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y ≠ D° Orz
有能が外資に引き抜かれるのならば、逆に外資の有能を厚待遇で引っ張ってくればいいと思いますが、なぜ、日本企...

另一篇 Quora 上的好回答:「為什麼都是外商出高薪把人從日商挖走,日商卻不會反過來出高薪從外商挖人」
Rabby ≠ D° Orz
1. 日商的高薪拚不過外商

外商經營業務的方式是「專業分工」,把整個公司的事業切成一塊塊領域或環節、然後每個領域雇該領域的專家來處理,所以事業的每個環節都能以最高效率執行

傳統日商雇人則是偏向所謂的「綜合職」,沒有依照缺人的領域性質徵人、也比較少依照新進員工的能力安排適合的部門(會傾向認為即使沒有背景,只要在職訓練和足夠努力就應該可以勝任),所以各領域的進行效率會比專業人員處理差

這種效率差異長期下來會造成外商和日商的獲利差距越來越大,而獲利大的外商徵人時自然有更多資本(薪水)可以發揮
Rabby ≠ D° Orz
2. 年功序列的後患

日商不是不能開高薪,但是日商有個隱形天花板是要高就必須同期大家都一樣高,如果同期一批人只有一個人拉高,即使這個人真的是業績很好,在傳統日商文化裡這個員工就是特立獨行,而特立獨行的人就是準備被說閒話甚至霸凌的
Rabby ≠ D° Orz
3. 績效評價方式不同

大家都知道外商的績效評價方式是純成果主義,也就是績效完全是以工作成果是否有達成目標門檻決定(事實上即使沒達成門檻,在日本也沒那麼容易被火,因為日本勞基法對公司火員工的條件很嚴格)

另一方面,很多日商卻有不少跟業績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考績標準,例如服裝、言行、「工作態度」和「勤勞程度(有些公司甚至誇張到裝監視軟體記錄員工電腦使用時間)」,這讓很多習慣外商考績方式的員工很不適應,即使開了高薪也不會考慮去那種公司工作
Rabby ≠ D° Orz
4. 主管的角色和公司文化

外商的「主管」是一種管理工作團隊的專業職,並不代表就是比員工偉大,這也是所謂的扁平式管理

而日商的主管定義就是受管員工的「上級」,有監視和指導員工的權力,也是任何員工要在公司內部往上爬的唯一選項。這個和 3. 一樣是讓很多適合外商文化的人不適應的地方(即使你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內容,想升遷你就一定得改做員工主管,然後上面永遠有個「上級」不斷監視你做事、還偶爾會有沒意義的「指導」),所以即使高薪挖來日商基本上也待不久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