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ntom|洐舟
[轉]

@tachibanamiro - 最近在臉書的???募款↓ 過去阿嬤的新聞↓ 最近這位陽明山的阿嬤又跑回...

在看河道剛好看到這個噗,不能說自己真的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但過去剛好有接觸過類似的人,所以分享一下過去經驗。然後,自己站的立場是「不會幫助這樣的愛心人士」,因為這是個惡性循環。

先開宗明義說,不是所有愛心人士都是這樣,但在裡面有一個分支是:自己愛撿狗,但又無法盡到飼主責任,也不想送養,需要仰賴募款來營生的一批人。
掰噗~
是阿~
Mr.Zombie
啊...啊...
Phantom|洐舟
首先,他們養狗的目的是認為狗需要自己,實際上就是有點類似囤積癖,喜歡到處收貓、收狗,收到超過自己的能力負荷,然後向大眾募款,再繼續收。從我之前接觸過的幾例就類似這樣,而且幾乎多數的狗的狀況都不是很好,有些原本被收留時是四肢健全,但因為愛心人士認為關著狗很可憐,所以採用圍籬式的放養,圈養地又鄰近大馬路旁,然後他又認為把圍籬開洞向山邊就不會有事。

殊不知狗就是聰明的動物,加上成群很容易會有攻擊人、追車的行為,所以他家收養的狗有好幾隻是被車子撞死或撞殘的,被送到醫院治療以後,很快又會再被送來,然後很痛苦的死去。
Phantom|洐舟
這種自以為是的愛在我眼裡就跟虐待無異。

更不用說放養犬隻、貓對周遭生態環境有多大,當時因為住的地方比較偏僻,附近有好戶人家放養犬隻,導致不時就會在騎車途中看到被咬死的動物,蛇類、鳥類都有,而且當時,我每天都被三、五隻成群的狗追,雖然因為本身有在接觸,所以知道怎麼和牠們應對,但不見得所有人都會,更不能保證沒有人因此受傷,所以覺得放任犬隻是很糟糕的行為。

愛動物就請選擇正確、合適的方式愛,也請選擇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去幫忙。如果在經濟基礎不穩固又想幫忙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比較ok的機構服務,監督機構、單位的運作或者多盯著他們是否有將善款運用在合理的項目上;在經濟基礎穩固的狀況下,也請捐飼料或物資代替捐錢,這是個相對比較安全的作法。
Phantom|洐舟
如果不知道怎麼樣的機構是好的機構,覺得最基本可以從動物福祉的五大自由做個簡易的判斷。

1.免於缺乏營養、飢餓與乾渴的自由[14]:清淨的飲水及維持健康與活力所需之食物,能夠供應無虞。
2.免於生理上及心理上不適的自由[15]:提供適當庇護環境,以及舒適的休息場所,溫度與氣候。
3.免於疾病與傷害的自由[16]:提供預防、迅速診斷與疾病治療。
4.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17]:確保各種環境及對待不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5.自然表現行為的自由[18]:提供足夠空間、適當設施以及同類動物伴侶。

不過因為養動物是件很複雜的事情,所以五大自由也只是最基本的東西而已。
Phantom|洐舟
附上維基參考:
https://zh.wikipedia.org/...

台灣這類書籍比較缺乏,所以推一下動保協會出的這本,自己有買來看,雖然只是概論而已,但已經很全面了。

動物福祉
Phantom|洐舟
然後飼養動物不是只給吃、給住而已,實際上還要進行管理。以狗為例,除了提供正確的食物以外,必須要還要進行一些社會化和簡易的訓練,幫助犬隻適應社會,同時醫療上包含定期的預防針注射、驅蟲藥的使用等等都是必要性的,就跟照顧小孩一樣,需要花費很多心力ry

所以飼養前請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再確認自己是否有能力負擔一個生命的重量。國外有部分比較好的作法是:在領養前進行評估,並為飼主提供一些基礎課程,然後才讓飼主領養動物。台灣這部份就相對比較鬆散一些,但有部分組織或單位也是有對狗進行社會化及基礎訓練,才讓人領養,這也是一個方法。
Phantom|洐舟
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這跟買包包、飾品不一樣,一下去就是整整10、20年以上的時間,對待的是一個生命,而不是無生命的東西,所以才需要無比慎重去對待。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