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glove1109
白話字的起源與在台灣的發展
foxglove1109
「兩條主要的脈絡:一位從1865年開始,由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師所發展的白話字運動——這條主線在教會內穩定的發展,從日治時期延續至戰後,直到1969年國民黨政府全面禁止白話字為主;另一條脈落源至日治時期的1920年代,白話字運動與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箱結合,並在戰後1950年代由臺灣省議員所接續此後因為高壓的國語政策而沈寂,直到1980年代才在政治解嚴的風潮下隨著臺語文運動而再次出現於臺灣社會。」
foxglove1109
「這兩條脈絡顯示出白話字在臺灣的發展轉變為:(一)推動者:從西方宣教師轉變為臺灣本地知識分子,(二)訴求對象:從長老教會的信徒,擴及至臺灣社會大眾,(三)推動目的:從宣姚基督教,達成信仰教育,改變為以普及知識,達成社會教育,(四)取向認同:從對基督教的信仰認同,發展為對臺灣民族的認同。從這些轉變的過程顯示出白話字一開始作為西方宣教師創制的文字系統在臺灣本土化的痕跡。」
foxglove1109
「從1885年《臺灣府城教會報》創刊開始,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就開創了以白話字閱讀、書寫、出版、傳播的時代,直到戰後的1969年為止。在長老教會的推動下,白話字已經穩固成為基督徒社群共通的文字。在1885年至1969年的這段臺灣的「白話字時代」中,以白話字出版之書籍、刊物,總數量至少近千冊,內容涵蓋了文學藝術、宗教信仰、歷史文化、兒童教育、醫學知識等領域。這些成果顯示,以白話字所構築的知識體系已然健全,並成熟的體現在各領域。白話字除了是教會信徒領受基督信仰的文字工具外,也是臺灣人以台語獲取各種現代化知識的重要途徑。」
foxglove1109
林蔚昀/我們必須說出自己的名字──從波蘭學者《台灣例外論》的矛盾談起 - 報導者 The Repo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