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翔(moonfly)
https://images.plurk.com/dPvq3KpBy0sP3erxjY4ud.jpg 比起「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我比較認同「歷史是以史官視角撰寫的現代史」

最近在中和社大上東南亞文化課,昨天上越南雄王信仰,特別有感觸。

從wiki的越南歷史項目來看,中文強調「越南神話跟中國的連結」,好像在這之前越南是渺無人煙的無人之地。日文則從當地的民族部落開始談,後面才提到跟中國的連結
月翔(moonfly)
越南籍的阮荷安老師,講述這百餘年來越南推動的雄王信仰,並反對「越南是小中華」的說法。

什麼是雄王信仰?要先從雄王是何許人開始說起
月翔(moonfly)
「鴻龐氏傳」記載,炎帝的後代與嶺南仙女剩下「涇陽王」,涇陽王跟洞庭龍王之女生下「貉龍君」。

能游走水陸兩地的「貉龍君」又跟嫗姬生下一百個孩子,也就是百越的始祖。後來兩人離婚,「貉龍君」帶著一半孩子離開,其中賢明的長子稱為「雄王」=越南國族始祖
月翔(moonfly)
如果從這個資料來看,百越(包含現在的越南)跟「廣義的」中國有關係。這也是古代在越南流傳的傳說。

因此中國方抓著這一點,認為越南的文化是跟中華學習。王室也是中國的後代。

但是剛才說「歷史是史官視角所寫的現代史」
月翔(moonfly)
為什麼越南的王朝要跟「中國」攀關係,史料是用漢字?因為當時的「中國」是強盛且文明發達的國家,為了對內彰顯統治正當性的權宜之計。
月翔(moonfly)
之前聽中研院院士演講,提到西南少數民族的「盤瓠」傳說。盤瓠是一隻神犬,與高辛氏之女生下是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始祖。

犬神信仰的少數民族,為什麼會跟高辛氏之女結婚?對少數民族來說,接受這個傳說就能以「帝女的後代,可免納稅不服徭役」並且找到靠山強化統治權。而「中國」則能以「帝女後代」來主張宗主權。

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各取所需的表現
月翔(moonfly)
https://images.plurk.com/3yPa3d3oH6MMOTKt8FVmpX.jpg 15世紀的《平吳大告》提到「大越與中國(漢唐宋元)各帝一方」。阮老師在寫論文的時候,被大中華思想的學者跳腳反對「藩屬國怎麼能夠稱帝」。

但是越南從11世紀開始就自認為國家,雖然是小國但能跟「中國」分庭抗禮
月翔(moonfly)
大中華學者常有的論述
「你們的神話都承認民族來自中國」
⇨ 那是當時為了各取所需的權宜之策

「你們用中文漢字,當然是學中國」
⇨就像用英文一樣,使用文化開明的通用語言

這些論述都很熟悉啊
月翔(moonfly)
當時為了強化治權所主張的「涇陽王」-「貉龍君」-「雄王」一脈。如今反而成為越南國族在歷史論述上的絆腳石。

從越共的時代開始,把原本沒那麼普遍的「雄王」拱上檯面,在越南各省大興雄王廟。說來也是一種塑造文化的手段吧。
月翔(moonfly)
不過老師也提到,原本位在越南北部的京族人,刻意打壓中部占婆人的文化。試圖用京族為主的文化,冠在越南全境。這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月翔(moonfly)
課後跟阮老師和張老師閒聊,這種歧異也是海洋史觀與大陸史觀的差別。跟「中國」接壤的朝鮮、朝鮮,除了華夷體制之外,還會有攀附「中國」來強化內部統治力的時代背景。

而島國的日本,在這方面的影響則比較小
月翔(moonfly)
在認同海洋史觀的思考之下,會不會因此忽略大陸史觀。這也是我要提醒自己的地方。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