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ψ
什麼是腐女?為什麼腐女會喜歡看兩個男生談戀愛?|志祺七七
今天才看完,但每次看有人解釋腐女都覺得微妙,定義成一樣是看ACG作品的同好就好,不要限制成一種特定族群比較不這麼微妙吧
齋(◌⍢◌)ψ
我喜歡BL作品,但現在多半都會把耽美作品分為言情小說/漫畫那種感覺,畢竟有些劇情就是架空跟浮誇,發揮想像力的呈現,甚至感情線都不是重點了xD
齋(◌⍢◌)ψ
而且每個人看BL作品的心理因素很多,但探討男生為什麼喜歡看蕾絲邊打炮是不是也可以出個討論專題ㄋ?
齋(◌⍢◌)ψ
整理自己會喜歡看同性別的戀愛,其實會有種「在對等的位置上」而非以往社會給予我們固定的標籤模組,驚喜感會比較多,如果十分投入在劇情裡面,我覺得BL或是GL我都沒什麼差別,畢竟我也會在BL裡面尋找好吃的BG
齋(◌⍢◌)ψ
假設今天的主題是「為何ACG同好喜歡圍觀別人談戀愛」可能被限制感就不會這麼高,但是討論的範圍就會變得很廣泛
齋(◌⍢◌)ψ
一部分是我覺得喜歡這些類型多半會跟社會氛圍有關,還有世代教育跟心理發展有關係,從腐女本身是隱密的喜好,變為檯面上討論的標籤,這部份轉換應該是有很多複雜的因素
齋(◌⍢◌)ψ
我自己拆解我自己喜歡BL就有很多層面的心理投射,但我其實也是喜歡BG的,我對於BL過於全民BL、過分貶低女性也會感到不舒服,可是從以前的作品慢慢進展到近代,也會看見時代觀念在作品呈現上的差異,我其實喜歡看的是裡面漸漸模糊掉性別的拘束感
齋(◌⍢◌)ψ
我不會讓我自己限制在「我只喜歡BL」,所以腐女這個標籤對我來說他有定義上的不符合,因為我BG、BL、GL我其實都吃,就看表現方式如何能夠讓我被說服
齋(◌⍢◌)ψ
從高中開始看BL,但我其實一開始不明白BL的觸發點,二創BL最讓我困惑,因為我在劇情上就會需要被說服,但很少看見可以說服我的二創BL配對(真的萬年吃冷CP)這部份就會牽涉到故事描述的部份,就和「愛看兩個男生談戀愛」這件事情無關
齋(◌⍢◌)ψ
雖然我喜歡看別人談戀愛,但其實我也討厭看人家談戀愛(沒毛病的敘述
齋(◌⍢◌)ψ
所以與其在BL、腐女標籤上打轉,我會更在意作品本身描述的情感跟設定會不會打動我吧
齋(◌⍢◌)ψ
反正我在遙遠的銀河系種田,CP請自耕
✲。怠於更迭。✲
如果戀愛產生的過程被作者詮釋得有理有據
或者先設定已經是戀愛狀態,再用角色性格讓他們相處或分開,我這種就沒什麼抗拒的門檻(對於OOC有點無言,把角色名字蓋住根本可以套別人的意思
✲。怠於更迭。✲
與其說喜歡BL,自己反而是對BG的情節合理度更嚴苛吧,一不小心就會想吐槽屁啦最好是
齋(◌⍢◌)ψ
✲。怠於更迭。✲ : 我覺得有一陣子的二創劇情套路都太一致,變成明顯攻方受方的刻意設定,那時候就真的覺得「喔…誰紅把誰套進去就對了嗎??」但這可能是無意識的設定
齋(◌⍢◌)ψ
✲。怠於更迭。✲ : 喔對,就會有種反骨的心情,因為再怎樣個性鮮明的女主角,遇到男主角就變成一灘水我就會很受不了(看天
✲。怠於更迭。✲
大概跟日本漫畫只要畫到日常,就要有泳裝回福利/新年參拜小心動之類的(老哏最香也不是這樣用
齋(◌⍢◌)ψ
✲。怠於更迭。✲ : 對……把日本邏輯套用在多半二創我也很膩……不可否認我也有被影響的部份,但真的不要一直用這梗…至少轉換一下啊(痛苦
✲。怠於更迭。✲
雖然現實的確有戀愛腦,談戀愛像是整組歹了了,但是漫畫如果要這樣搞還不如看沒有前戲的A片(滑坡
齋(◌⍢◌)ψ
我其實沒辦法吃下去的是歐美作品但用日本邏輯去寫……太痛苦Orz
✲。怠於更迭。✲
現在覺得要找戀愛靈感可能要看韓劇(奇怪的前提設定五花八門)或者泰劇(甜的沒負擔)
齋(◌⍢◌)ψ
✲。怠於更迭。✲ : 這倒是,而且可以區分「我現在可以無腦看我要的重點」而非全盤接受的去廣納百川(?)
ZZZꉂꉂ(ˊᗜˋ)🌈運動中
真的是每個腐女喜歡的原因都不同,但是每次看到有人說腐女把自己代入受就覺得 但是能有想了解這個領域是好事,起碼可以相互交流蠻好的
齋(◌⍢◌)ψ
ZZZꉂꉂ(ˊᗜˋ)🌈運動中 : 我想代入誰就代入誰,最常見就是代入姨母視角(x
齋(◌⍢◌)ψ
想想這個議題可以做個整理,從刻板印象的中年女性喜愛言情小說這個部分來討論,還有男性對於成人影片/漫畫的選擇取向,這部份都可以好好來分析大家喜愛的作品是否有投射自我慾望/期望、社會價值的約束、能夠無拘束幻想的能力(?)
齋(◌⍢◌)ψ
在亞洲相對保守的社會裡面,ACG其實是個想像的出口,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想像的天賦,讓那些可能性在腦內構成,透過ACG作品,反而可以引導這樣的人去做畫面想像的練習。
齋(◌⍢◌)ψ
我們將ACG作為藝術媒介,其實也是轉化內我情緒感受的一個方式,雖然不一定全然符合,但作品內表達情感(或暴力)的方式,都可以因著讀者進入情境成為一種抒發。
齋(◌⍢◌)ψ
所以小時候若有被父母/他人發現自己在看漫畫,有些時候會像是「自己最隱晦的情感」被發現,羞恥感非常的高(我個人就是)
齋(◌⍢◌)ψ
有些人可以透過這些作品,從閱讀者成為生產的創作者,創作的過程也是一種情感練習的表達。
齋(◌⍢◌)ψ
但有些人是單純的閱讀者,假設情感面的練習範例都是從二次元的世界學習,如果本身閱讀的作品類型不夠廣泛,也就會僵化自己學習表現情感的方式。
齋(◌⍢◌)ψ
我這個世代的父母親其實對情感表現的方式非常侷限,通常確保孩子的溫飽與教育就是他們實質愛的表現,但長大之後就可以感受到,其實我們不懂如何去愛或是表達情感,因為我們的父母也對此陌生。
於是藝術就是表達情感的媒介與學習(雖然當時並不會知道那是),流行音樂情歌、輕巧幻想作品、言情、武俠就成了建立情感的資料庫,就像父母自己也多半有喜歡個一兩歌曲,或是自己深感認同的小故事、藝術作品
齋(◌⍢◌)ψ
那都是建立我們對於情感表現的資料庫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