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Fri, Dec 4, 2020 11:49 AM
Fri, Dec 4, 2020 12:12 PM
29
19
11/8「
不朽的青春—臺灣藝術再發現
」
10月底在臉書上看到顏擇雅推薦此展,一個重寫臺灣美術史的展覽,大部分展品為國內外的私人收藏,平時難有觀賞機會。
今天去聽了此展的畫作修復師談藝術品保存,有知識和接案甘苦談xD
掰噗~
@baipu
說
Fri, Dec 4, 2020 11:49 AM
我也是早上看報紙才知道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Fri, Dec 4, 2020 12:16 PM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Fri, Dec 4, 2020 12:22 PM
全展的74件展品,至少有7幅左右(助理按PPT有夠快
⋯希望我沒記錯)由郭江宋老師進行修復,意識到開展前的溝通、籌備,畫作延續所耗費的體力和心血,就對籌劃人和修復師充滿敬意。
看展當下的心情都沒有今天這麼激動!2021/01/17閉展前把握機會再去幾次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Fri, Dec 4, 2020 12:37 PM
關於陳澄波〈南郭洋樓〉這幅畫作
郭江宋老師說了段趣聞~這幅畫送來修復的時候,對方說畫中的洋樓是他小時候居住的地方,他總會在洋樓騎腳踏車,看了很懷念,希望能修好,聽爺爺說是位姓羅的畫家。
由於畫作收藏狀態不佳(灰塵、潮濕、下方有水痕等等),下方的簽名難以用肉眼確認,而郭老師一看到畫作的風格和筆觸,認為有極高的可能是陳澄波作品,但對方認為實在不可能,老師就在修復過程中用顯微鏡檢測簽名位置,果然中獎!對方看到簽名,像中獎一樣開心得合不攏嘴xD
就這麼巧在策展期間碰上這幅畫,而對方又願意提供展出,真是機緣。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Fri, Dec 4, 2020 12:52 PM
郭老師講課是風趣的口吻,內容很充實,現場明顯有收藏家、教授、年輕畫家,也有藝術系所的學生
和我這種來湊熱鬧的
談藝術的時候很文人、談修復的時候很理性(病變分析跟研究是科學知識,溶劑的使用、手術刀的下刀處、修補材料的應用是科學+技巧+經驗)
啊工作過程根本是工人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Fri, Dec 4, 2020 2:21 PM
【不朽的青春,凝結的歷史】
此粉專用心整理了很多展覽相關的影片和文章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Sat, Dec 5, 2020 7:24 AM
還是放一下筆記,果然畫作收藏的難度很高。
台灣海島型氣候與保存環境的畫作劣化
·自然老化:油脂黃化、髒污、灰塵堆積
·生物劣化:[繪畫層]霉菌污染、生物排渣、內框孵化蟲啃咬。
[基底層]真菌感染、生物排遺、畫框、夾板蟲害攻擊、啃食
·化學性劣化:[凡尼斯/表面層]空氣污染、灰塵、油煙(不可小看抽煙、煮火鍋、燒香的煙)、氧化物(硫氧化物、氧化鉛)
·物理性劣化:繪畫層與環境造成。分為早期性龜裂、乾燥龜裂、不穩定龜裂、筆觸型龜裂。
·繪畫層中空(脫空、剝離)
·內外框造成的畫作損害:畫框品質不佳、畫框老化導致畫布受力不均
·光害劣化:紫外線、自然光、燈光、火災(灼傷/光氧化)
神啊救救我吧
@pimple
Sat, Dec 5, 2020 7:38 AM
·人為性劣化:[人為]折疊、捲曲收納,包裝搬運不當、包裹氣泡紙/壓克力板沾黏繪圖層、繼力型裂紋。
[錯誤修補]膠帶污染、紙張貼補印痕、以不可逆材料修補(車縫/針線/快乾膠/白膠/強力膠)
*千萬注意油畫顏料不適合補畫、汽車批土過硬不適用
要說修復知識中有什麼令我最意外,應該是油畫作品的剝落/填補缺損,是使用
水彩
進行補筆,最後上凡尼斯,讓水彩融入油畫。
相較於壓克力顏料/油畫顏料都是不可逆的顏料,水彩顏料有遇水化開的特性,等30-50年後,未來的修復師做清洗和修復時,不會太過崩潰。
早年尚未出現修復師職業的時期,許多畫作會交由不同的畫家進行修復,而未經科學訓練的畫家們有著各自慣用的顏料和習慣,不少作品就此難以進行正式的修復(沒救ㄌ),或甚至嚴重誤導後人對藝術的分析解讀。
載入新的回覆
10月底在臉書上看到顏擇雅推薦此展,一個重寫臺灣美術史的展覽,大部分展品為國內外的私人收藏,平時難有觀賞機會。
今天去聽了此展的畫作修復師談藝術品保存,有知識和接案甘苦談xD
看展當下的心情都沒有今天這麼激動!2021/01/17閉展前把握機會再去幾次
郭江宋老師說了段趣聞~這幅畫送來修復的時候,對方說畫中的洋樓是他小時候居住的地方,他總會在洋樓騎腳踏車,看了很懷念,希望能修好,聽爺爺說是位姓羅的畫家。
由於畫作收藏狀態不佳(灰塵、潮濕、下方有水痕等等),下方的簽名難以用肉眼確認,而郭老師一看到畫作的風格和筆觸,認為有極高的可能是陳澄波作品,但對方認為實在不可能,老師就在修復過程中用顯微鏡檢測簽名位置,果然中獎!對方看到簽名,像中獎一樣開心得合不攏嘴xD
就這麼巧在策展期間碰上這幅畫,而對方又願意提供展出,真是機緣。
和我這種來湊熱鬧的談藝術的時候很文人、談修復的時候很理性(病變分析跟研究是科學知識,溶劑的使用、手術刀的下刀處、修補材料的應用是科學+技巧+經驗)
啊工作過程根本是工人
此粉專用心整理了很多展覽相關的影片和文章
台灣海島型氣候與保存環境的畫作劣化
·自然老化:油脂黃化、髒污、灰塵堆積
·生物劣化:[繪畫層]霉菌污染、生物排渣、內框孵化蟲啃咬。
[基底層]真菌感染、生物排遺、畫框、夾板蟲害攻擊、啃食
·化學性劣化:[凡尼斯/表面層]空氣污染、灰塵、油煙(不可小看抽煙、煮火鍋、燒香的煙)、氧化物(硫氧化物、氧化鉛)
·物理性劣化:繪畫層與環境造成。分為早期性龜裂、乾燥龜裂、不穩定龜裂、筆觸型龜裂。
·繪畫層中空(脫空、剝離)
·內外框造成的畫作損害:畫框品質不佳、畫框老化導致畫布受力不均
·光害劣化:紫外線、自然光、燈光、火災(灼傷/光氧化)
[錯誤修補]膠帶污染、紙張貼補印痕、以不可逆材料修補(車縫/針線/快乾膠/白膠/強力膠)
*千萬注意油畫顏料不適合補畫、汽車批土過硬不適用
要說修復知識中有什麼令我最意外,應該是油畫作品的剝落/填補缺損,是使用水彩進行補筆,最後上凡尼斯,讓水彩融入油畫。
相較於壓克力顏料/油畫顏料都是不可逆的顏料,水彩顏料有遇水化開的特性,等30-50年後,未來的修復師做清洗和修復時,不會太過崩潰。
早年尚未出現修復師職業的時期,許多畫作會交由不同的畫家進行修復,而未經科學訓練的畫家們有著各自慣用的顏料和習慣,不少作品就此難以進行正式的修復(沒救ㄌ),或甚至嚴重誤導後人對藝術的分析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