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2
畢恆達老師:研究與生活畢竟無法等同,但是卻有許多相通之處。一個平日就擅於聆聽、聊天的人,很有潛力可以成為好的訪員;反過來說,一位認真的研究者,在生活中也可能擅於同理他人的處境。Mills(1959)說最受人尊敬的學者是他不將研究與生活分開,而是兩個部份相互滋養。將你的生活與研究分離,可能也同時去除了主要洞見的來源。Peshkin(1985)指出研究者除了研究自我(the research self)之外,同時具有人性自我(the human self)。進一步說,一般人如果受到研究訓練的滋養,可以成為更具邏輯思辨能力的人。
pk2
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升知識之深度,改善社會與眾人的生活。論文發表後,如果無人引用,即使可以計算點數,意義有限。研究的成果除了發表論文,如果可以少些艱深的專業術語,使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論理與敘述,則可以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一般人也可以從研究精神中獲得啟發,以描述性詞語取代判斷性詞語,提出足夠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不要讓自己的信念或情緒先行,或可減少當前假新聞的傳播。我認為多讀小說多看電影,可以增加研究者的理論敏感度;而寫影評和寫論文,其實共享著基本的論證原則。《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這本書的期待是,研究可以往生活靠近,而生活可以往研究靠近。
pk2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