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6
VR
今天要來介紹Quest 2呦~
想玩VR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Sun, Nov 8, 2020 12:07 PM
兩張圖作者都是
Kukat
另外這是我第三台VR 之前是用Quest1代
最早則是HTㄈ Vive(2016)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先介紹一下產品
Quest 2
是
Oculus
出品的一體式VR
簡言之就是隨戴即用的VR 不用搭配電腦 不用接線
就像現在的手機 並且也因此有一些額外的玩法
例如 手勢辨識 直接不用搖桿
可以做些簡易的操作 如使用瀏覽器 看影片等
Infinite Office - YouTube
能在VR裡看到自己的手和手指 實際上使用精確度極高
另一個則是可以用線接上PC後當一般VR頭盔使用
直接能玩Steam商店的VR遊戲(Quest專屬遊戲都賊貴)
如果網路狀況允許甚至可以無線玩(這個之後會詳細說明)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接下來說一下本體與價格
Quest 2頭盔
319美元(約9200)
QUEST 2 ELITE 菁英頭帶
49美元(約1500)
Oculus Link連接線
79美元(約2300)
基本上標配就要買這三件
不過後兩個配件也可以考慮副廠
因為沒有相容性問題(品質與作工例外)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例如這種頭帶
蝦皮第一頁就有
線材基本上就是USB 3的線(2也行 但會降畫質)
蝦皮也很多
我自己是都買原廠的啦 為了第一時間玩
但為了省錢 甚至為了更舒適 選擇副廠有可能會更好
最後提一下官方菁英頭在reddit上有大量品質問題的案例...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價格說完那這邊可能有人想問了
"HTC的VR呢? 你不是用過"
先撇開我討厭HTC 就老實講
Vive在定位上(用Valve合作的技術)絕對是頂尖
因為Oculus使用是視覺定位 受限於鏡頭角度
但實際上也只有少部分搖桿揮到身後才有可能有問題
而且HTC全線
售價都貴很多
從低階Vive(2016)的16800到高階Vive Pro/Cosmos 要兩萬三萬
並且因為都非本世代機種
解析度還比較低
(當然VR除了解析度還有FOV等參數這邊先不談)
在領教過
HTC可怕的售後
之後 還是先不要...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接下來想補充一下上面說的無線VR
我自己的WiFi分享器是WiFi 6雙天線機種(Nighthawk MK62)
目前玩下來延遲都算不錯 可以玩Beat Saber那種
當然因為該功能非官方製作(我是使用RiftCat)
所以不同廠商做的軟體效果不一樣
如果想嘗試的人WiFi分享器至少要有5Ghz頻段
更好的話要支援MU-MIMO(多進多出、多天線)
為了更好的品質 VR頭盔(人)要離分享器越近越好
不然遇到訊號干擾的話 畫面整個大Lag會很不舒服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最後想補充一下眼鏡仔限定資訊
因為Quest 2頭盔變小(面罩也是)
對於一般尺寸的眼鏡可能會卡住(兩側)
導致穿戴不順與鏡片位移的模糊
我這邊使用的是
訂製VR專用鏡片
磁吸式方便多個人切換度數 還能避免被鏡框擋視野
不過訂做要有驗光資訊這比較麻煩
另外小抱怨 這個賣家把我多個商品分批出貨
導致轉運出了問題 他兩手一攤不願意負責我的轉運費
如果要和她買東西要注意 但鏡片是真的不錯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最後的最後 曬一下自己DIY的固定USB線神器
原本想說用一般整線器 發現黏不牢
自己縫了鬆緊帶組裝固定 還可以調位置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2:01 PM
那今天就先醬啦
等大家都買了VR一起來玩吧~
之前沒看過我
澀澀獸VR
的朋友也可以去複習下
賴瑞
@RookieLai
Sun, Nov 8, 2020 1:12 PM
SO詳細
辛德勒™→ ?
@Rasnovski
Sun, Nov 8, 2020 1:38 PM
想買原廠線…不然都好短qq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51 PM
Sun, Nov 8, 2020 1:57 PM
賴瑞
: 該買了吧 單買頭盔也好啊(X
反正Oculus對台灣都免運
之後想玩更大再補買也不遲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1:58 PM
Sun, Nov 8, 2020 1:58 PM
辛德勒™→ ?
: 我看副廠線有到五公尺耶(跟原廠一樣)
而且其實Oculus官方的程式可以測試USB線性能
敢掛支援Oculus Link來賣的應該都有測過
賴瑞
@RookieLai
Sun, Nov 8, 2020 1:59 PM
樂仔狼β
: 那他對於像是super hot那種的 沒有station會不會有難定位的問題?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2:03 PM
補充一下 Oculus Link(接電腦玩VR)的使用頻寬
上一代他們CTO透漏好像是150M 目前beta可以開到500M
而USB3.0的頻寬約5000M(5Gbp) 而官方線是2.8Gbps
線材長度太長都會造訊號衰退 但只要一定品質下應該都沒問題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2:06 PM
賴瑞
: Oculus上一代開始就已經用4-5個廣角鏡頭了
比最原始的雙鏡頭還要廣 雖然贏不了Lighthouse
但幾乎不會有差異 因為那怕手伸到背後看不到
搖桿裡也有其他感應器副去住定位
看看官方商城都敢上架Superhot就知道不用擔心
賴瑞
@RookieLai
Sun, Nov 8, 2020 2:16 PM
樂仔狼β
: 你的意思是可以藉由移動身體去閃躲這樣的事情也做得到囉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2:40 PM
賴瑞
: 當然阿 光是視覺定位就能判斷出你的移動了
更不用說頭盔和兩隻手把上其他感應器
每一個都可以偵測加速度角度+原本的光學定位
所以說Oculus雖然沒有Lighthouse但能做的事幾乎一樣
而且Vive和Index那種反而需要額外設備佈署更麻煩些(還要插電)
辛德勒™→ ?
@Rasnovski
Sun, Nov 8, 2020 2:49 PM
樂仔狼β
: 我只是想要c to c超長(
樂仔狼β
@wolf48342
Sun, Nov 8, 2020 2:52 PM
辛德勒™→ ?
: 擔心的話買官方的線最好啦
畢竟是光纖 不過線材挺粗的 大概是一般線兩倍吧
載入新的回覆
VR
今天要來介紹Quest 2呦~
想玩VR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另外這是我第三台VR 之前是用Quest1代
最早則是HTㄈ Vive(2016)
Quest 2是Oculus出品的一體式VR
簡言之就是隨戴即用的VR 不用搭配電腦 不用接線
就像現在的手機 並且也因此有一些額外的玩法
例如 手勢辨識 直接不用搖桿
可以做些簡易的操作 如使用瀏覽器 看影片等
另一個則是可以用線接上PC後當一般VR頭盔使用
直接能玩Steam商店的VR遊戲(Quest專屬遊戲都賊貴)
如果網路狀況允許甚至可以無線玩(這個之後會詳細說明)
Quest 2頭盔 319美元(約9200)
QUEST 2 ELITE 菁英頭帶 49美元(約1500)
Oculus Link連接線 79美元(約2300)
基本上標配就要買這三件
不過後兩個配件也可以考慮副廠
因為沒有相容性問題(品質與作工例外)
例如這種頭帶 蝦皮第一頁就有
線材基本上就是USB 3的線(2也行 但會降畫質) 蝦皮也很多
我自己是都買原廠的啦 為了第一時間玩
但為了省錢 甚至為了更舒適 選擇副廠有可能會更好
最後提一下官方菁英頭在reddit上有大量品質問題的案例...
"HTC的VR呢? 你不是用過"
先撇開我討厭HTC 就老實講
Vive在定位上(用Valve合作的技術)絕對是頂尖
因為Oculus使用是視覺定位 受限於鏡頭角度
但實際上也只有少部分搖桿揮到身後才有可能有問題
而且HTC全線售價都貴很多
從低階Vive(2016)的16800到高階Vive Pro/Cosmos 要兩萬三萬
並且因為都非本世代機種 解析度還比較低
(當然VR除了解析度還有FOV等參數這邊先不談)
在領教過HTC可怕的售後之後 還是先不要...
我自己的WiFi分享器是WiFi 6雙天線機種(Nighthawk MK62)
目前玩下來延遲都算不錯 可以玩Beat Saber那種
當然因為該功能非官方製作(我是使用RiftCat)
所以不同廠商做的軟體效果不一樣
如果想嘗試的人WiFi分享器至少要有5Ghz頻段
更好的話要支援MU-MIMO(多進多出、多天線)
為了更好的品質 VR頭盔(人)要離分享器越近越好
不然遇到訊號干擾的話 畫面整個大Lag會很不舒服
因為Quest 2頭盔變小(面罩也是)
對於一般尺寸的眼鏡可能會卡住(兩側)
導致穿戴不順與鏡片位移的模糊
我這邊使用的是訂製VR專用鏡片
磁吸式方便多個人切換度數 還能避免被鏡框擋視野
不過訂做要有驗光資訊這比較麻煩
另外小抱怨 這個賣家把我多個商品分批出貨
導致轉運出了問題 他兩手一攤不願意負責我的轉運費
如果要和她買東西要注意 但鏡片是真的不錯
原本想說用一般整線器 發現黏不牢
自己縫了鬆緊帶組裝固定 還可以調位置
等大家都買了VR一起來玩吧~
之前沒看過我澀澀獸VR的朋友也可以去複習下
反正Oculus對台灣都免運
之後想玩更大再補買也不遲
而且其實Oculus官方的程式可以測試USB線性能
敢掛支援Oculus Link來賣的應該都有測過
上一代他們CTO透漏好像是150M 目前beta可以開到500M
而USB3.0的頻寬約5000M(5Gbp) 而官方線是2.8Gbps
線材長度太長都會造訊號衰退 但只要一定品質下應該都沒問題
比最原始的雙鏡頭還要廣 雖然贏不了Lighthouse
但幾乎不會有差異 因為那怕手伸到背後看不到
搖桿裡也有其他感應器副去住定位
看看官方商城都敢上架Superhot就知道不用擔心更不用說頭盔和兩隻手把上其他感應器
每一個都可以偵測加速度角度+原本的光學定位
所以說Oculus雖然沒有Lighthouse但能做的事幾乎一樣
而且Vive和Index那種反而需要額外設備佈署更麻煩些(還要插電)
畢竟是光纖 不過線材挺粗的 大概是一般線兩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