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h
晚春(1949):小津安二郎名作紀子三部曲的第一部,看簡介時以為是女兒為了照顧病重父親終生未婚的故事(那個介紹看起來真的很像這樣嘛),實際看下去發現是獨居的父女,爸爸擔心女兒急著要把她嫁出去,女兒擔心爸爸和婚後的未知不想嫁,兩人拉鋸好一陣子最後乖乖服從傳統的故事。如果說麥秋的結尾有點催淚,那這部就是非常催淚,但催的不是什麼深情感人,而是人為了「正確」反倒失去幸福的無可奈何。
噗浪觀影同好會 有雷
elish
雖然叫紀子三部曲,但光看簡介就知道其實只是三部電影都由原節子演出名為紀子的女性,但作品本身無論劇情還是角色都沒有承繼關係。本片中的紀子父親是大學教授,自己也有大學學歷,由於母親很早過世又撞上二戰,為了國家的義務勞動有段時間搞壞身體,不過還好那都過去了。

她目前在家中照顧父親、處理家務,兩人過著自在快樂的生活,一切都很美好,唯一的問題是紀子已經二十七歲,再不結婚那可就晚了。雖說紀子很明顯對目前的生活十分滿意,和父親感情也很好,作為家中女主人她掌握經濟與家務決策權,想休閒時也能立刻上東京,購物、用餐,和朋友聚會,看戲或參觀展覽,雖說不是很熱鬧,但也是多彩多姿的生活。
elish
我想對紀子而言單身儘管不合乎社會期待,但她並不介意目前的生活持續下去,甚至是永遠繼續下去。但那終究是1949年,沒有勇氣靠自己出外謀生的單身女性未來還是很黑暗,於是不管父親還是阿姨都為此操心,希望能儘快為紀子製造機會。

她們第一個目標是父親的學生小野先生,有意思的是其實從劇中看得出來,紀子對小野先生也有好感。問題只是小野在大學時期即與她學妹交往,目前也已經論及婚嫁。對心高氣傲的紀子來說,儘管她還是會同意有些曖昧的出遊,甚至直白的透過強調自己嫉妒心很強,如果不把全部心思放在她身上的話就沒有然後,但也矜持到不可能去橫刀奪愛。
elish
有意思的是其實看得出小野也對紀子很有好感,甚至有點半是腳踏兩條船,陷入掙扎想著要不要和學妹分手改和紀子交往。劇中演湊會一段其實挺糾結的,某方面而言那是最後的機會,但拒絕和學妹同場競爭的紀子等於自己斷絕了那個可能性。

片中沒說明小野是基於何種理由不選紀子,或許是基於長年往來的壓力、金錢的理由,又或者很單純的他就是先認識學妹也先交往,總之結果是紀子雖然希望自己熟悉又有好感的小野能選自己,但最終溫吞的兩人還是就此永遠錯過。

我想這多少也讓紀子喪失了自信,同時對男人與婚姻也變得更加排斥,未婚女性的潔癖上升到百分之兩百萬。當她得知父親友人再婚時,反應是這未免太骯髒下流。打算用擔心父親為由拒絕相親時,阿姨一句父親已經有了可以再婚的對象,更是讓她一口氣抓狂起來。
elish
原節子在本片中情緒表現得非常明顯,不像麥秋和東京物語裡那種簡直是要壓抑出病般的、平靜底下狂暴的激情。在本片中她高興就是高興,生氣就是生氣,乍看之下一目瞭然,但也因此更顯現出人在壓力中掙扎煩惱時,激烈的情緒起伏下實際的苦澀與鬱悶。

她也知道父親已經五十六歲了,目前更是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如果不結婚,等他過世以後自己又該何去何從呢?當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其實只要紀子能找到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那問題瞬間解決大半。

但問題是先不提現代日本社會就算是職場上的女強人,過了一定年紀只要未婚還是會被側目嘲笑,更別提1949年職場上針對女性的性別與年齡歧視絕對更殘酷。就算二、三十歲能有份還不錯的工作,但究竟可以做多久沒人知道,公司要逼人辭職的手段可是要多狠有多狠。
elish
片中呈現出那時代的價值觀就是沒辦法的女人才必須外出工作,結婚當家庭主婦是遠比職業婦女更體面也更該選擇的人生方向。劇中紀子離婚的朋友不得不靠速紀員的工作養活自己,但即使作為職業婦女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她,還是理所當然的期待再婚,也認為紀子打算外出工作是個傻主意,趕快結婚才是正道。

於是那怕1949年的日本女性已經在喊現在都沒有好男人了,但結婚仍是她們唯一的人生之道。而當紀子為此發怒時,友人的反應竟然是妳果然該結婚,(這麼任性的)妳需要有個男人(來管教妳)。嘛,該怎麼說呢,即使自己失敗過,但只要曾經結婚過便能以此為傲,理所當的推別人去跳跳看是不是火坑,這種有如牢籠般的社會期許也未免太讓人毛骨悚然。
elish
而當父親和阿姨的相親計畫越來越具體並開始積極推動時(人品好,工作好,還長得像賈利.庫柏,超讚的對象這樣?),紀子的情緒也變得更加浮動,而(至少在那時代的)婚姻之於女性的詭異之處也開始明確浮現出來。

劇中父親堅信紀子的未來只有結婚才能安泰,並像是在直銷一樣的告訴她幸福只能在婚姻中找到。可對紀子來說這一切都太蠢了,女人在婚姻中的幸福只能倚靠男人的品性與財力,但婚前表面上看起來的態度,跟婚後實際的表現往往是兩個世界(此外誠如她離婚友人所說的,就算是戀愛結婚,婚後依然可能是惡夢一場)。
elish
更讓她覺得噁心的是父親企圖讓她相信自己能靠結婚得到幸福,但在此同時他卻也打算續弦,也就是找個女人代替女兒來照顧自己。那和父親的婚姻對那個女人而言算是幸福嗎?那個再婚的對象究竟是順帶提供性服務的女傭,還是被珍視之人?

同樣的問題在她身上也一樣,憑什麼父親或父親友人續弦的對象可能只是提供性服務的女傭,但她去當另一個男人的妻子時,所有人都不考慮這點,直接推定自己絕不會有這樣的遭遇?不,紀子知道自己沒有比較高級,沒有這種事,都是一樣的,而且她還要多擔一個會走的子宮好嗎?
elish
長輩們的保證根本都在講大話,實際上相親結婚就是一個很多人在做的俄羅斯輪盤。社會價值觀就是覺得每個還沒結婚的人都應該做,出事了算命不好。當然這話講起來很酸很幼稚,但問題是有時這不只是很酸很幼稚,而是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妳不要妄想著只有自己不用受苦好嗎的問題。

於是在社會與長輩們的壓力下紀子其實也沒有其他選項,即使滿肚子脾氣,但她最後還是為了讓父親高興而接受婚事。雖然剛開始很排斥,但當事情已成定局時,紀子也不得不開始調適自己的心情。
elish
在父女最後的旅行中,紀子試著說服自己成功時情緒高昂到不行,畢竟真的要幻想起來,等著自己的也可能是一樁幸福快樂的美好婚姻,男方說不定還真的很像賈利.庫柏。但當正面情緒過去不得不回到現實時,壓力、恐懼、憂傷與噁心又立刻一湧而上,讓她崩潰到向父親泣訴自己不想結婚,想一直留在家裡和父親一起生活。

可父親儘管心疼女兒,還是堅拒她的要求,自此紀子的婚事已成定局。

結婚當天熱熱鬧鬧,穿著傳統新娘禮服的原節子漂亮到炸烈超正(話說不是白無垢,是有花色的華麗和服),含著淚與父親拜別一幕非常動人。
elish
劇中紀子的婚姻對象從未露面雖然被點播,但從頭到尾都沒出現的賈利.庫柏,觀眾甚至比紀子知道得還要更少,我想沒有什麼比徹底的未知更能觸發觀眾的恐懼與想像力。沒人知道紀子婚後究竟會不會幸福,但微妙的是劇中所有人卻也都相信紀子終於拿到一張通往幸福的彩券,中不中獎還不知道,但一券在手希望無窮嘛。

片尾開朗的獨自歸宅的父親,坐在只剩自己一個人的家中,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他一個人削蘋果,削著削著露出極度哀傷寂寞的表情,也是在這一瞬間觀眾終於徹底確認,這人雖說整部電影大半時間都狀況外的無視紀子情緒 其實從頭到尾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等著自己的是什麼。
elish
在紀子同意婚事後他與自己妹妹的會談中,已經說明再婚的事只是個幌子。畢竟如果不說自己打算續弦,那紀子無論如何都不肯嫁的,所以只好騙她自己會再婚。在與紀子拜別時他才提到,其實他與她母親間的婚姻根本稱不上幸福,或許也是這份罪惡感讓他決定不要再婚。

總之即使帶著熱情半哄騙半強迫的讓女兒趕緊找個好對象結婚,但父親其實一直都很清楚不幸的婚姻可能會製造多少委屈,就像紀子的母親當初也曾常常一個人在廚房裡哭。可即使如此,當時的世道還是沒有給人不結婚的選項,至少以他們家的家境,真的沒辦法提供女兒不結婚的選項。

就像父親和友人在旅行時感概提到的,期待紀子結婚以後要生兒子不要生女兒,因為女兒總有一天得嫁出去,但要是長大以後一直沒有結婚又會很擔心。非常性別歧視沒錯,但這段台詞以某種方式顯現出扭曲的溫柔。
elish
正因為父親們知道這個世界對女性有多殘酷,所以真心疼惜女兒的他們,才說要生兒子不要生女兒,否則不是讓女兒在人世間受苦受難嗎?

也正因如此,才更能意識到父親之前對紀子說的那些一定要結婚的大道理都不是全然真心的。他何嘗不想讓紀子留在自己身邊,可只要一想到等自己死後女兒在社會根本直接變成邊緣人、還會受到嫌棄嘲笑,那他無論如何都得讓女兒乖乖走上社會認可的道路。

他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也不期待改變世界,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嘗試改變世界。做為一個普通的父親,他只能為女兒張羅一個符合社會傳統的道路。照著大家都走過的路去走,盡頭有沒有幸福不知道,但至少眼下的社會狀況妳不照著走就一定不會幸福。
elish
所以那怕正確的路不代表幸福,甚至也許根本沒有心靈的平靜,但至少可以不被社會排擠的活下去,對一個父親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也是整部片最悲哀的地方。在那年代他沒有期許作為女人的紀子超越什麼或追求個人志業的想法,只能讓女兒以最傳統的方式追求幸福。儘管知道成功機率其實馬馬虎虎,卻也只能不斷哄紀子也騙自己。

就算紀子不想結婚,或至少不想以這樣的方式投入婚姻,但礙於年齡與對象等各種因素,父親還是不得不逼著紀子一起妥協,放棄眼前父女兩人平淡卻也美好的生活,一同投入未知的世界。
elish
人一代又一代的在人類自己建構出的社會體制裡,如同浪潮般不斷出現與消失,每道浪花各有不同之處,但總之都依循著同樣的原則起落。那是殘酷無情到令人悵然若失的無盡潮水,只能哀傷卻又無可奈何的隨波逐流。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