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3:58 PM
38
7
週末愛樂小詞典
【K】
Keys 調性
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接觸到的場合也許是KTV的遙控器。(升/降Key)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3:58 PM
西洋古典音樂的「調性」是極重要的樂曲構成元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還有許多的音樂類型,所依循的調性法則也可能大為不同,不能夠單以西洋音樂去看全世界。像是東洋的「五聲音階」便不包含在今天的講解之中。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3:58 PM
Sat, May 30, 2020 4:23 PM
以下內容對於完全沒有學過樂理的人而言,或許會感到有些難以理解。不過實際上就算不甚了解,也無損聽音樂的樂趣,不必過度在意。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0 PM
【基本概念】
在西洋古典音樂體系中,調性可分為「大調」(Major) 和「小調」(minor),又依據主音(音階的第一個音)可以各分為12個,所以共有24個大小調。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0 PM
Sat, May 30, 2020 4:02 PM
【標題寫法】
很多時候調性會被寫在樂曲標題,尤其是非標題音樂的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重奏等等。
隨便舉一首當例子:
佛瑞:
d小調
鋼琴三重奏,作品120
Fauré: Piano Trio
in D minor
, Op. 120
@philharmonik - 315 #浪漫樂派 #二十世紀 #鋼琴三重奏 #室內樂 18min :d...
中文會寫「英文字母」+「大/小」+ 調,習慣上大調配大寫字母,小調配小寫字母。
英文則是用 "in" + "字母" + "Major/minor" ,但是字母反而都是慣用大寫。
簡寫時則是大調只需寫字母(加上升降),小調寫字母+m。比如降E大調 = E♭,降E小調 = E♭m。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0 PM
【樂理與作曲手法】
什麼調會有幾個升降記號是固定的。比如C大調一定是沒有升降記號。而有幾個升降記號會對應過去的大小調也同樣固定,比如兩個升記號,要不就是D大調,就不就是B小調。而甚至,升降記號是哪幾個音,也是規定好的。比如四個降記號一定是 B♭、E♭、A♭、D♭。(除非是較前衛的現代樂或是無調性音樂等等)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0 PM
傳統的作曲手法會講究轉調的規律,也有規範許多各調之間的關係與專有名詞。樂理過於複雜,在此不贅述。不過究竟這首曲子「是什麼調」,基本上是有嚴謹的定義的。就算每個樂章調性不同,整首曲子還是會有一個主調。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0 PM
而小提琴協奏曲喜歡用D調也是個常見到熟爛的哏了。原因大概是小提琴的空弦G、D、A、E之中,G 和 A 正好是 D 的四度和五度音,而四度與五度和弦又是最好發揮的和弦。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0 PM
普遍而言,交響樂曲喜歡用較多升記號的調性,或許也是為了配合弦樂器的特性。反之,管樂團的曲目則會用較多降記號,因為許多管樂器的主調是降B調,本身就有兩個降記號。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1 PM
【樂曲推薦】
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集把24個大小調都寫過了一輪,或許是把調性運用得最爐火純青的音樂遊戲。
@philharmonik - 263 #巴洛克樂派 #前奏曲 #賦格 #鋼琴獨奏 110min : 第...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1 PM
而昨天介紹的米堯作品《屋頂上的牛》運用了十分華麗的轉調技巧,開頭從C, Cm, E♭, E♭m, G♭, F♯m, A, G, Gm, B♭, B♭m, D♭, C♯m, E, D, Dm, F, Fm, A♭, A♭m , B, A, Am 一路再轉回到 in C ,從頭到尾循環的主題也就在許多個調性中出現,非常有趣。
@philharmonik - 386 #二十世紀 #六人團 #管弦樂 #芭蕾 18min :屋頂上的牛...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at, May 30, 2020 4:01 PM
Sat, May 30, 2020 4:01 PM
【聯覺】
最後要介紹一項有趣的生理現象,或許有些人也已經聽過,叫作「聯覺」
聯覺:我的B大調是綠色/科學人
聯覺的形式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聽到某種調性,會感覺到某種顏色。是不是很酷呢XD
sophia愛古典音樂
@sophielin88
Sun, May 31, 2020 12:43 AM
早安
靈煙
@lingyan0529
Sun, May 31, 2020 2:39 AM
Sun, May 31, 2020 3:44 AM
聆聽深紫色
音樂家與聯覺力
現在才發現有聯覺的音樂家這麼多
最常被提及的應該是梅湘,不過對他而言,史克里亞賓作品呈現的色彩反而是噩夢XD
🎻古典愛樂推廣噗🎹
@philharmonik
Sun, May 31, 2020 8:24 AM
靈煙
: 感謝補充
載入新的回覆
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接觸到的場合也許是KTV的遙控器。(升/降Key)
在西洋古典音樂體系中,調性可分為「大調」(Major) 和「小調」(minor),又依據主音(音階的第一個音)可以各分為12個,所以共有24個大小調。
很多時候調性會被寫在樂曲標題,尤其是非標題音樂的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重奏等等。
隨便舉一首當例子:
佛瑞:d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120
Fauré: Piano Trio in D minor, Op. 120
中文會寫「英文字母」+「大/小」+ 調,習慣上大調配大寫字母,小調配小寫字母。
英文則是用 "in" + "字母" + "Major/minor" ,但是字母反而都是慣用大寫。
簡寫時則是大調只需寫字母(加上升降),小調寫字母+m。比如降E大調 = E♭,降E小調 = E♭m。
什麼調會有幾個升降記號是固定的。比如C大調一定是沒有升降記號。而有幾個升降記號會對應過去的大小調也同樣固定,比如兩個升記號,要不就是D大調,就不就是B小調。而甚至,升降記號是哪幾個音,也是規定好的。比如四個降記號一定是 B♭、E♭、A♭、D♭。(除非是較前衛的現代樂或是無調性音樂等等)
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集把24個大小調都寫過了一輪,或許是把調性運用得最爐火純青的音樂遊戲。
最後要介紹一項有趣的生理現象,或許有些人也已經聽過,叫作「聯覺」
聯覺:我的B大調是綠色/科學人
聯覺的形式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聽到某種調性,會感覺到某種顏色。是不是很酷呢XD
最常被提及的應該是梅湘,不過對他而言,史克里亞賓作品呈現的色彩反而是噩夢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