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當我們要談嚴格指涉的時候,我們要把Aspect of the thing 跟 the thing itself 區分開來,當我們在說長庚星必須,要說的是長庚星其自身,那麼因為長庚星是在個錯誤認識底下的術語,它指向了一個不存在的星體,那「長庚星不等同金星」或是,我們重新把它設定正確的認識(假如我們目前的是正確的話,以至於我們可以確定此外無他)底下找到一種詮釋,那「長庚星等同於金星」。
但這種詮釋並不令我滿意,因為如果「長庚星」要能夠攜帶原先系統中的對象,或是說,真要將兩種model merge起來,而不是取消長庚星所原生的model的話,那應該是「Phosphorus is an aspect of Venus.」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說「Venus is the all-seen aspects of Phosphorus mentioned.」
為什麼我覺得Kripke這個邏輯學問題,偷渡了某種形上學。喔好吧,或許把它叫模態,而不是叫作詮釋,就是個形上學而不是現象學的gesture。所以使用Phosphorus 這個詞,如果指的是現代天文學的這種星體,嗯,一定搞錯了Astro model,或是因為其表達成等於,而給予了這個詞語能夠等於的星體詮釋。
直到2050年,Crypton公布出來之後,我們就能夠說「初音未來=HtnMk」、「HtnMk是個強人工智慧」、「初音未來是個強人工智慧」。
因為這是嚴格指涉,所以所有可設想的可能狀態下的初音未來,都跟HtnMk指向同一個對象嗎?並不是你的認識決定了你是不是在叫它,而只是你本來不知道你在叫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