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楠
[雜]
掰噗~
喔?
小楠
建築的原型_原始小屋
一篇突然想起不對啊我是建築系又不是建築師系的文章,另外發現在wiki頁面上,建築師這個條目,日文版整理得細的誇張。
小楠
很想要好好架一個wordpress,然後認真寫/邀寫空間設計/問題的人,覺得超級分身乏術,覺得需要寫個五年計畫,剛好瀕臨30歲危機
小楠
包含我自己,也發覺,自己對於空間的耐受性遠比在網路空間來得高上許多,我認為這和環控經常提及的戶外室內感受有點類似,在戶外空間時,人類可以接受的寬容溫度比在室內多得多,因為預期進到室內會要有更舒適的地方。也就是說愈接近「人」的本質的東西,會被要求更高,基本上網路或者各式虛構產品,幾乎完全依存於人類的思想上,相較之下空間無論如何都和難以掌控的部分共存,人類最多就是依循著某個邏輯圍出空間,所以要求可能就那樣。
小楠
當然這是某種開脫的說法,建築畢竟多數還是很個人的住宅,但如果討論的議題擴大成都市的話,就變得更難,雖說都市和建築一樣也是必然會和難以掌控的部分共存,但如果要比的話,都市的「人之感」感覺是大於建築不少的。
小楠
想這些都覺得好沒用,我還不如去聽線上課程(噴淚)
洵雅
雖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這樣比喻,我看完後突然覺得都市(廣泛的多人都可以接受但不一定喜歡的空間)是一個最小公倍數的狀態;建築室內是最大公因數,使用者可能各有所好但其中最少會有小於等於一的特質是他們都喜歡的(比方說溫度);網路空間的課製程度又比現實空間(時有不可抗力因素)更高非常多,相對的要使用者踏出自己訂製的網路空間外(舒適圈外)的不舒服程度又更高?
小楠
洵雅 : 哦哦哦好像是這樣!!尼講得比較清楚,我覺得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這個講法好適合喔,客製化這點也是,就算是同一個餐飲業,在網路空間上就非常客製化或者說指向性/客群更加鮮明,會來使用購物app的人就是要來購物,但是很可能人去大潤發就是要逛逛而已。
小楠
小楠
是說成本好像也是一個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