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謝謝大家上面的回應討論,我遲遲沒有回的原因是我老是在思考到底要怎麼表達比較妥當⋯⋯ 我一開始也學習到完全地避本人、避檢索、轉化關鍵字等是一個粉圈共通的默契,如果破壞這個默契就是越線、不尊重本人,也在給所有人(包括偶像本人跟粉圈)製造麻煩。一直到現在,我自己還是遵循這個標準。 最開始是20多年前,經歷過一個很長的陣痛期,我後來自嘲自己是個「現象學式的粉絲」,就是「我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跟你本人是怎樣無關」,因為我們就不可能知道本人在那瞬間的狀態是怎樣。我也有碰過「明白那瞬間的狀態」的奇蹟時刻,但前提是我跟本人們核對過,而且⋯⋯一旦你能夠跟本人核對到這個,你已經無法把對方當偶像,而是朋友了,that’s another story.
有點逆風:不管對方是否允許,我自己都絕對不會做這種事因為這超出我個人的界線,但最近我發現這個標準並非放諸四海皆準(雖然我發現的時候感到非常衝擊),我現在傾向如果我認識的人做這種事而他又願意跟我討論,我會很樂意跟他討論這件事。我在想的是,如果這並非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狀況。
下面開始有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僅供參考。
不過現狀比較麻煩的是那種發言實在多到像海嘯一樣,也是因此讓一部分粉絲焦慮了,才出現這種討論吧~
只是現在有太多這樣的留言,還有些人抱持著「我喜歡你們才這樣說」的心態留言(個人認為有點情緒勒索),才會擔心演員看到會不舒服
之前曾在中國B站看過別對CP的RPS影片,底下甚至有人留言說想把影片寄到事務所讓他們看(雖然我覺得開玩笑的成分居多,也不排除有人真的這樣想)
我覺得年年都在刷三觀下限,我們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禮貌到了現在好像都變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我根本出不了坑就是因為J禁這些年很少聽說了,所以覺得……突然有種時代感啊(躺)
確實很想知道發送那些留言的粉絲們是怎麼想的?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種對演員造成困擾的行為,但也許有人覺得是真愛的表現......吧?
但反之,如果是從找入口密碼開始嗑三次元的人,就會完全是不同的想法。
某個程度上,與其說哪個作法是正確的,倒不如去問哪個玩法是入境隨俗的玩法,可能才是比較好的解法吧。
我一開始也學習到完全地避本人、避檢索、轉化關鍵字等是一個粉圈共通的默契,如果破壞這個默契就是越線、不尊重本人,也在給所有人(包括偶像本人跟粉圈)製造麻煩。一直到現在,我自己還是遵循這個標準。
最開始是20多年前,經歷過一個很長的陣痛期,我後來自嘲自己是個「現象學式的粉絲」,就是「我看到的就是我看到的,跟你本人是怎樣無關」,因為我們就不可能知道本人在那瞬間的狀態是怎樣。我也有碰過「明白那瞬間的狀態」的奇蹟時刻,但前提是我跟本人們核對過,而且⋯⋯一旦你能夠跟本人核對到這個,你已經無法把對方當偶像,而是朋友了,that’s another story.
即使Kinky在舞台上接吻。
「我們都使用某些標準不是因為他是正確的,而是因為他有效,it works.」
但後來我也瞭解到,價值觀的建立很多是基於經驗與情感訴求,並非純然理性的(就我個人來說大部分都是非理性的(笑))。
比如說,就算再討厭某些特定國家的粉絲及其文化,還是必須在進行粉絲行為時想辦法與其共存,有時候這不是進行溝通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們跟對方的差異是「沒有溝通立基點(亦即沒有共通點)的差異」,這兩天發生的AO3搬文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來自韓國迷偶像的粉絲文化進入泰國之後,吸納了泰國自身的文化,發展了至少10年後,造就了如今向外輸出的泰式粉絲文化,至少至少,這是一個與J禁式日本粉絲文化完全不同的東西。泰國人以為自己接受的奶水是日式,但其實是韓式的。
研究學者認為,泰國如今宛如亞洲粉絲文化的HUB,吸納了別國的文化經過自身環境的轉化再輸出,影響著東南亞周邊國家,現在要將他的影響力擴及整個東亞甚至亞洲。
身在台灣這個受日本、中國、韓國、泰國等多國文化衝擊激盪的地方,正遭受各方前所未有的大浪翻攪。會恐慌混亂無所適從也可想而知。
如今,所謂的CP營業這個領域,無法否認是以泰式粉絲文化為發信地的。
我還記得2006年李準基爆紅時,當時「王的男人」還沒有在台上映,沒有任何台灣代理公司的狀況下,我計算過,他被邀來台的消息透過當時的網路(家族、即時通訊、BLOG等)在4-6小時已經自主繞台灣一圈了。
現在已經2021年了,網路上活動的發生永遠超乎我的想像。
這個其實是非常大的突破,也代表日本的BL即將邁入一個新的紀元,身為BL元老大國,一般人卻一直將BL視為獵奇、變態、非正常、小眾的奇怪嗜好,日本的腐眾也有非常嚴重的自我規制,這就是為什麼我前面要講那麼多以前的脈絡。以前日本BL很尬的原因很多是深植人心的恐同與對小眾、異類的下意識抗拒。
現在,出身J禁之國的町田與赤楚,眼看即將打破這樣的狀況。他們會遇到的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日本從前是沒有「CP營業」這回事的,當這個東西出現時,我們身為粉絲都在用我們個人的經驗與價值觀、意識形態在對應這個東西。
他們各個不同。
但有沒有被冒犯,是由被說這句話的人來決定的,我們不會知道。我只知道「我想/不想這樣對應我的偶像」「如果看到別人這樣做我會不舒服/興奮」,我的觀察是:如今上述這樣背景的當下時代,這件事情已經成為混屯的混戰,尚未建立共識或秩序。
我會覺得CP營業這件事情是雙向的,就是要偶像跟粉絲兩邊配合一起構成,某種程度的公開互動才能成立。
中國人留言🍵我真的覺得噁欸
一直覺得他們紅了的隱私真的都沒了
他們都不能有朋友嗎⋯⋯
唉氣死⋯⋯
第一個面向可以用一個事件來舉例。A粉絲說了一句就粉絲圈來說對偶像是冒犯的話,B粉絲非常替偶像抱不平,就去告訴偶像說這是一種冒犯,你不能讓粉絲對你這樣做,但偶像聽了之後表示他並不覺得被冒犯,B粉絲就很急,覺得如果偶像不做些什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粉絲會踩線,所以一直對偶像說這真的是冒犯你必須採取行動,偶像就覺得很不高興,對B粉絲表示:我的感覺我自己清楚,任何人都不能來告訴我我應該怎麼感覺。B粉絲就覺得非常非常挫折,認為自己一片愛偶像的心意都被偶像本人辜負了,偶像自己怎麼這麼不珍惜自己。
當然最後這件事情是很好地溝通解決了,但給我留下非常大的震撼。
中國的割韭菜之前我在幾個中國圈內觀察、經歷過幾次了,跟你討論的過程當中我也在想,是不是割韭菜實在是讓我的少女心太心累所以才跑到泰圈去玩的XDDDD
但是我的最高指導原則還是:不要冒犯偶像跟粉絲之間的界線,不要傷害粉絲的少女心。
在行銷考量上,會至少切分成Branding跟Promotion兩個部分在看,Promotion可能很粗略地想成代言產品的銷量、劇的收視或者網路聲浪等等比較可以數據化的東西;而Branding,也就是品牌經營層面,如何營造出一批死忠的粉絲才是核心,所以當粉絲的需求(像發糖)有被CP回應,或者說粉絲跟CP之間的拋接可以玩得開心時,死忠的粉絲才會被創造出來。
我自己會覺得,就較長期的CP經營來說,後者可能更為重要。
(所以我其實有部分是嗑粉絲的粉絲????)
我個人的立場是:戲本身如果不好看,營業再用力、CP再紅我都不嗑,戲如果本身好看,如果不營業我就謝謝兩位的勞力付出,演得好我以後還是會追你們的戲,如果有營業我就當是我賺到的,把它當作是一個佛系嗑的對象或是文化觀察的對象。
只是另外一面的反制力量也同樣有值得觀察之處。我的經驗是,中國耽改劇的CP營業,在中國獨特的國情中演化,似乎讓原本日式的「不能上升真人」增加了新的內涵,這個新的內涵......我現在要講的很難聽了我先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