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k2
洪伯邑老師在〈後記〉談到「把理論藏在敘事背後的挑戰」,在學校教學時發現學生們吊書袋的理論焦慮,「使人忘了現有理論是項分析工具,不應該是心中先設定好的框架,然後用這個框架扼殺研究作為「發現的過程」的原初意涵。」(頁263),洪老師分享讀博士班時跟指導教授的對話,他的指導教授覺得:「當理論發展出一個個字彙來定義許多事實上極其複雜的現象時,讓人文社會科學家變得懶惰,因為我們開始簡便地使用一些詞彙而不需花力氣解釋那是什麼,經年累月下來,社會大眾漸漸也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我們又懶得或不知道怎麼開啟對話連結,於是弔詭地漸漸拉開了人文社會科學和社會的距離,讓學術外的人覺得我們是一群關在象牙塔裡的人!」(頁264)新浪部落,個人部落,部落格,微笑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