有行政經歷的考生是比較有利的,當然不是不能讀,這兩科的讀法可能需要以「社會科學」的腦袋去讀,或者,就是實務取向。對我們比較有利的可能還是在知識性的科目上。不過,這也有一個狀況,考題的難度上其實不難,不會像我們考研究所考試的題目,需要比較高的專業度,但是,廣度是真的不小。所以,考試考起來,有種茫然大海之感。既然是考試,市面上也有這些科目的整理書籍、考古題解題,然後,也有好心人士給我筆記,所以我自己是以比較取巧的方式直接切入準備。
總之,第二天考了這兩科後,那種撞牆感確實會讓人沮喪。我當時傳訊息跟我妹說的時候,我妹有講到,以前似乎有種說法:特考的題目會比較「偏」,風格和高考不同。總之,我也就打起精神,繼續讀第二天的最後一科:世界文化史。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考卷發下來時。我看到題目的時候,很認真的再確認一下考題:沒錯,世界文化史。考題如下。簡單來說,就是一題考初代祖國,兩題考第二任祖國,然後,有一個又是翻不太到的西洋史。整題來看:兩題臺灣史、一題西方、另一題日本。一般來說,文化行政的「世界文化史」在近十年來的考題中,都會涉及到臺灣史,因此,準備來上就必須要讀「世界文化史」+「臺灣史」。但是,今年這個考題真的像我妹說的:很偏。如果考生是臺灣史出身的話,第一題和第三題基本上就不是問題了,第三題的後藤新平根本是送分題。第四題的部份,各位臉友們應該都可以洋洋灑灑寫千字文。(其實,我考前復習的方向是:中古世紀、啓蒙運動、宗教改革、新舊帝國主義。結果,考題完全不是從這裡出來。)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在考場上的考試用紙會有八面,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一題要寫到兩面,當然這是理想,就是在會寫的狀況下盡可能達到這個要求。我自己的感覺是,申論題有時候很靠靈感,就是說,不管之前讀了多少,拿到考題的當下,還是會有一種打掉重練的感覺,就是得憑當下的反應去拼湊出這個考題的答案來。這樣想,也許關鍵字是比較重要的,有關鍵字出來之後,知識的連結就會出來,就可以寫下去。其實也是一邊寫一邊組織,然後,有時候是在寫題的過程中,又會聯想到其他的關鍵字或者是一些內容,這時就可以比較有餘裕的想說把哪些內容或關鍵字再放進去論述中。這種狀況大概就是我覺得寫的比較順的時候會有的情形,當然,分數就不是在自己手上,但是,能夠寫到一題兩面的狀況下,會覺得比較有踏實感,這是我的感覺。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這科的感覺就是如此,其實不知道正確與否,但是入筆之後就停不下來,大致上都有維持到一題兩面的部份。儘管第二題真的不會,但是就是用關鍵字和知識連結後,由自己不知道對不對的切入點,也是寫得下去。寫到第四題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分鐘,第四題其實對臉友們來說也都很熟悉,當時的狀況下,我也是關鍵字先行:第一個關鍵字就是1868年的「大政奉還」,寫完前言之後,真正要寫到這三十年發生了什麼事情時,一些關鍵字就又出來了。當然,這其實也會有盲點,因為考場上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想,所以關鍵字的出現其實是有選擇性的,整個寫出來的解答多少還是會偏向一個層面,很難面面俱到。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在這題當中從「大政奉還」以降腦海中浮現的關鍵字分別為:戊辰戰爭、箱館戰爭、(東京奠都)、廢藩置縣、版籍歸還、西南戰爭。所以,就開始有個歷史線出來,我就順著關鍵字寫下去,那其實這些關鍵字的背後都有它的時代意義在,簡單來說就是建立了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當時寫到西南戰爭的時候,腦袋裡就浮現出阿湯叔的電影:last samurai。西南戰爭決定了武士這個階級的覆滅,也同時是天皇/國家武力(士兵、警察)的正式呈現。寫到西南戰爭之後,我就翻頁寫到第八面,突然有種愣住的感覺:那接下來呢??然後,腦袋又立刻出現了一個關鍵字:立憲。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當時我寫下立憲二字時,考場上我竟然嗚咽了一下,淚水就流了下來,不知道是抒發了上兩科的怨氣,還是寫到太感動(哪有人寫國考考卷寫到感動的),我眼淚就一直掉。當然,沒有時間可以感動,時間只剩下五分鐘了,所以擦了眼淚趕快寫。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立憲體制的確立代表的是一個新式國家的建立。如果還記得神劍闖江湖這套漫畫,東京篇的最後是劍心和齋藤一對決,大久保利通出場,詢問劍心是否可以至京都除滅志志雄黨羽,請劍心思考一週。而在一週後,大久保利通遭到暗殺,時為明治11年(1878)5月14日。在漫畫中,劍心等人見到福島縣令山吉氏,他是最後和大久保利通談話的人,山吉氏回想和大久保利通間的對話時,大久保利通是這樣說的: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維新後,已經經過十年,若要說有什麼成就,只能慚愧的說,功績實在太少。不過,現在才開始。要令國家根基穩固,必須花上三十年的歲月,至今的十年,只是第一期的「創業期」,現在開始的十年是發展期,就是要整頓內部,令國內打好基礎的最重要時期。...而最後的第三期是要「守業」,則要委任後進賢能,將政體過渡到民主改制,這樣日本才可徹底轉變為「民主國家」,維新才算真正完成(此段翻譯見神劍闖江湖完整版第六卷)。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而如果看這三十年的軌跡,大久保利通過世後,明治18年(1895)建立內閣制度、明治22年(1898)確立立憲體制。在大政奉還以降的三十年內,經歷了中央集權的轉型,而藉由內閣、立憲和近代國家制度接軌,等於說這三十年是一個近代國家的建立歷程(国造り)。然而,大久保利通的夢想尚未在當時實現,如同我等所知,明治憲法中的天皇權力至高,內閣為薩長閥主導、僅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有投票權、軍隊不受文人部長控制(這促成了戰後的文官統治)。所以,大久保利通的「民主政治」夢想,仍是要等到戰後的「日本國憲法」的制定,才得以完整實現。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這一題我硬是寫到鐘聲響完才停筆,出了考場也已六點了,我是開玩笑跟我妹說:地特的世界文化史很熱血。走在路上,我不自覺地哼起曲調來,是「坂の上の雲」的主題曲。如果說近代日本真正邁入列強之中的關鍵時刻,我想應是日俄戰爭:明治37年(1904)至明治38年(1905)。這是近代日本成立後的第一場戰爭,是明治人用血肉經歷近代化過程中進入列強之林的成績單。(二戰之後其實就是外交戰,不是直接上戰場拼命了。然後,現在是科技戰。)如果我們看NHK所製作的這齣影片,強調的「明治人」,其實是新式國家的第一代。如果以當時參戰的將領來看,高階軍官多半是跨越幕末和明治之人,然而中階及下層的士兵,如果在三十歲以下,其實就是出生在明治時期的第一代,他們的成長背景就是跟著這個國家的近代化往前的。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但是,對明治時期的第一代而言,對「天皇」這詞的認知的強度會高於「國家」,這也就是為為何在二零三高地爭奪戰時,當兒玉源太郎要求以強烈砲火攻擊高地上俄軍,並同時要求日軍進攻時,副官強烈反對,因為誤傷自己人的可能性非常大:怎可以陛下之軍器攻擊陛下之「赤子」(子民)。當時的教育下,人民是天皇之「赤子」—子民。這還是明治時期的觀念。但是,很有意思的,二零三高地爭奪戰後,當士兵攻入山頂和參謀連絡時,兒玉緊張的詢問:是否可以見得旅順港。在確認可以之後,士兵歡聲雷動:
坂上之雲 203高地爭奪戰
而歡聲雷動的士兵喊的是:萬歲。然後,高舉「日章旗」。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明治時期的國家教育其實就是「朕即國家」,因此會從對「天皇」的認同感開始教育,所以,上述的「赤子」之語,就是天皇—子民的觀念。而在這種教育之下,同時能從對「天皇」的認同銜接至對「國家」的認同。然而,對於當時的國民而言,何時才會有意識到自己是「日本人」的場合,通常是在面對他國中產生的對自我/本國的意識的強調。如這樣思考,戰爭其實是最好且最快建立國家意識的方式,因為敵我的分別沒有中立地帶。這就可以解釋「萬歲」的對象和「日章旗」的對象實際上是結合在一起的。
大政奉還至憲法頒布的這三十年其實是近代日本的建國史,而最終它終得面對是否要遵行遊戲規則以進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列強之林。日本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但在當時的遊戲規則下,最終仍須面對衝突,也就是戰爭。日俄戰爭是維新運動後的第一個成績單,最終日本拿到了進入列強的門票。
esther俺のいない日本でな
其實,如果時間夠,這一題是希望可寫到日俄戰爭,這樣才覺得完整。從國家政體的轉換到進入列強之林,不管是自願或時勢所趨,這條路花了四十年,不可謂之不快。而自己在寫這題時,那種熱血也許來自於近代日本建國歷程的感動(漫畫內容加乘)。回到現實,不是每一個考題都可以用這種熱血感來答題,重點還是在於專業知識,還有面對成績的現實。只是說,能夠在考場上有這種感動也是滿難得的,也就藉此記錄下來,當作回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