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風~
[生活]
最近跟朋友經常討論人生規劃/儲錢概念
因為都被不少朋友問過,大家聽後都覺得不錯,然後想分享一下一些我自己做規劃時既考慮要點。
首先人生規劃應該要分開最少3個範疇: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
就是。風~
短期 (1年內)
就一些當下最想要得到的東西or想做的事情。
例如:去某地方旅行,聽LIVE,買一台電腦,本地咖啡巡禮,完成好畢業文。
列出來後,就方便自己分配現在的金錢&時間。最通常就是排一下自己的休假足不足夠。
就是。風~
中期 (3-5年)
為一個可預想的短期未來,定立目標。
例如:完成學業,working holiday,升職/轉職,買車買樓,結婚。
去估算自己需要什麼才可以達成這些目標,因為金錢往往是最大的障礙/挑戰,於是必須為目標固定儲蓄,持之以恆。
就是。風~
這個中期目標,應該每年都再作審視,修改。因為你的未來不一定就跟你想預想的一樣。
就是。風~
長期 (退休後)
想像一下你想要怎樣的退休生活,需要怎樣的生活/醫療保障,希望當時已經得到些什麼。
例如:已經有一個已供完的房子,每月需有多少生活費,醫療保障上是能包括公立/私立醫療開支。
感覺上好長遠,但其實單純計一下現在日常開支,想想如果今天自己已經退休會做些什麼,大概都可以有個底。例如是簡簡單單生活,還是想有餘錢繼續年年旅行,甚至是每天很奢華的生活等。
就是。風~
人生去到每一個階段時,可能對自己退休後的期望都會不同。不過如果到你40,50歲才來決定和規劃,儲蓄上未必當下開始就可以趕得上。
就是。風~
定下了短中長的目標後,就可以為自己的時間作出安排,亦可以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多少儲蓄才可以完成這些目標。
然後去跟自己的現在的日常生活or需要去比較,看看有沒有抵觸或者需要妥協。例如我現在每個月日常開支必須減少多少,或者在未來的3-5年內,我應該把自己的收入提高多少。還有我每星期應該多花某些時間去做對我的目標有貢獻的事情上。
就是。風~
最後問自己是否接受這些抵觸或妥協。
就是。風~
到儲蓄上,每年年頭在加薪以後,都會去做一個收入瓜分表。
就是。風~
我一向都把收入分成好多個小項作儲蓄記錄。
就是。風~
A. 必要性開支:學費,租金,家用,借貸
B. 選擇性開支:保險
C. 儲蓄:短, 中, 長期會獨立有一個項目
D. 緊急錢:小量儲備應付突發開支
E. 日常開支:我是排完A-C以後,將餘數作日常開支,如果不足夠支撐,就要重新估計A-C項。
F. 日常開支餘額:會儲起來當緊急錢的一部份。到緊急錢的金額覺得有點多,可以抽一筆款項出來獎勵自己。
就是。風~
我個人覺得人生規劃和儲蓄是必須的,不然我會很沒有安全感,同時也失去目標,會變得沒有生活幹勁。
就是。風~
而且去規劃未來,不代表要扼殺當下享受生活的權利,重點在於取得平衡點。在享受現在的生活下,為未來做好準備。
就是。風~
為了給自己一個保障,不會因為未來的突發變故而變得手忙腳亂,甚至於一無所有。
就是。風~
這個話題的大概就分享到這裡,其實我本來不是想分享這個題目,而是想分享一下"多交對你有益處的朋友"...等下次再心血來潮時先再說..
海凝★彡Haining
小風好有規劃!感謝分享啊~看了你的才發現自己好像還沒認真想過長期的人生規劃,受益良多
就是。風~
海凝★彡Haining : 規劃我是有,不過能否夠實踐/達成目標就真的需要加把勁!!!!
就是。風~
舉個例子,我之前想在考到專業牌照之後休息一段時間先再工作(中期目標),於是我就花了2年左右每個月多儲一筆錢,然後順利裸辭,去了歐洲玩了一個月,又去台灣玩了一星期,然後才慢慢開始找工作。 (不過剛好遇上香港運動,我最後無工作的時間比我預期的長,但因為儲蓄足夠,所以都沒有動用了其他的儲備)
就是。風~
最近又有跟朋友研究如果要離家搬出來需要有多資金,於是就計了一下不同租金下需要的資金,還有搬出去後的開支需要....朋友起初覺我數字很大,然後我幫她把數字扣一下已有資金,和未來可以節省的開支(e.g.今年去旅行的預算),之後再分1年左右儲...其實真的不是沒可能的任務。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