氷室
31 experiment
https://images.plurk.com/1NPgriswxSmBYLRC3ZEH0A.jpg https://images.plurk.com/4NXN9zpHfY0kjTlMRCSD3C.jpg https://images.plurk.com/o7Fqx0pOy2evEKHCC2RKm.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giU8VQiJxYK3JEaqbVc6.jpg
Luminous: May (2020)
沒什麼特別想說的,分享最近老師的吉言以供戒慎恐懼:「重新整理已經知道的事情不是創作,創作是看誰整理的好嗎?」
氷室
「攝影走向高度純真的紀錄就有可能變成 stupidity(大概)。」看了用高度建構提煉真實的可能性的創作者們,不免覺得自己做的事也太輕鬆懶惰了吧。
氷室
Mishka Henner No Man’s land
發現網路上有人提供歐洲邊境性工作者的定位,於是 Mishka 從 Google 街景中找到了他們並使用這套工具截圖紀錄。照片是一臺車行進時看見他們的高度,他們被機械所觀看,而資訊在網路上受凝視,這些工作者的處境與環境於是乎展開了:
Mishka HennerNo Man's land - documentary platform
氷室
再一句吉言:「我們常以為我們的目光變得敏銳,實際上是這些照片的細節使我們敏銳。」上課播放照片時,起初理解上挺模糊的,一次次重播和討論之後,作品的細節開始出現,照片裡提供的真實浮上水面的瞬間,起了雞皮疙瘩。
氷室
-
不要吵
想知道談到細節時播放了什麼照片(舉手)
氷室
不要吵 討論的部分是純看 Juergen Teller 的 Go-sees、張乾琦的《囍》和上面那一組,我們自己找細節之後討論,隨後的課上再補充其它創作者的作品。
RINN☂
這樣想想紀錄和創作的確是不一樣的領域
紀錄是將已經存在的建檔,創作是刻意製造不存在的存在那樣的感覺?
氷室
不要吵 Philip-Lorca diCorcia 的 Heads 以在特定距離對焦,經過那條線的人便拍照,拍出來的照片到底為什麼這麼好看(覺得膜拜):
IMPACT | Philip Lorca diCorcia: Head On — Musée Maga...
氷室
RINN☂ 我的理解是兩者的差異不在於寫實或虛構(若我沒有誤會你的意思),其中一個難度在於只是純粹的紀錄,或以所能獲取的資訊建構出意義。例如 Mishka 的 No Man’s land 討論歐洲移民在邊境作為性工作者的經濟處境,高度純真或許是看到什麼拍什麼,再攤開來說這是他們的生活,這個或許有辦法成功,但當今幾乎是失效的,而 Mishka 選擇的是這群人怎麼被觀看,透過什麼方式被定位,他們的存在彷彿是網路和道路上一筆可供選擇的資料。
氷室
若是拍攝一種狀態,橫溝靜的《陌生人》以寄信給陌生人邀約拍攝,討論陌生的感受。信上寫了他會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窗邊,若是願意參與拍攝,請在指定日期時間站在窗邊,他們不會交談,十分鐘後,攝影師拍下一張照片後便會離去,兩人繼續保持陌生人的關係。一位評論提及橫溝靜作法的獨特之處在於他並非選擇不告知且直接拍攝不認識的對象,唯有在兩人互相見到彼此時,才能理解自己是彼此的陌生人。
不要吵
氷室 : diCorcia的光到底哪裡來...
陌生人好有趣!
氷室
不要吵 橫溝靜的概念極致俐落極致清晰,我快樂崇拜。
不要吵
把上面講的作品都看完了,No Man's Land太厲害了說不出話,好想知道同學討論時講了些什麼!喜歡這種意見交換的時候~~~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