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07 PM
14
2
絕望世界,臨終少女幸福的漫遊-論《少女終末旅行》. 《少女終末旅行(後稱《少終》、本作)》描述大戰後壽命...
是非常努力的嘗試,但也覺得作者其實並沒有處理到文章提及到的議題最深入的、最需要處理的東西。下面簡單寫一些感想。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12 PM
1. 「日常系」和朋友爭拗過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時間」和「日常」是什麼。
所謂「時間」的意思,就是指「到底時間是怎麼樣流動,而又有沒有流動的氣息」。在平常的日常系動畫之中,故事中一般有很明確的「時間軸」或「集與集之間的時間流動」;可是,《少終》的「時間」流動是不明顯,甚至乎沒有的。其唯一表現出時間不同的描寫,就是少女二人身處的階層。
會在這裡提及到時間,除了是因為時間與日常這兩個主題的親和性,因為「
時間的流動
本身是與
有限的日常時光
」互相衝突的東西(少女會「畢業」啊,小團體會散開;「畢業」以後就不是「日常系」了);還是因為,既然都談到末日了,
談到一個本應該一成不變只有滅亡,時間不再流逝
的後末日了,那這兩個主題是怎麼融合起來,其實是有可以描寫的地方。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17 PM
2. 既然都說到性別的問題,「《少終》藉此排除了「性別」於近景間的衝突,而當觀眾安居於平穩的螢幕之後、甚至平穩的近景之中時,本作才延伸並偷渡著遠近層級間──「少女與終末」間的衝突。」,這句話其實有一個很有趣的延伸。
要是只是為了維持平穩性,擺兩台機械人(像是 Wall E,或者近期 Deca Dence)或者擺兩個少女又行不行呢?到底是「……在本作中,
若將角色的性別置換,並不會改變故事
」,還是「
但若「少女」的屬性符號備置換
,事件框景中所見角色與世界、少女與終末的互動卻不再如一,
作品的核心議題與氛圍也受到大幅影響。
」呢?
我是覺得有點混亂而已。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20 PM
3. 「少女為了這作後的自由而活下去/而探索、少女為了旅行而活下去/而探索、少女為了生命而活下去/而探索,但文明中將衰退、生命終將逝去,世界即將終結,少女是做為將死而存在的,因而少女最後與「絕望」成為了朋友,少女在無意義中醞釀幸福;而最終,少女成為「無」本身。」
這裡應該是拿海德格來切的,關鍵字都出來了,收筆大概有點快。奇怪的地方是,
為什麼在知道事情沒有意義仍要繼續一搏呢?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22 PM
4. 「旅行」和「游牧」的差異呢?
早前其實都寫過了,少女終末旅行其實是一部適合用德勒茲的游牧來切的作品,去談論移動和游牧,與及帶有商業化和文明的含義的「旅行」,到底有什麼明確的差異。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30 PM
結論上,作者是有做過這方面的功課的,但我也覺得作者看的書遠遠不及他想要寫的議題那麼大。碰到了許多有趣的地方,但受制於調查的範圍和批判的視野,所以也就留在一貫御宅族的論述和文本曾經寫過或已經寫過的東西,例如說什麼三景法與日常系啊、沒有異性的日常系空間啊(這點 Platform 和 SOCOTAKU 都有文章寫過了),文字看起來雖然很學術化,但本質上其實並沒有深入的批判,或挑出新的問題意識。
偏偏,SOCOTAKU 的東西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他們常常混了御宅族論述之外的大量文本來參考。他們懷著新的問題意識去看舊的議題。
說到就想找寫德勒茲的書來讀……
意味がない無意味 | 千葉雅也 | 哲学・思想 | Kindleストア | Amazon
留意一排了,但真的不想再讀哲學書。好痛苦……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33 PM
但看得出作者也是很努力嘗試的,畢竟就……功課有做好。只是,這種寫法大概還是戒掉了比較好:
「二次元美少女做為不同於三次元女性的異次元生物,角色是一種擬像,而「少女」亦是一種屬性符號。如同本能(instinct)與欲力(drive)的差別,或是所謂的「紙性戀」一般,甚至是《涼宮春日》中的名言「在虛構的故事當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在詮釋「少女性」的方法上,不能直觀的將御宅族生態系中的文化符碼,與出於多數人與現實,主流社會中的性別角色,或是生理性的性別直接連結,如此便可能導致化約主義的謬誤,將虛構的微世界墜入生活世界中,而難以討論犬儒的「去性化」過程與對象性性本能的切斷。」
這段話其實可以很簡單的寫,「你不能把二次元和三次元混為一談,因為兩者並不同源,構成二次元的少女性及三次元的少女的文脈是不同的。」
Altia
@Altia
Tue, Sep 1, 2020 7:35 PM
像是這種讀了以後大概不是很開胃,是那種很常見於文史哲理論書裡故作高深的寫法。好似說了很多,但其實沒看出明確地為什麼要說是「擬像」、不知道為什麼要拿弗洛伊德來比喻、什麼「文化符碼」或「去性化」到底是在寫什麼。諸如此類的東西寫得多的話,大概就會丟掉一堆讀者了。可不是每個讀者都在腦裡自帶一台理論詞語翻譯機。
載入新的回覆
所謂「時間」的意思,就是指「到底時間是怎麼樣流動,而又有沒有流動的氣息」。在平常的日常系動畫之中,故事中一般有很明確的「時間軸」或「集與集之間的時間流動」;可是,《少終》的「時間」流動是不明顯,甚至乎沒有的。其唯一表現出時間不同的描寫,就是少女二人身處的階層。
會在這裡提及到時間,除了是因為時間與日常這兩個主題的親和性,因為「時間的流動本身是與有限的日常時光」互相衝突的東西(少女會「畢業」啊,小團體會散開;「畢業」以後就不是「日常系」了);還是因為,既然都談到末日了,談到一個本應該一成不變只有滅亡,時間不再流逝的後末日了,那這兩個主題是怎麼融合起來,其實是有可以描寫的地方。
要是只是為了維持平穩性,擺兩台機械人(像是 Wall E,或者近期 Deca Dence)或者擺兩個少女又行不行呢?到底是「……在本作中,若將角色的性別置換,並不會改變故事」,還是「但若「少女」的屬性符號備置換,事件框景中所見角色與世界、少女與終末的互動卻不再如一,作品的核心議題與氛圍也受到大幅影響。」呢?
我是覺得有點混亂而已。
這裡應該是拿海德格來切的,關鍵字都出來了,收筆大概有點快。奇怪的地方是,為什麼在知道事情沒有意義仍要繼續一搏呢?
早前其實都寫過了,少女終末旅行其實是一部適合用德勒茲的游牧來切的作品,去談論移動和游牧,與及帶有商業化和文明的含義的「旅行」,到底有什麼明確的差異。
偏偏,SOCOTAKU 的東西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他們常常混了御宅族論述之外的大量文本來參考。他們懷著新的問題意識去看舊的議題。
說到就想找寫德勒茲的書來讀……
意味がない無意味 | 千葉雅也 | 哲学・思想 | Kindleストア | Amazon
留意一排了,但真的不想再讀哲學書。好痛苦……
「二次元美少女做為不同於三次元女性的異次元生物,角色是一種擬像,而「少女」亦是一種屬性符號。如同本能(instinct)與欲力(drive)的差別,或是所謂的「紙性戀」一般,甚至是《涼宮春日》中的名言「在虛構的故事當中尋求真實感的人腦袋一定有問題」,在詮釋「少女性」的方法上,不能直觀的將御宅族生態系中的文化符碼,與出於多數人與現實,主流社會中的性別角色,或是生理性的性別直接連結,如此便可能導致化約主義的謬誤,將虛構的微世界墜入生活世界中,而難以討論犬儒的「去性化」過程與對象性性本能的切斷。」
這段話其實可以很簡單的寫,「你不能把二次元和三次元混為一談,因為兩者並不同源,構成二次元的少女性及三次元的少女的文脈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