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30 PM
Sun, Jan 24, 2021 11:53 AM
【心得】《青鳥的眼淚》A.Z.
寫完才會開留言&我一如既往的用兩個小時就看完一本書,儘管我有種很久沒有好好看一本書的感覺。
看完的當下有種回到很久以前看《別來無恙》的感覺,那種邊看故事邊忍不住狠狠心痛的感覺,已經好久沒有真正體會過了。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36 PM
就算書籍簡介早已劇透完一切,就算我慢慢地就明白這本書的主劇情是什麼。
它擁有的是我最討厭的套路,甚至我在看第一章的郭德心的遭遇時,一度心裡浮現的是「我該不會又買錯書了吧」,但明明我看過幾次這個作者的作品,是真的追了一陣子也喜歡的,怎麼難得要買他的書卻又踩中自己的雷?
我曾經說過,我很討厭故事總是充滿悽慘無比的套路,男女主角總是要歷經滄桑背景悽慘無比,才能夠是男女主角、才能夠相遇,所以我開始討厭現在眾多暢銷榜的言情故事,只願意看即使有小小虐心但至少不是把人搞得好像=悲慘的故事,我曉得這樣的言論大概拿出去可以雷滿一圈熱愛言小的人,但對我來說現在的出版作品,就絕大多數是如此。
人生不是沒有悲慘,我也不是認為人生不該由悲慘演繹,只是看不慣彷彿只能用慘字書寫整個故事,卻沒有其他意義。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41 PM
又更何況對我來說,生活已經充滿痛苦,不需要看個故事也都跟著角色痛苦萬分,我不想要「總是在想為什麼他們(角色)那麼慘」,我想要看完之後也許會難過的哭了,卻只是因為我知道,生命就是這樣、現實就往往是這樣,但卻一直在重演那些東西。而不是基於我覺得角色們很可憐。
更是因為,我想要讓自己的閱讀經驗不是充滿痛苦,所以我更寧可去看輕小說、看動畫,就像我最近超快樂的直接下去PUI PUI坑,但我打死不願意去看更多的熱門番,甚至聽到是胃痛番就會跟你說我不要。
生活就已經足夠多疼痛,不想要再多花太多時間共感一個虛構的人的疼痛。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44 PM
對我來說,這本書構築的四個故事並不是單純的「德、言、容、功」,更不是單純的對三從四德的嘲諷,我覺得其實更是對於「人」到底應該擁有什麼樣子的嘲諷。就算前幾個故事主要的人員代表都是女性,但到了番外成為遊民的前男星(如果我沒誤解的話),綜合起來其實赤裸裸的告訴我們,無論是男是女都是這樣。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44 PM
都是這樣面對著社會的殘忍和自以為是。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51 PM
這些故事裡的人都不幸福,但卻都很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活著。
我想我對於這本書最大的疑惑大概在於,第二和第三個故事的背叛,不知道是否我太融入於敘述者的視角,導致我覺得在後面揭露其實兩個主視角的人都是背叛者時,除了訝異,其實更多的是「莫名其妙」,生出了一種為了背叛而背叛的感覺,甚至對於第三人視角的白鈴蘭看得透這點感到疑惑。
雖然事後知道他們的接近都是欺騙時,回頭想故事裡面為什麼刻意多提到兩個人的「過去」或一些經歷,就能明白那些情節的安插是為了什麼,但不免還是讓我生出一種刻意的感覺,這大概也讓我對這兩個故事後面的鋪陳沒有太高的評價。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2:53 PM
但我除此之外並不否認自己仍舊能為這幾個故事感到動容。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00 PM
第一個故事給我最大的感慨是,羨慕別人真的是最要不得的東西。
甚至是,輕易給人評價是最要不得的東西。
對我自己來說,就算我跟德心完全不同,但我卻能明確明白每個人承受的某些,會造就你明面即使極力掩藏卻難以磨滅的影響。
好比這個故事裡她們對於異性、對於權威的懼怕,在我而言,我的經歷上受到的負面影響就是過於容易自責、過於容易緊張、過於容易自傷(言語上的過度自貶而不自知)
然而在別人眼中,我卻總是好像成績很棒很好,勝利者一樣的人,就像德心在別人眼中也是完美的(哪怕她們後來發現了某些真相)
這個社會的自以為是以及自私,是這個社會殘害人最重也最痛的一部分。
那些勾結也許過度誇張,但卻不能否認現實社會確實也擁有類似的愚昧,人總是用自己的濾鏡在理解別人,甚至替別人無謂加上標籤。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03 PM
別總是想把你自以為的道德加給別人,憑什麼別人就要是你以為的那個樣子?
說實話這個故事也一直讓我想到每次誰誰爆出醜聞時大家總是一面倒在講不可思議,但真正不可思議的其實是一直用完美視角在審視那些人的「我們」。
縱使某些作為確實難以置信,但從來就沒有人規定他們就是完人,我們最多就是不認可他們而已,卻不該成為說三道四定義他人的幫兇。
想想哪天被各種定義標籤的人是自己,卻明明不是活成那個樣子,或不該活成如此,卻被迫如此,難道我們就會開心嗎?
所以也真的是很想說,該死的道德綁架。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13 PM
第二個故事演繹的是很常見(?)的愛到卡慘死的劇情,順便還兼被以為唯一付出真心的人背叛,其實這個故事算是我裡面相對沒有什麼感受的故事,一來是我還是覺得這種愛到卡慘死就算了後面還忽然轉一個背叛真的好不能理解,但我非常喜歡的是琳恩背叛的動機,應該說是她的心境,特別是最後被戳破她的復仇成功,其實不過是無比空虛的──
「妳就是這麼不重要,對誰來說都不重要,是個隨時可以被遺忘的人,比路言慧還慘,因為至少妳會一直記著她,而妳......妳連個想要恨妳的人都沒有。」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想這完全是琳恩的寫照,甚至其實我是有點同情她的。
不被需要的感覺有多痛,並不只是被男朋友不需要的那種痛而已,而是一種會開始懷疑自己「為何存在」的痛,甚至我想,也許這也是她為什麼要報復路言慧的一部分理由。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14 PM
人總是會想用一些方式彰顯自己的存在,無論那到底是對是錯。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25 PM
第三個故事我覺得也是蠻常見的長得醜的人就被排擠,只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最讓我深切感受的是「利用」這件事。
先不提人總是視覺動物進而開始討厭、排斥他人,但也不能否認的是,人就如張組長一樣自私為己,更如向孫雅容靠近卻其實並不真心的林俊齊。
我在這個故事中感覺到超──級大的絕望,特別在我知道我閱讀的主視角根本是在騙人的時候。
這個社會的自利自私在這個故事被放大,甚至我覺得林俊齊的欺瞞不過是小事,反正這社會的惡意從來就不欠這麼一筆。
反正人總是想要踩著別人往上爬,反正人總是那麼的自私,我覺得那些自私才是真正令我喘不過氣的元素,為了自己,你可以選擇不擇手段,可以選擇讓別人痛不欲生。
一個人的惡意並不會怎麼樣,糟糕的是一切都對你如此。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29 PM
我覺得林俊齊的惡意是由於他是裡面唯一應該成為光,卻反而是下最重手那一個,才會是壓倒駱駝的稻草。
但我看完真的只覺得,可惡的真的不是只有林俊齊,而是這個社會。
是社會共構了整個惡意,是整個公司共構了惡意。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33 PM
第四個故事很有李昂《殺夫》的感覺,值得玩味的是兒子其實每次都在幫母親蒐集證據,假裝站在父親這邊這件事。
(不得不說兒子演得太像,我甚至覺得兒子你也是可以有機會私下跟老媽講的吧結果最後搞到人倫悲劇)
但我覺得感受到深刻冷意的是人的冷漠跟人那種守舊到綁住別人一生的可怕。
一昧的覺得女人就該如何,一昧的覺得誰就該如何,這其實跟第一個故事在我看來沒什麼兩樣,只不過一個更彰顯了禮教如何吃人。
我莫名就會想起魯迅說禮教吃人,禮教真的會吃人,而人真的也會吃人,因為自私。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35 PM
所以整體來說我其實只是在看這幾個故事中隱約對於他們在論及死亡時某些言論感到一部分的澀意,真的讓我整個感情爆掉的是篇幅其實也不算太多(但其實應該是故事根本)的鈴蘭跟海棠的故事。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36 PM
那間茶館,會讓我想到FATE裡面切嗣拔拔知道聖杯根本不可能「正常」具現化他的願望時的崩潰。
奇蹟其實並不存在。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38 PM
人死不能復生,那間茶館存在的意義,我覺得其實只是最後一次機會。
就像那添水一樣,擁有讓人驚醒再選擇一次的意義。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40 PM
而我之所以會覺得很難過,是因為裡面曾經提到,人們對於自殺者的好奇,是他們的死亡方式,而不是他們為什麼選擇離開。
以及,來到這裡的那些人,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44 PM
總是不知道該說是人性,還是該說是這個社會養出了這樣的性,故事裡面拂青跟白鈴蘭的對話中曾經提到,逼死一個人的其實是其他人的目光。
──因為活得太認真。
看到重複提及到活得太認真這件事時我真的直接爆哭,我覺得拂青跟鈴蘭的對話完全體現了我對於社會諸多不諒解的想法,這個社會過於自以為是,總是愛用自己的嘴跟眼定義跟理解別人,然後,不願意理解背後很多的為什麼。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44 PM
以及,無論是什麼樣的痛,都有可能是壓垮別人的存在。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45 PM
自殺跟殺人的差別在於哪裡?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47 PM
生命的重量對他們來說不重要──這是殺人,無論他們為何而殺,都是如此。
想不到辦法不再痛苦所以如此,而不是真的想死──這是殺人。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50 PM
我的詞彙庫過於貧乏,實在很難多說明我對於後面這些所感覺到的心情複雜。
我只是覺得看著兩個人的對話,慢慢的那些心裡的痛苦和不能理解都彷彿被他們說出口,那些痛不是別人可以定義的痛,甚至最痛的確實就是那些眼光。
在整段心得我總是一直一直提到自以為是,因為我覺得人之所以非議他人,就是因為自以為;人之所以會被壓垮,也是因為別人如此多的以為。
就連死了都要議論,就連死了都要幫忙那個人貼滿標籤,我覺得這個社會最可悲的莫過於此,甚至從不願意去理解背後很多的為什麼,無論是殺人,還是自殺,都一樣。
淩雨
@mch9623
Sat, Jan 23, 2021 3:52 PM
-------------------
載入新的回覆
寫完才會開留言&我一如既往的用兩個小時就看完一本書,儘管我有種很久沒有好好看一本書的感覺。
看完的當下有種回到很久以前看《別來無恙》的感覺,那種邊看故事邊忍不住狠狠心痛的感覺,已經好久沒有真正體會過了。
它擁有的是我最討厭的套路,甚至我在看第一章的郭德心的遭遇時,一度心裡浮現的是「我該不會又買錯書了吧」,但明明我看過幾次這個作者的作品,是真的追了一陣子也喜歡的,怎麼難得要買他的書卻又踩中自己的雷?
我曾經說過,我很討厭故事總是充滿悽慘無比的套路,男女主角總是要歷經滄桑背景悽慘無比,才能夠是男女主角、才能夠相遇,所以我開始討厭現在眾多暢銷榜的言情故事,只願意看即使有小小虐心但至少不是把人搞得好像=悲慘的故事,我曉得這樣的言論大概拿出去可以雷滿一圈熱愛言小的人,但對我來說現在的出版作品,就絕大多數是如此。
人生不是沒有悲慘,我也不是認為人生不該由悲慘演繹,只是看不慣彷彿只能用慘字書寫整個故事,卻沒有其他意義。
更是因為,我想要讓自己的閱讀經驗不是充滿痛苦,所以我更寧可去看輕小說、看動畫,就像我最近超快樂的直接下去PUI PUI坑,但我打死不願意去看更多的熱門番,甚至聽到是胃痛番就會跟你說我不要。
生活就已經足夠多疼痛,不想要再多花太多時間共感一個虛構的人的疼痛。
我想我對於這本書最大的疑惑大概在於,第二和第三個故事的背叛,不知道是否我太融入於敘述者的視角,導致我覺得在後面揭露其實兩個主視角的人都是背叛者時,除了訝異,其實更多的是「莫名其妙」,生出了一種為了背叛而背叛的感覺,甚至對於第三人視角的白鈴蘭看得透這點感到疑惑。
雖然事後知道他們的接近都是欺騙時,回頭想故事裡面為什麼刻意多提到兩個人的「過去」或一些經歷,就能明白那些情節的安插是為了什麼,但不免還是讓我生出一種刻意的感覺,這大概也讓我對這兩個故事後面的鋪陳沒有太高的評價。
甚至是,輕易給人評價是最要不得的東西。
對我自己來說,就算我跟德心完全不同,但我卻能明確明白每個人承受的某些,會造就你明面即使極力掩藏卻難以磨滅的影響。
好比這個故事裡她們對於異性、對於權威的懼怕,在我而言,我的經歷上受到的負面影響就是過於容易自責、過於容易緊張、過於容易自傷(言語上的過度自貶而不自知)
然而在別人眼中,我卻總是好像成績很棒很好,勝利者一樣的人,就像德心在別人眼中也是完美的(哪怕她們後來發現了某些真相)
這個社會的自以為是以及自私,是這個社會殘害人最重也最痛的一部分。
那些勾結也許過度誇張,但卻不能否認現實社會確實也擁有類似的愚昧,人總是用自己的濾鏡在理解別人,甚至替別人無謂加上標籤。
說實話這個故事也一直讓我想到每次誰誰爆出醜聞時大家總是一面倒在講不可思議,但真正不可思議的其實是一直用完美視角在審視那些人的「我們」。
縱使某些作為確實難以置信,但從來就沒有人規定他們就是完人,我們最多就是不認可他們而已,卻不該成為說三道四定義他人的幫兇。
想想哪天被各種定義標籤的人是自己,卻明明不是活成那個樣子,或不該活成如此,卻被迫如此,難道我們就會開心嗎?
所以也真的是很想說,該死的道德綁架。
「妳就是這麼不重要,對誰來說都不重要,是個隨時可以被遺忘的人,比路言慧還慘,因為至少妳會一直記著她,而妳......妳連個想要恨妳的人都沒有。」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想這完全是琳恩的寫照,甚至其實我是有點同情她的。
不被需要的感覺有多痛,並不只是被男朋友不需要的那種痛而已,而是一種會開始懷疑自己「為何存在」的痛,甚至我想,也許這也是她為什麼要報復路言慧的一部分理由。
先不提人總是視覺動物進而開始討厭、排斥他人,但也不能否認的是,人就如張組長一樣自私為己,更如向孫雅容靠近卻其實並不真心的林俊齊。
我在這個故事中感覺到超──級大的絕望,特別在我知道我閱讀的主視角根本是在騙人的時候。
這個社會的自利自私在這個故事被放大,甚至我覺得林俊齊的欺瞞不過是小事,反正這社會的惡意從來就不欠這麼一筆。
反正人總是想要踩著別人往上爬,反正人總是那麼的自私,我覺得那些自私才是真正令我喘不過氣的元素,為了自己,你可以選擇不擇手段,可以選擇讓別人痛不欲生。
一個人的惡意並不會怎麼樣,糟糕的是一切都對你如此。
但我看完真的只覺得,可惡的真的不是只有林俊齊,而是這個社會。
是社會共構了整個惡意,是整個公司共構了惡意。
(不得不說兒子演得太像,我甚至覺得兒子你也是可以有機會私下跟老媽講的吧結果最後搞到人倫悲劇)
但我覺得感受到深刻冷意的是人的冷漠跟人那種守舊到綁住別人一生的可怕。
一昧的覺得女人就該如何,一昧的覺得誰就該如何,這其實跟第一個故事在我看來沒什麼兩樣,只不過一個更彰顯了禮教如何吃人。
我莫名就會想起魯迅說禮教吃人,禮教真的會吃人,而人真的也會吃人,因為自私。
奇蹟其實並不存在。
就像那添水一樣,擁有讓人驚醒再選擇一次的意義。
以及,來到這裡的那些人,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
──因為活得太認真。
看到重複提及到活得太認真這件事時我真的直接爆哭,我覺得拂青跟鈴蘭的對話完全體現了我對於社會諸多不諒解的想法,這個社會過於自以為是,總是愛用自己的嘴跟眼定義跟理解別人,然後,不願意理解背後很多的為什麼。
想不到辦法不再痛苦所以如此,而不是真的想死──這是殺人。
我只是覺得看著兩個人的對話,慢慢的那些心裡的痛苦和不能理解都彷彿被他們說出口,那些痛不是別人可以定義的痛,甚至最痛的確實就是那些眼光。
在整段心得我總是一直一直提到自以為是,因為我覺得人之所以非議他人,就是因為自以為;人之所以會被壓垮,也是因為別人如此多的以為。
就連死了都要議論,就連死了都要幫忙那個人貼滿標籤,我覺得這個社會最可悲的莫過於此,甚至從不願意去理解背後很多的為什麼,無論是殺人,還是自殺,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