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明
@hmying
Fri, Apr 3, 2020 3:29 PM
Fri, Apr 3, 2020 3:41 PM
1
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未成年兒少毆打父母(或互打)致傷
是菜鳥如我這一年半一千多案篩下來
覺得有很明顯直線攀升的類型
除去個案本身差異性之外
大多可以抓出一些共通點
身心議題/手機網路及生活習慣/
家庭結構/親子溝通教養/
...多停留原生家庭系統層次。
每次看完聽完這些案情,
會覺得時代在前進, 一個一個世代的性格也逐漸成形, 而當下物質世界跟家庭成員心理狀態,成就了這個家庭可能發生的事件,可能好事、可能不那麼好的事。 我比較習慣觀察跟分析,但對於評估跟介入沒輒。所以通常看著案子,會覺得後續要協助陪伴跟處理的人真是太了不起了。
Ginni Huang
@GiniHuang
Sun, Apr 12, 2020 6:08 AM
我是覺得社會學系的專業養成 很珍貴。
你這樣的眼光和思脈,反而很多社工系的不會這樣
載入新的回覆
是菜鳥如我這一年半一千多案篩下來
覺得有很明顯直線攀升的類型
除去個案本身差異性之外
大多可以抓出一些共通點
身心議題/手機網路及生活習慣/
家庭結構/親子溝通教養/
...多停留原生家庭系統層次。
每次看完聽完這些案情,
會覺得時代在前進, 一個一個世代的性格也逐漸成形, 而當下物質世界跟家庭成員心理狀態,成就了這個家庭可能發生的事件,可能好事、可能不那麼好的事。 我比較習慣觀察跟分析,但對於評估跟介入沒輒。所以通常看著案子,會覺得後續要協助陪伴跟處理的人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這樣的眼光和思脈,反而很多社工系的不會這樣