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14 PM
Thu, Jan 7, 2021 11:07 PM
18
4
定期業務性的觀念宣導
系統,是一個整體的架構,其中一樣缺失了,這個系統就會崩壞
同理
一個系統的架構怎麼組成,就要從構成的要素去分析
備註:直接把重點抓來樓頂
耳機與喇叭的重點只有一個:“利用電的方式,重建被記錄的聲波”
這句話真的是太經典了,完整說明了整套系統的價值與原理
我必須特別的把他列上來再次Highlight一下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29 PM
如果構成系統的要素相對複雜
那因為兩件事
1.變數多,魔鬼多
2.未知變數少,最小的預期變化
光這兩點就能清楚交代“Hi-End系統為何如此複雜”這件事
不只機器、喇叭與線材要處理,連同視聽的空間擴散、供電的電源處理、聆聽時的活動規劃(例如靜態專心聆聽、有目的的做其他靜態活動甚至我就是要嗨爆就是要動起來的.....大家懂的www)也必須算在裡面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36 PM
如果系統構成的要素非常簡單的話
一樣兩件事
1.變數極少,品質有絕對的保證
2.未知變數多,預期外狀況多
這也是很多故意刁難TWS這類耳機的出發點之一,我認同這樣的思想
但我也鄙視這樣的態度
因為看不到下一步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就跟3D列印的技術誰會預先知道能幫助SpaceX成功突破材料問題創下新的里程碑?就是在製程面的分析可以預測的到!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39 PM
要講下去,可以說的東西太廣了
要成為一個十拿九穩的“成功的人”
就必須把層面往上提升,看一件事情不能只看“那個主角”,因為造成事件的“關鍵”可能是旁邊已經謀劃很久的“金毛”
(你這太偏激,肯定對NTR很有意見!)
-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41 PM
離題了
所以,系統的架構與分析會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能
不管事設計端、製造端、銷售端、終端(客戶端)都必須要學會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持續的“挖掘未來”
這才是真正推動整個社會的原動力
(我覺得還是在離題wwwww)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42 PM
所以回來到一開始要說的主題
耳機/喇叭的系統的狀況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43 PM
耳機喇叭這些“播放音樂的系統”
重點就只有一個:
”利用電的方式,重建被記錄的聲波“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47 PM
請記住這句話“利用電的方式,重建被記錄的聲波”
機器為何重要,因為只有電是我們現代工業能夠被精確量化與掌握並具有邏輯性的能量來源
而機器的工作就只有重建聲波的一開始“有限度被失真的訊號的重建”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48 PM
線材,有限度損失的傳遞訊號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49 PM
喇叭、耳機,將重建的訊號轉換為“有限度被失真的聲波”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50 PM
環境,還原“被有限度失真的錄音的條件”來抵消“有限度被失真”的部分
進而達成整套系統的完整回放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52 PM
把上面的項目一樣一樣的套到我們熟知的幾大類產品上面、系統上面做分析
你就會有“啊~原來如此~難怪要這樣搞,這才是最佳的折衷方案~”的感覺www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55 PM
舉例
TWS的狀況,因為TWS的體積普遍都是其他系統的N倍小,因此諸多電器特性除了被更細節、消費者甚至競爭對手比較無法掌握的“材料”所影響之外,基本上沒什麼可以被詬病的,因為”你只要塞的進去濕鉭“TWS就會搖身一變,成為Hi-End TWS,是真的爆幹好聽的那種唷~揪咪~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0:57 PM
但是相對的環境的變數影響卻異常的大
因為除了降噪的功能之外,外界的電磁波狀況也都是十足的影響因素
所以TWS之所以都做成隨身系統而非大型機器居多的主因就是為了“避開”這個無線傳輸要面對的幾個問題:場型、頻偏、retunloss等等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1:04 PM
那普通耳機系統的部分(跟TWS做一點區別,AirPod MAX它殺出來啦wwww)
因為架構上維持傳統:有線
因此面對的項目與喇叭無異,機器、線材、揚聲器本體、電源處理、環境處裡(你沒聽錯,耳機系統一樣要處理,謝謝)
但是差異應該就只在功率級的部分,也因為功率小太多了(5~300mW跟5~300W的懸殊比例,也跟驅動的空氣有直接關聯,這也是補充為何耳機系統也要處理環境,因為震動也是會影響表現)
在有限度的條件下是可以忽略電源處裡以及環境處裡這類”對產生聲波沒有直接關聯“的要素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1:21 PM
喇叭部分,同樣上面的因素
加重電源處理與環境處裡的要素
甚至要比機器、線材甚至喇叭還要多
比例可以說是20~25%左右
那兩樣處裡好,普通幾百塊多電腦喇叭都能有80分水準www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Thu, Jan 7, 2021 11:34 PM
同理,反過來看耳機的狀況
環境與電源的處理大概只會各佔10~15%
所以完全放棄那兩樣變數的前提下最少都還有70分的水準
這也是為何音響需要care而耳機卻比較漠視的關鍵
ロリ♡好き@村雨唯
@bwstore
愛
Fri, Jan 8, 2021 12:18 AM
Fri, Jan 8, 2021 12:18 AM
所以設計機器&處理聆聽環境才會這麼好玩
按照物理上的原理,把一個一個變數慢慢固定下來
讓原本已經被取樣失真的訊號又盡可能的還原回來
吃高級餐點也要有好環境好氣氛一樣的意思
訊源器材環境各種要素相輔相成
才能把聲音提升到那最後的 5%極致的領域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Fri, Jan 8, 2021 12:48 AM
真的XDD
處理食物歸處理食物
處理食物的工具與技術又是另一回事
然後享用食物的氣氛與環境也一樣式另一個領域wwww
阿瑋@兩隻貓手沒有貓
@lily8203
Fri, Jan 8, 2021 12:56 AM
@bwstore - [音樂器材相關:業界貓手定期發牢騷噗] 唯:所以設計機器&處理聆聽環境才會這麼好玩...
由村雨在做更近一步的詳細解釋~
載入新的回覆
系統,是一個整體的架構,其中一樣缺失了,這個系統就會崩壞
同理
一個系統的架構怎麼組成,就要從構成的要素去分析
備註:直接把重點抓來樓頂
耳機與喇叭的重點只有一個:“利用電的方式,重建被記錄的聲波”
這句話真的是太經典了,完整說明了整套系統的價值與原理
我必須特別的把他列上來再次Highlight一下
那因為兩件事
1.變數多,魔鬼多
2.未知變數少,最小的預期變化
光這兩點就能清楚交代“Hi-End系統為何如此複雜”這件事
不只機器、喇叭與線材要處理,連同視聽的空間擴散、供電的電源處理、聆聽時的活動規劃(例如靜態專心聆聽、有目的的做其他靜態活動甚至我就是要嗨爆就是要動起來的.....大家懂的www)也必須算在裡面
一樣兩件事
1.變數極少,品質有絕對的保證
2.未知變數多,預期外狀況多
這也是很多故意刁難TWS這類耳機的出發點之一,我認同這樣的思想
但我也鄙視這樣的態度
因為看不到下一步以及“未來的可能性”
就跟3D列印的技術誰會預先知道能幫助SpaceX成功突破材料問題創下新的里程碑?就是在製程面的分析可以預測的到!
要成為一個十拿九穩的“成功的人”
就必須把層面往上提升,看一件事情不能只看“那個主角”,因為造成事件的“關鍵”可能是旁邊已經謀劃很久的“金毛”
(你這太偏激,肯定對NTR很有意見!)-所以,系統的架構與分析會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能
不管事設計端、製造端、銷售端、終端(客戶端)都必須要學會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持續的“挖掘未來”
這才是真正推動整個社會的原動力
(我覺得還是在離題wwwww)耳機/喇叭的系統的狀況
重點就只有一個:
”利用電的方式,重建被記錄的聲波“
機器為何重要,因為只有電是我們現代工業能夠被精確量化與掌握並具有邏輯性的能量來源
而機器的工作就只有重建聲波的一開始“有限度被失真的訊號的重建”
進而達成整套系統的完整回放
你就會有“啊~原來如此~難怪要這樣搞,這才是最佳的折衷方案~”的感覺www
TWS的狀況,因為TWS的體積普遍都是其他系統的N倍小,因此諸多電器特性除了被更細節、消費者甚至競爭對手比較無法掌握的“材料”所影響之外,基本上沒什麼可以被詬病的,因為”你只要塞的進去濕鉭“TWS就會搖身一變,成為Hi-End TWS,是真的爆幹好聽的那種唷~揪咪~
因為除了降噪的功能之外,外界的電磁波狀況也都是十足的影響因素
所以TWS之所以都做成隨身系統而非大型機器居多的主因就是為了“避開”這個無線傳輸要面對的幾個問題:場型、頻偏、retunloss等等
因為架構上維持傳統:有線
因此面對的項目與喇叭無異,機器、線材、揚聲器本體、電源處理、環境處裡(你沒聽錯,耳機系統一樣要處理,謝謝)
但是差異應該就只在功率級的部分,也因為功率小太多了(5~300mW跟5~300W的懸殊比例,也跟驅動的空氣有直接關聯,這也是補充為何耳機系統也要處理環境,因為震動也是會影響表現)
在有限度的條件下是可以忽略電源處裡以及環境處裡這類”對產生聲波沒有直接關聯“的要素
加重電源處理與環境處裡的要素
甚至要比機器、線材甚至喇叭還要多
比例可以說是20~25%左右
那兩樣處裡好,普通幾百塊多電腦喇叭都能有80分水準www
環境與電源的處理大概只會各佔10~15%
所以完全放棄那兩樣變數的前提下最少都還有70分的水準
這也是為何音響需要care而耳機卻比較漠視的關鍵
按照物理上的原理,把一個一個變數慢慢固定下來
讓原本已經被取樣失真的訊號又盡可能的還原回來
吃高級餐點也要有好環境好氣氛一樣的意思
訊源器材環境各種要素相輔相成
才能把聲音提升到那最後的 5%極致的領域
處理食物歸處理食物
處理食物的工具與技術又是另一回事
然後享用食物的氣氛與環境也一樣式另一個領域wwww
由村雨在做更近一步的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