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國片紀錄

論《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子命題——阻隔意象的呈現

四刷五刷之後,我把目光放在這部電影的意象呈現。若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主命題為「初解嚴時的同志之愛」,我認為最重要的子命題便是「阻隔」。以下我會分段談論電影中出現阻隔意象的鏡頭,以及分析鏡頭背後的涵義,最後則總結我認為阻隔意象的重要性。

https://images.plurk.com/Kb1ar09pzhY9nvO5Q92TD.jpg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1.牆

最開始的阻隔意象出現在校園的牆。學生們被囚禁在牆內,藉由翻牆去牆外找尋自由。阿漢翻,Birdy翻得更過分。牆內是封閉的校園系統。而校園系統,正是小型社會的縮影。在那個年代的宗教學校,權威式的牆內壓迫跟牆外自由的對比尤其明顯。

特別的是,在牆外的活動,劇情選擇在墳墓的場景,跟天主教又形成一種對比。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2.拒馬

拒馬這個畫面出現在阿漢跟Birdy謁陵時,有顆鏡頭從拒馬前拍攝到拒馬後。簡述這段情節,阿漢跟Birdy來到拒馬旁,兩人脫下身上的便服,換上制服,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白布進入謁陵的隊伍。拒馬外的是自由的世界,包括阿漢跟Birdy便服的意象,拒馬內則是封閉的政治場域,所以阿漢跟Birdy換上制服,這種代表一致性及規範的象徵

接著阿漢跟Birdy開始假哭,這段劇情搭配歷史,表達了人民對於權威的屈服,雖然不懂但必須跟著做,以此段搭配蔣經國時代背後的黨國權威,用假哭暗示當時的政治諷刺

拒馬在此的意涵,表達黨國權威對自由的阻隔。這種自由的阻隔,在軍歌片段也可以看到。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3.樹叢

樹叢的阻隔鏡頭在阿漢、家人及校方談論關於阿漢的學業問題。樹叢的一邊是原先自然組的阿漢,另一邊則是社會組的Birdy。樹叢一方面阻隔了自然組與社會組,象徵社會當時對於職業的刻板印象,甚至至今這種刻板印象依舊存在。另一方面,兩人原先不同班的阻隔,在阿漢成績變差進入社會組後,兩人的距離縮短,為之後阿漢跟Birdy的親近鋪路。

然而當阿漢進到社會組,也就是「Birdy這邊」之後,這層阻隔就變成了社會組的阿漢跟Birdy,與自然組的阿漢好友,之間的阻隔,也在暗示同性戀跟異性戀的區隔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4.鐵柵欄

鐵柵欄的意象在劇情中就相當明顯了。那段的劇情是阿漢跟神父看著鐵柵欄的另一頭,神父說了「荒謬(ridiculous)」。這個詞貫穿全片,可說是導演對於阻隔意象最大的註解,就是荒謬

在那個年代別說是同性之愛,男女之愛的交往也帶著阻隔、保守的思想。男女交往的阻隔連結到教官表示「男女生練團要分開坐」,也為Birdy跟班班的初識埋下伏筆。

諷刺的是,男女之間的阻隔是明顯的,但男性跟男性間的阻隔反而是隱匿的。我所指的是,女性跟男性因為生理上的迴異,外在的阻隔是顯而易見的,但男性跟男性因為有朋友關係這層保護膜,相處的界線反而難以區隔。因此同性之間的阻隔在有無之間,造成兩位主角最大的矛盾、衝突與掙扎。他們在朋友關係及曖昧關係之間擺盪,這層矛盾反而是那個年代異性戀之間較難擁有的。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5.爬鐵窗與跳樓

這兩個意象在同一段劇情裡,於是我放在一起分析。劇情描述是,阿漢的朋友們教訓Birdy,Birdy爬上教室鐵窗,吼著往下跳,然後再爬上比起鐵窗物理距離更高的樓牆,振翅一躍而下。

兩段距離的漸層,兩次的反覆往上爬又往下跳,顯示Birdy一直渴望往外跨出那層阻隔的藩籬。他跳不出鐵窗,所以他跳樓牆。一次又一次對阻隔的衝撞,是Birdy最大的想望。這也連結到澎湖那,Birdy說的那句「幹嘛那麼笨,一直跟著飛」。他想飛離阻隔,橫跨阻隔。

跳牆後學妹說的那句「學長,這裡男生不能來欸。」,彰顯了就算Birdy跳完樓,他還是在新的阻隔內,他依然被囚禁在體制之中。從一開始的同性衝突,到後來又落入異性體制裡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6.浴室鐵門

浴室鐵門的意象出現在兩場戲中。一是鐵門外學弟遭受霸凌,二是鐵門內阿漢跟Birdy的情慾戲。

兩場戲在阻隔意象的概念其實是一致的,鐵門外可看作符合社會規範的體制內,鐵門內就是體制外主角的世界。這某方面也帶有「出櫃」的涵義在。第一場戲,主角在鐵門內觀看鐵門外的社會體制,不符合社會規範的人是如何地被修理。阿漢最先回到體制,後來Birdy出場,帶著學弟離開被體制霸凌的場域。

第二場戲,阿漢不顧Birdy離開體制外,進入Birdy的世界,兩人在體制外,也就是鐵門內坦承面對。櫃內與櫃外,體制外與體制內的對比,讓這場戲更加深刻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7.海

海在這裡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台灣本島到澎湖,第二個層次是澎湖以外,也就是整個台灣全體以外。

第一個層次發生在阿漢試圖跟家裡出櫃,過度痛苦而離家出走,他毅然買了船票逃到澎湖,離開台灣本島。在這裡他逃離了第一層阻隔,他希望逃離當時台灣對於同志壓抑的環境,但是當他到了澎湖海邊,發現自己仍然受到阻隔,這是第二層次。

在這裡,Birdy對著阿漢說「你再走啊,我看你還能走去哪」,還有躺在沙灘上Birdy說「走不掉的」,這種認命式的悲哀仍然在於那個時代下整個台灣的社會體制,這個阻隔不是橫跨一片小小的海就能解決的。而當時只有高中的兩人,也無法螳臂擋車,用自己小小的身軀對抗整個噬血的體制。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而在當時的歷史脈絡底下,台灣其實也正面臨被世界阻隔的局面,退出聯合國,與美日斷交等。這層阻隔是那個時代下,大至整個台灣的孤立無援,小至一個個體的掙扎、束縛與保守。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8.瀑布

這是全片最後一個阻隔意象。從導遊小姐的介紹,「瀑布隔開了美國跟加拿大」,還有背後隱含的不被祝福的婚姻故事,都在連結前面劇情。初次看這段我是不懂這層涵義的,然而當我用阻隔意象進入全片脈絡時,這個鏡頭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

另外,高中時期的阿漢跟Birdy最遠只能橫跨澎湖水道,但長大的他們卻能走得更遠,到達更自由的加拿大。時間的流逝給予他們力量,縱使仍存在著阻隔,但這層阻隔隨著時間變得更加遼闊,也象徵著整個大時代的轉變,視野的宏觀,遠大的包容,讓阻隔變得渺小,因此連結到長大的Birdy那句「誰知道30年後的世界變得怎樣」。
魚和溪 🦔今天馬英九暴斃了嗎
總論

從此片8個阻隔意象,導演巧妙結合眾多議題,政治、宗教、性向來談論整個大時代的體制束縛。兩位主角隨著生命經歷,不停地試圖打破阻隔,縱使頭破血流,縱使撞破一道牆,後面還有無數道牆阻擋。但他們仍然持續往前。縱使阻隔終究存在,但他們的努力,許多人的努力,讓阻隔越來越遙遠。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乃至擴展到全球,我們仍在打破阻隔的道路上,期待未來能一同攜手向前,抵達阻隔消失的那一天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