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fer
看中國 app 風行及抓戰犯想到的事:

曾看過有些人去脈絡地說用台語(或台灣其他被拔舌的母語)才能跟中國分別,這馬上就會被反駁中國也有廈門話或者不該用語言判斷敵我。

確實無法用語言區分敵我,英文世界一樣可能被滲透,不少韓粉也講台語(但他們應該看不起台語跟台文)。

但台灣人學回族群語言是尋找自己的過程,知道曾被文化刨根,有了試圖恢復本來面貌的動機,才能面對本來就不同的他者,商量要怎麼相處。面對多元族群直接用個中華(若只是名字改成「台灣」,那本質也一樣)罩下來抹平是行不通的。

這個認知就是建國的根底意識。PRC 變得相對外圍,「抗中」連基本底線都稱不上。如果都知道為什麼不想給 ROC 管,怎麼可能忍受 PRC 的侵略?敵我之分是這樣出現的,不是單純語言不同就有。但若說學族群語言可以強化這種分別,倒也沒錯。
lenfer
反中華民族打包概念,認同自己的族群文化,自然就會拒中國。所以所謂「天然獨世代」其實僅限於「天生認為台灣不屬於 PRC」而已吧?但離台灣需要的獨(處理台澎人跟 ROC 的關係)還很遠,而因為大部分文化養分還是華,要過渡到中國根本輕而易舉,只要中國表現正常一點立刻就放鬆戒心。就像不少人對國民黨的做過的事不知情,依然把他們當成一個可能的選項一樣,需要的時候可以拿來懲罰民進黨。

堅強的共同體是由下往上,由小至大形成的,從上面罩下來那種都不會太穩。雖是這麼說,我學台語,也不算是出於對自己身為福佬/白浪這個族群的認同,而應該說是尋回自己被剝奪的、本該有那種認同的權利。我的生活經驗就是跟上代斷裂,我如果有任何文化底蘊就是華國教育建構的,我最能表達自己的語言就是華國語。
lenfer
我對自己所屬的族群文化未曾賤斥,但就是不了解也不親,所以拖到很晚才發現:「我所有長輩都講台語,我也支持本土語言要保存、學校要教,但我自己為什麼就是不用台語?」(我其實最初開始學也只是當成一個外語,學興趣的那種。)

可能因為責怪結構跟歷史不義很容易,注意到自己身上的傷痕並試圖處理就難多了吧。這件事對我的當頭棒喝就是:「其實你老早就可以從自身開始實踐,改變華國壓迫台灣文化的現況,但你除了淺薄地批判一下始作俑者,展演自己的姿態以外,什麼都沒有做。」
lenfer
而所謂使用小紅書的年輕女性使用者,也只是在這個中華核心未除,本來自身文化認同就不穩的狀態下,又加了一個「網路環境普遍對女性不友善」而最先被推到那邊而已。
梅子
小紅書?
lenfer
梅子
lenfer : 喔喔,這個啊,其實還有一點,中國人對於不台獨(他們自認)或是不談政治的台灣人通常比較友善,而女性針對女性的情況也會比台灣少很多(會抓著年輕女性的辮子罵的不只男人,更多的是女人)
梅子
至少在我體驗的創作圈是如此,中國那邊的確有些地方包容較大(或許是因為動不動就要被刪文所以有共同傷痛跟抱怨,故比較親近)
當然一炸開就很嚴重
lenfer
梅子 : 原來還有這樣的現象。不過我依然覺得這些都是最後的稻草而已,若真的在政治上會因此倒戈,根本原因還是對自身文化認同不夠穩以及對中華民國缺乏認識。(然後有些天才對此現象想到的解決方法卻是批判年輕女性繼續補稻草。)
梅子
lenfer : 就會去的多半是對中國有好感或是對中華民國有好感且對統一不反感的類型。
我以前也是這樣,只是經過洗禮跟深交後被一些文化噁心到(不得不說大漢人主義真的很討厭),才會從覺得可以統一變成台獨。
梅子
我是覺得對於年輕女性批判真的不必要,因為島上一堆連中華民國是中國還是台灣都分不清楚的人,而且批判的確會推走那些人(會覺得台灣沒溫暖)
lenfer
梅子 : >島上一堆連中華民國是中國還是台灣都分不清楚的人
超同意。都不知道該不該說有些急著批判年輕女性的人自己也……
梅子
有時候批判別人是將自己的罪惡或錯誤投射到他人身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