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1:26 PM
6
ಠ_ಠ - 我真心希望原 po 就直接用客語回嗆他客語也是國家語言。 大部份看到的類似爭端,根本就是弱弱...
覺得我會被燒,不過我覺得比起弄什麼台語拼音客語拼音,不如推廣兩種語言都像日治初期的文人用漢字寫河洛話跟客家話,一方面學習者不用再學第二套語言,另一方面漢字的聲符更能直接反映在讀音上
掰噗~
@baipu
好奇
Mon, Jul 6, 2020 1:26 PM
是嗎?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1:28 PM
有時候不是看不懂,而是要花更長的時間去讀,對一般沒有特別熱情的人而言,實在很難有吸引力去學另一套語言系統,就跟我日常不會用國際音標來書寫一樣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1:31 PM
河洛話跟客語都不是沒有文字能寫,而是怎麼用漢字寫已經被大家忘記了
這點跟原住民語言有很直接的差異性,原住民語言是真的沒有文字,最早的文字記錄是新港文書,所以要說原住民語言需要用羅馬拼音還說得過去,本來就存在在漢字系統裡的河洛話跟客家話到底為什麼要另外再造一套很不直覺的語言系統?我一直搞不懂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1:35 PM
比方說「毋通」大家都會打成「母湯」,因為不知道正確的漢字應該怎麼寫(當然可能更多的人是覺得好玩才這麼寫,只是這等於他們知道正確的寫法嗎?我看未必),只要學到「毋通」才是母湯的真正寫法,總能有人記住這個用詞吧?跟小學生寫圈詞一樣,多看幾次多寫幾次,會有越來越多人記住這個用法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1:36 PM
好啦至少我覺得毋通比m̄-thang好記而且直覺,我覺得後者我會拼錯,但前者絕對不會寫錯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1:39 PM
更重要的是漢字不需要特別下載新的輸入法就能用
簡單、方便、不用新學太多東西,才能把這些語言推廣出去啊
NaN
@lessmind
Mon, Jul 6, 2020 1:46 PM
超級同感,每次看到一些推廣台語的人很激烈的要求別人看得懂台羅我就一臉問號,我一個台語母語長大的人都沒熱情去學這些東西,一般人更不可能吧……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2:00 PM
NaN
: 另一部份是因為現在的台語羅馬拼音真的很不好用......我記得從我小學的時候鄉土課就在教了,到現在會的人還是超級少
NaN
@lessmind
Mon, Jul 6, 2020 2:01 PM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 我是連台羅都沒教的年代讀小學,乍看根本天書
NaN
@lessmind
Mon, Jul 6, 2020 2:02 PM
我妹拿著台語課本來問我我只能回她一臉問號
努力向上☆七彩的A4紙
@ahong_or_a4
說
Mon, Jul 6, 2020 2:04 PM
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
我會看這個台語的FB,雖然沒學過台文,但其實文章大概都能看懂怎麼念,整篇羅馬拼音那種反而很不直觀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2:06 PM
NaN
: 有些拼法真的......看不懂(誠實) 像上面寫的毋通的拼音,通居然是拚成thong,大家習慣學英文的發音以後,發出來的讀音反而會是[θ]
NaN
@lessmind
Mon, Jul 6, 2020 2:08 PM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 對!我當年試著照英文發音猜測那些詞怎麼唸,結果怎麼唸都不對,後來反而是我看圖說故事講幾個同義詞給我妹選反而對了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2:11 PM
努力向上☆七彩的A4紙
: 剛剛看了一下,裡面的文章真的滿好看懂的,即使看不懂,從漢字也能推出意思
竹*冷冷冷
@achrosa
說
Mon, Jul 6, 2020 2:11 PM
台羅和英語的拼音真的不一樣,之前看同事寫學生名字的台羅拼音,沒有一個是念對的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2:13 PM
NaN
: 我覺得跟台灣現在比較常見的日語羅馬拼音也不太一樣,日語羅馬拼音的話通應該會是用ta開頭,即使自認會羅馬拼音還是讀不出台羅的發音
竹*冷冷冷
@achrosa
說
Mon, Jul 6, 2020 2:13 PM
上面的粉專也有弄youtube,之前看到很有趣的論點
只有台語囡仔才唸會標準的英語字詞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2:26 PM
竹*冷冷冷
: 我覺得這個論點滿不錯的耶!比方光是[e]這個發音就是wwww中文裡面只有[e]一個音,但是英文裡至少就有[e] [ɛ] [æ] [ʌ] [ə],習慣中文的人根本聽不出有什麼不一樣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anny089205
Mon, Jul 6, 2020 2:27 PM
我自己覺得自然發音法大概是這個部分最難......
竹*冷冷冷
@achrosa
說
Mon, Jul 6, 2020 2:33 PM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 這個論點我是覺得一半一半啦,畢竟學一種語言有很多因素會讓你學好/不好的
他這篇比較專注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以這個角度看或許會台語的話學英語單字是真的會比較標準,也有理論可以去對應到
竹*冷冷冷
@achrosa
說
Mon, Jul 6, 2020 2:40 PM
DR已搬家到海拉魯
: 自然發音法我聽過其他老師的說法說是在台灣很難執行,自然發音法正名為字母拼讀法,見字母去拼音去閱讀
起源是美國,但是美國在用的語言就是英文
,就像我們小時候常常在聽中文一樣,到學校只是在把音跟字做結合而已,沒有經過一定時間沉浸在英文是很難用字母拼讀法學會的
lenfer
@lenfer
Mon, Jul 6, 2020 2:48 PM
路過想亂入補充一下資訊,打擾抱歉。說羅馬字是「再造」、「不直覺」,其實只有臺羅的部份,如果是白話字,也是有一百多年歷史了。臺灣第一份報刊就是用教會羅馬字寫的哦!我個人也偏好寫漢字,但覺得兩者並不衝突,學白話字也有承接歷史文件、撿回因語言政策造成的空白期的功能。至於兩種羅馬字差別可以看阿勇的解釋
Pe̍h-ōe-jī vs. KIP Tâi-lô 【白話字 vs. 教育部台羅】
不應該照英文發音去發,這點對原住民語也是一樣哦,雖然有大致趨勢,還是要當成不同的系統來學。學過歐洲語言應該可以體會,都一樣的字母發音不同 XD
蒼🌸練習斷捨離🗿
@runenj53
說
Mon, Jul 6, 2020 3:42 PM
我也覺得看漢字比較容易懂台語要表達的意思,感覺台羅好像要繞個彎去理解根本看不懂
⏳藍卡⏳
@ablue003
Mon, Jul 6, 2020 4:33 PM
我覺得像公視那樣教導正確的台語或客語用字反而對推廣比較有用,台羅客羅其實是像注音符號那樣的系統,用來輔助讀音,我們使用的注音符號和聲調對台語客語來說其實不太夠,但整篇都是台羅還是客羅先不要,這有點矯枉過正😂台語和客語的語言其實算是同一種語言但不同腔調吧?
⏳藍卡⏳
@ablue003
Mon, Jul 6, 2020 4:36 PM
台羅和客羅用來推廣給外國人的效果會更好,因為還有加聲調,可以協助他們辨識重音
⏳藍卡⏳
@ablue003
Mon, Jul 6, 2020 4:43 PM
台語和客語現在最大的困難點是對應的漢字(不是日本ㄉ漢字指的是漢民族使用的字)書寫的問題⋯⋯如果這部分普及應該會更多人使用,不是很想承認但是我們確實是習慣中文字的結構&這兩種語言本身的文字系統也是中文字😂
原住民ㄉ部分他們本身只有羅馬拼音流傳+不是原住民我資訊過少無法講太多
⏳藍卡⏳
@ablue003
Mon, Jul 6, 2020 4:43 PM
😭回了一堆抱歉⋯⋯
lenfer
@lenfer
Mon, Jul 6, 2020 5:53 PM
羅馬字其實有兩種:教會羅馬字 = 白話字 =\= 教育部臺羅客羅。而兩者其實都是為了作為文字而設計的,只是後者相較之下較缺歷史脈絡,誕生爭議也是不少。臺語白話字則是有不少歷史文件,如教會報刊,和蔡焙火的《十項管見》。
真要說也比較像韓語由漢字轉為拼音文字那樣,只是沒有自己創新的符號而是借拉丁字母來用而已。不能跟注音符號只為學習拼音而設計、非作正式文字的狀況相比。
我個人很喜歡用漢字寫的臺文,認為大家就選自己喜歡的學,也可以都學。但是看到有誤解的資訊想澄清一下,不好意思。
遇到臺語羅馬字看不懂,推薦可以用這個網站轉漢字
鬥拍字
小河🧋Xpark企鵝雛鳥正可愛
@riveryohs11
說
Mon, Jul 6, 2020 10:42 PM
如果可以用漢字來表達會更容易推廣
拼音絕對是比較準確的,但就是太不直覺了
⏳藍卡⏳
@ablue003
Tue, Jul 7, 2020 3:28 AM
lenfer
謝謝澄清和提醒><!! 一直以來都把教會羅馬字和教育部頒訂的羅馬字混淆,剛剛有查&往上爬文看到你的補充,沒想到白話字在歷史上有經歷過被禁止使用的時期,再次謝謝你的補充又學到一課!!
lenfer
@lenfer
Tue, Jul 7, 2020 7:45 PM
⏳藍卡⏳
: 我自己很偏愛漢字的表意功能,有些看著很古雅的詞其實就是臺語的平常用語,所以個人無法放棄漢字。但是了解白話字歷史之後,覺得直覺或易學與否其實就是接觸量和習慣問題而已,不然以前的白話字報刊跟廣告寫給誰看呢?
我個人自認中文程度尚可,所以有些臺文漢字看了很好意會,例如「足濟」、「爾爾」。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是這樣,更別說生難字(像「頇顢」、「袂䆀」)或者跟華語是 false friend 的詞(如「齷齪」、「細膩」)。而有些人則是很仰賴聲音來理解,所以只要學了拼音反而容易。各自都有歷史,從自己喜歡或擅長的入手就好。
我是認為羅馬字是不可少的(保留發音還有填補缺字),不過用古雅的漢字詞推廣或許也可招攬不同群體。就希望不同流派(?)互相多了解一點~
載入新的回覆
這點跟原住民語言有很直接的差異性,原住民語言是真的沒有文字,最早的文字記錄是新港文書,所以要說原住民語言需要用羅馬拼音還說得過去,本來就存在在漢字系統裡的河洛話跟客家話到底為什麼要另外再造一套很不直覺的語言系統?我一直搞不懂
簡單、方便、不用新學太多東西,才能把這些語言推廣出去啊
他這篇比較專注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以這個角度看或許會台語的話學英語單字是真的會比較標準,也有理論可以去對應到
起源是美國,但是美國在用的語言就是英文,就像我們小時候常常在聽中文一樣,到學校只是在把音跟字做結合而已,沒有經過一定時間沉浸在英文是很難用字母拼讀法學會的
不應該照英文發音去發,這點對原住民語也是一樣哦,雖然有大致趨勢,還是要當成不同的系統來學。學過歐洲語言應該可以體會,都一樣的字母發音不同 XD
原住民ㄉ部分他們本身只有羅馬拼音流傳+不是原住民我資訊過少無法講太多
真要說也比較像韓語由漢字轉為拼音文字那樣,只是沒有自己創新的符號而是借拉丁字母來用而已。不能跟注音符號只為學習拼音而設計、非作正式文字的狀況相比。
我個人很喜歡用漢字寫的臺文,認為大家就選自己喜歡的學,也可以都學。但是看到有誤解的資訊想澄清一下,不好意思。
遇到臺語羅馬字看不懂,推薦可以用這個網站轉漢字
拼音絕對是比較準確的,但就是太不直覺了
我個人自認中文程度尚可,所以有些臺文漢字看了很好意會,例如「足濟」、「爾爾」。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是這樣,更別說生難字(像「頇顢」、「袂䆀」)或者跟華語是 false friend 的詞(如「齷齪」、「細膩」)。而有些人則是很仰賴聲音來理解,所以只要學了拼音反而容易。各自都有歷史,從自己喜歡或擅長的入手就好。
我是認為羅馬字是不可少的(保留發音還有填補缺字),不過用古雅的漢字詞推廣或許也可招攬不同群體。就希望不同流派(?)互相多了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