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鳥兒的女孩
舒適的親密
死了鳥兒的女孩
導演很愛抽掉聲音。寬廣的世界裡有很多寧靜的親密性,無關緊要的空景(雖然讓人忽然想到你歌mv)但這些影像就是愛情的時間自身。
死了鳥兒的女孩
衰弱期我看不太懂,但1989本身就是精神分裂事件。
死了鳥兒的女孩
好奇歐洲在吹現代主義風潮的時候,蘇聯電影在做什麼?共產社會的現代主義特色是什麼呢?
死了鳥兒的女孩
what is a community?
死了鳥兒的女孩
漫長的告別看起來很現代主義。不過相較於安東尼奧尼或柏格曼處理男女感情,人與人之間的不可理解。這部片碰觸的是母子間的不能理解,有世代的問題也有獨立和成長的議題,不完全主張人的疏離與陌異。母親的角色非常有魅力。
死了鳥兒的女孩
永恆的回歸形式蠻有趣的,但應該90分鐘規格就可以了。反身性令人驚艷,但導演原來的風格好像就是這樣。
死了鳥兒的女孩
導演很愛在作品裡面放靜照,影像之間的關係值得好好想一想
死了鳥兒的女孩
母親知道兒子要離去的那個晚上,她說了她曾看見明亮的紅色的鳥,以為是珍稀物種,結果是附近餐廳養的鸚鵡。她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否記得這件事,希望兒子去問他爸爸,然後寫信回來。兒子說,會的,他會寫信。是這樣的距離。中景,看得見整個客廳。
死了鳥兒的女孩
https://youtu.be/...
死了鳥兒的女孩
萍水相逢很難不讓人想到同時期的現代主義電影,也讓我想起楊德昌,一些不快樂的人。真的非常好奇蘇聯那時整體電影生產狀況!女角之一是女強人,處理大樓興建的公務員,摩登女性與城市構造再加上鄉村人口移動到都市,皆指向蘇聯特有的現代化樣貌,那麼熟悉卻又不同。(顯然現代性不是均質的概念)。開放結局的懸念非常強(也可能是我理解錯誤)我覺得很恐怖。影像風格化,到寬廣的世界都蠻明顯的,不知道為何放棄這種風格?至少我很喜歡這種溢出敘事的實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