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點_閱讀沒有句點
@commaBOOKS
說
Wed, Jun 3, 2020 3:58 PM
Thu, Jun 4, 2020 1:17 AM
276
127
每次看見知名人物失去隱私而受苦,或無法承受群眾注視而身陷憂鬱,我都會想起
《透明社會》
這本書,雖然內容有點深,不是很快可以讀完的類型,但書裡面討論的,或許就是我們在社群媒體時代所面對的透明感,那種渴望(或必須)被注視卻又無法承受他人目光之矛盾與痛苦。
下面這段話,是書裡面很重要的一段,也被摘於書介之中,與大家分享:
人類的心靈顯然需要與自己獨處、不必遭遇他者目光的領域。不透性是心靈的要求之一。若是完全通透明亮,心靈會燃燒殆盡,引發一種特殊的「心靈過勞」。只有機器才是透明的。形塑生命的自發行動、重要事件與自由,絕對不允許透明可視。
人類終究是需要陰影遮蔽的,在有選擇的時候,請記得留給他人一點餘蔭,不要那麼殘酷地照亮他人的祕密。太不道德。
掰噗~
@baipu
說
Wed, Jun 3, 2020 3:58 PM
囧吱吱
necter
@necter
說
Wed, Jun 3, 2020 4:08 PM
看到澄清的影片好難過QQ
胖虎🌟🐶鄭媽媽愛心狗園
@k112233y
Wed, Jun 3, 2020 4:15 PM
看這段話就想到陽光普照裡的名場面:「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 24 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載入新的回覆
下面這段話,是書裡面很重要的一段,也被摘於書介之中,與大家分享:
人類的心靈顯然需要與自己獨處、不必遭遇他者目光的領域。不透性是心靈的要求之一。若是完全通透明亮,心靈會燃燒殆盡,引發一種特殊的「心靈過勞」。只有機器才是透明的。形塑生命的自發行動、重要事件與自由,絕對不允許透明可視。
人類終究是需要陰影遮蔽的,在有選擇的時候,請記得留給他人一點餘蔭,不要那麼殘酷地照亮他人的祕密。太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