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m861104185 - 来吧,想问的想说的都来这吧!
還沒看完,我也不知道他哪位我湊個熱鬧
我只是想說,微博和知乎討論氛圍真的退步很多,尤其微博整個烏煙瘴氣,隨時隨地都有杠精來跟你抬槓,嚴重缺乏好的討論,一旦講到稍微敏感的牆、國家、政治、女權什麼的,砰,小則刪文,大則禁言七到三十天,最慘炸號。

幾位公知就轉向推特了,推特上近期雖然小粉紅也肉眼可見的增多,但起碼對岸網友還能毫無忌憚發言,不會閲後即焚。
~欣迪~
炸號是甚麼呢?
🧃CHAi
~欣迪~ : 砍帳號
芋頭涼丸
不用讓他們收集資訊了。
就算本心無意,也是會被拿走的。
-
芋頭涼丸
中共很會利用台灣人愛啦咧的性情,多講都是在害他們,相信我。
~欣迪~
🧃CHAi : 這個砍是原波自己砍,還是被他們的官方砍呢?
🧃CHAi
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 | 机核 GCORES
之前剛好對岸在討論中文網路上討論的消亡,寫得很好。
萩松推し✰小康
~欣迪~ : 微博的話記得是新浪砍
~欣迪~
🧃CHAi : (奔去看)
🧃CHAi
~欣迪~ : 你舉報,新浪砍。也有可能新浪海巡時砍的。
~欣迪~
萩松推し✰小康 : 🧃CHAi : 甚麼?!!竟然是新浪來砍喔?好扯。
🧃CHAi
剛剛那篇很長,可以直接看結論:

如果我们把视野进一步扩大到更加根本性的结构上,思考运营者为什么需要有意避免向用户提供“讨论”的场所,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和这个国家几乎所有政策的执行都拥有同样的逻辑。对于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严格金字塔结构,社交媒体面对的版本即是: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到互联网企业内部的网络信息审查部门(从主管到审查员),再到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用户(“大V”、“网红”、“POL”),最后是草根用户。政策在虚拟空间中的传达和真实空间并无二致,依旧是强调“领会上级的意图”以及“向上级负责”。所以在效果上,很多时候会表现出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扩大的反应强度。因为“宁肯执行得过度,也不能执行得不到位”、“表态要充分”
🧃CHAi
一般认为,审查和信息管控的具体执行方式是“3F”政策——恐惧(fear)、怠速(friction)以及淹没(flooding)。

“恐惧”政策很好理解,对于发表过多“敏感内容”的用户,对其进行禁言和封号的处理。这种惩罚会让其他内容制造团队明白发表特定意见的代价何为。如果说为某些事情发声,其结果是运营了数年,拥有大量粉丝和影响力的账号被封禁,那么发表这些内容的账号将会大大减少。
🧃CHAi
“怠速”政策指的是一种软性也相对更加微妙的方式。“恐惧”政策在很多时候或许会造成更强烈的民意反弹,那么在这些时候,许多政策执行者会选择“怠速”政策,也就是为违规的社交媒体增加“摩擦力”——让平台的运行不再完美流畅。具体措施可以是暂停平台的部分服务器,使得用户在刷新和加载页面的时候等待时间变长,或者关掉平台一部分受欢迎的功能板块,让用户体验变得迟缓、残缺。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进行粗暴的禁言封号,平台自身的热度也会大大降低。

(降陽光信用分數😒)
🧃CHAi
在最后一个“淹没”政策的施行下,这些都不会发生,真相或许也并不被删除。反而,它只是被无数的异议、异见、证据、假证据、谣言、半谣言、反谣言的澄清、反对反谣言的“实锤”不断挤兑,直到阅读者被难辨真假的信息洪流淹没,失去了最后的耐心,对该事件也变得麻木了。
🧃CHAi
目前我觀察到的對岸討論水準低落的問題,大抵就是上面講的那樣🤷
🧃CHAi
這三者問題在台灣比較少發生(第三點會有,但還在容許範圍),所以相對來說,同樣使用中文討論的網路空間,臉書和噗浪都豐富過於中國的網路空間。
~欣迪~
了解了。所以中國不願意見到有人能累積影響力。
🧃CHAi
我也說不上來,中國政府這樣刻意「低齡化」中國網民對台灣來說是好是壞,培養一群不會思考的戰狼到處撕咬,更凸顯出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性,要從文化上統一的機率就會變得更低。可是,嗯嗯嗯嗯,說不上來,隨便他們啦
🧃CHAi
上文提到的「淹沒」手法還讓我注意到一件事,由於中國網路上負面攻擊,激烈用詞和人身攻擊實在太氾濫,不僅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中國網友也不斷希望中國網路達到完全表面的實名制(發言直接用本名),減少侮辱性的文字和謠言。

自動雙手奉上網路自由,還跪求政府趕緊綁上自己兩手,這狀況真有趣
小雞*Maomi Ja
檢舉功能明明是用來處理那些人身攻擊和侮辱性的文字
但是它喪失原因功能,變成捏造政治罪名提交法院的工具
也許他們要的就是這個目的吧?
當尋求正常管道求助無門,再引導實名制為唯一解決方案,就會有一群人自願戴上手鐐腳鐐了
草虹
就算在外網,見到來自微博的任何東西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